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吳萬祥,山西應州貼家莊村(現山西省應縣貼莊村)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武殿試金榜授三甲武進士,著以營守備用。
吳萬祥性格敦厚,寬以待人,有鄉賢名。曾任大同府大同營守備。其後輩子孫分布於山西應縣、懷仁、大同、上海諸地。
吳萬祥其墓在山西省應縣貼莊村。其御賜《進士第》匾額於解放後毀失。其舊居已不存。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同治朝上諭檔》: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奉旨:此次武殿試一甲第一名丁錦堂著授為頭等侍衛;一甲第二名王可相、一甲第三名佟在田均著授為二等侍衛;二甲徐振綱、鐵亮廷、齊金鰲、鄺瑞龍、叢振英、程占鰲、關殿彪、林國俊、劉鼎元、劉鈺、陳世讀、李松庭、李占鰲、李永陞、張占魁、杜龍光 均著授為三等侍衛;三甲楊榮第、儲尚陞、尚國瑞、林祖武、蔡榮光、郭應魁、協和、列國光、李凌峩、彭桂芳、張鴻彪、劉冠軍、楊光第、高登恆、尚國泰、孟標均著授為藍翎侍衛;王和齡、王子元、杜登瀛、楊樹森、陳鴻賓、馮殿揚、澹臺向斗、饒敷國、劉景山、馬雲龍、呂春元、訥勒錦、郭繼祿、鹹熙、王安國、徐士魁、熊三寶、楊占鰲、潘鵬飛、王可富、傅振聲、黃履安、張國柱、仇國泰、石翔嵩、陳士勛、楊煥奎、劉翠成、 吳萬祥均著以營守備用;朱溱、王壽齡、於茂林、張騰甲、黃國華、貴志、向逢春、章柏驥、朱宗平、陳伯卿、周兆熊、塞勒琿、王春桂、李椿壽、陳培、阮魁、呂向陽、蕭耀書、哈成鳳、哈元祥、關漢傑、蘇保剛、江翰清、陳朝卓、張振麟、宋光裕、李極、李芳墀均著以衛守備用,其刀力不符之武舉楊殿璋、楊鳴春、任治國、高維元、程景唐、蔡殿魁、胡耀瓊,石力不符之武舉任廷英、葉本忠均著罰停殿試一科。殿試武舉九十二名除一甲三名照例用余擬三等侍衛十六名,藍翎侍衛十六名,營守備二十九名,衛守備二十八名。
中華書局編《清實錄-第四五冊-第五一冊-穆宗毅皇帝實錄》:九月癸卯,兵部以武會試中額請。得旨:滿洲、蒙古取中四名,漢軍取中三名,奉天取中一名,直隸取中十五名,陝西取中四名,廣東取中十三名,河南取中七名,山東取中九名,江蘇取中八名,安徽取中七名,山西取中六名,湖北取中四名,湖南取中四名,四川取中八名,廣西取中二名,福建取中五名,浙江取中七名,江西取中八名,雲南取中二名,貴州取中三名。十月戊午,試中式武舉王可相等一百二十人於太和殿前。十月辛酉上御養心殿,引見中式武舉,親定甲乙。十月壬戌上御太和殿。傳臚。賜一甲丁錦堂、王可相、佟在田三人武進士及第,二甲徐振綱等十六人武進士出身,三甲楊榮第等七十三人同武進士出身。
人物評價
吳萬祥的做人宗旨是寬以待人,嚴以待己;教子持家在小事上寬鬆,大事上嚴謹,正如呂端大事不糊塗,培養了敦厚善良的家風。在與鄉鄰交往上,多忍讓,多助人。
藝術形象
晚清至民國年間,流傳於東北、內蒙、河北、山西的戲劇《西鹽池》,即是以吳萬祥教子持家、與鄰交善的故事為藝術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