吳遵路傳

吳遵路,字安道。 吳遵路,字安道。 遵路幼聰敏,既長,博學知大體。

吳遵路傳
——《宋史》卷—二六
[說明]吳遵路(?—1043),宋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字安道。大中祥符
進士。仁宗時,知常州,儲米備荒,饑民存活者甚眾。累遷為淮南轉運副使兼發運
司事,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郵軍設定斗門,以利防洪灌溉,增加常平倉儲糧,以
備災年。凡所措置規劃,後人均以為便。後被召修起居注。百夏兵起,建議朝廷恢
復民兵,並在河東路具體施行,被其它各路效仿。調任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馭
吏嚴肅,政治清明。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死於任上。為人聰敏,博學識大
體,平和慎重,不苟言笑,為政簡明易行,直諫敢言,無所阿依,自奉甚儉,家無
余財,死後竟由他的朋友范仲淹分俸周濟其家。
吳遵路,字安道。父親吳淑,進士及第,積官至殿中丞,任秘閣校理。章獻皇
太后垂簾聽政,政事的是非得失,臣下都不敢議論。吳遵路列舉十幾件事情上奏朝
廷,言語都十分激切剛直,惹得太后不高興,離京出任常州知州。他曾經預先在吳
中地區購買糧米,以防備災荒之年,不久果然缺糧嚴重,百姓靠吳遵路預先購買的
糧食度過饑荒,從其它州逃荒而來的人也有十之八、九得以保全性命。
積累官資升到尚書司封員外郎,任權開封府推官,改任三司鹽鐵判官,加直史
館的頭銜,出任淮南路轉運副使。正逢朝廷廢除江、淮發運使,於是兼管發運司的
事務。曾經在真、楚、泰三州和高郵軍設定十九個斗門,用來儲泄洪水、調整水利
工程。又使所屬州郡常平倉的儲糧增加到二百萬石,用以防備災年。凡是他所規劃
採取的措施,後來的人都感到很方便。
升至工部郎中,因為審理蘄州王蒙正故意判屬吏死罪一案有失誤,被降為洪州
知州。又讓他移任廣州,他推辭不去。當時發運司已經重新設立使職,於是任命他
為發運使。還沒有到任,朝廷又召他入京修起居注。元吳反叛,吳遵路建議重新恢
復民兵。被任命為天章閣待制、河東路計置糧草。受詔考察和挑選河東鄉民中可以
當兵的人,各路相繼效法。晉升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管理屬吏嚴格認真,所屬
各縣沒有要追捕的犯人。
當時宋庫、鄭戩和葉清臣都是宰相呂夷簡不喜歡的人,吳遵路與他們三人的關
系很好,呂夷簡對此很忌諱,讓他出任宣州知州。上呈《御戎要略》、《邊防雜事》
二十篇。移任陝西都轉運使,升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身患疾病仍然不停地決
斷政務,親手書寫奏章。等他去世後,仁宗聞訊表示哀悼,下詔派官員護送他的靈
樞回京。
吳遵路從小就十分聰明機智,長大後,學問廣博而識大體。母親去世,他在墓
旁築廬吃素,守完喪期。性格平和高雅、謹慎穩重,不苟言笑,擅長書法。他治理
政事簡明易行,不虛張聲勢,在朝廷中正直敢言,不奉承和依附別人。平時廉潔節
儉,沒有過分的嗜好,去世後,家裡沒什麼貴重的物品,他的朋友范仲淹分出自己
的俸祿來接濟他的家人。
兒子吳瑛,做過尚書比部員外郎,沒到年老就退休回家了。(江小道 譯)
[原文]
吳遵路,字安道。父淑,見《文苑傳》。第進士,累官至殿中丞,為秘閣校理。
章獻太后稱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遵路條奏十餘事,語皆切直,忤太后意,出
知常州。嘗預市米吳中,以備歲儉,已而果大乏食,民賴以濟,自他州流至者亦全
十八九。累遷尚書司封員外郎,權開封府推官,改三司鹽鐵判官,加直史館,為淮
南轉運副使。會罷江、淮發運使,遂兼發運司事。嘗於真楚泰州、高郵軍置斗門十
九,以畜泄水利。又廣屬郡常平倉儲畜至二百萬,以待凶歲。凡所規畫,後皆便之。
遷工部郎中,坐失按蘄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廣州,辭不行。
是時發運司既復置使,乃以為發運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請復民兵。
除天章閣待制、河東路計置糧草。受詔料揀河東鄉民可為兵者,諸路視以為法。進
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馭吏嚴肅,屬縣無追逮
時宋庠、鄭戩、葉清臣皆宰相呂夷簡所不悅,遵路與三人雅相厚善,夷簡忌之,
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邊防雜事》二十篇。徙陝西都轉運使,遷龍圖閣直
學士、知永興軍,被病猶決事不輟,手自作奏。及卒,仁宗聞而悼之,詔遣官護喪
還京師。
遵路幼聰敏,既長,博學知大體。母喪,廬墓蔬食終制。性夷雅慎重,寡言笑,
善筆札。其為政簡易不為聲威,立朝敢言,無所阿倚。平居廉儉無他好,既沒,室
無長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其家。
子瑛,為尚書比部員外郎,不待老而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