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偉[衡水畫院院外畫師]

吳興偉[衡水畫院院外畫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筆名吳昊,河北武強縣人,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河北武強畫社總編、社長。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學會會員、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衡水畫院院外畫師、市管優秀專家享受政府津貼,2007年3月河北省政府命名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

主要美術作品有:《萬事如意》1989年獲“晉冀魯豫四省中堂畫展”二等獎,並發表於《人民日報》;宣傳畫《團結友誼進步》1990年獲“河北省體育美展”二等獎;《畫鄉魂》1994年獲“河北省建國45周年美展”銅獎,並於1997年榮獲“國際水墨畫楓葉獎畫展”優秀獎;《公元1942年5月1日》1995年獲“河北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銅獎;2000年國畫作品《紅梅迎春》被澳大利亞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永恆的奧林匹克》獲1995年“中國體育書畫大展”優秀獎,四幅水彩年畫作品被台灣中華漫畫藝術研究會收藏,台灣《藝術家》雜誌發表美術作品兩幅;1999年美術作品《吉慶有餘》編入河北省美術教材;1999年國畫《歲月的歌》獲“河北省建國50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精品展覽”銅獎;2000年《歲月的歌》榮獲衡水市第四屆精神產品“精品特別獎”;2001年《萬事如意》、《歲月的歌》入選“全國第六屆年畫展”,並榮獲全國年畫編輯工作獎;眾多美術作品分別在《人民日報》、《市場報》、《北京晚報》、《河北日報》、《文化周刊》、《共產黨員》、統一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河北武強畫社發表、出版,連續三年(04、05、06年)有5幅國畫、年畫作品選入中國郵票年冊,個人傳記入選《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世界華人書畫家大辭典》、《世界美術家傳》(華人卷)等十餘部大型辭書。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無論是田野里鑽出的小草,還是枝頭冒出的嫩芽,都會讓人心情格外舒爽。

3月18日,迎著綿綿的春雨,我們踏上去往“年畫之鄉”——武強縣的行程。出於對美術的愛好,我很早便對吳興偉見於報端和頻頻獲獎的作品有所了解,但卻一直未曾與這位被譽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畫家謀面。一路上無暇欣賞誘人的春景,總是在想吳興偉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他的作品是那么樸實、自然……

黝黑的膚色,純樸的話語,憨厚的微笑……在武強畫社,當我們見到吳興偉時,他給人的第一感覺就像田野里吹來的一股和煦的春風,透著濃濃的鄉土氣息,正如他的作品既樸實又自然;採訪中,他率真、謙虛、不事張揚的個性,以及他對藝術和事業充滿的那份激情,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他的作品似鄉情般的畫卷輕叩欣賞者的心扉,令人嚮往而回味,久久不能忘懷。讓人真正體會到了“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個性和心理狀態的展現”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談及藝術創作之路,他說:“我創作的激情,都源於我眷戀著的這片熱土……”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很小的時候便和繪畫結了緣。整天夢想著有一天自己的畫變成書本上的一頁。”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很小的時候便和繪畫結了緣。”吳興偉說,在他童年的記憶中,母親總是用原始的線條、色彩,充滿感情的塗抹在白布上、鞋頭上、肚兜上……還常常看著母親從剪刀下轉出逼真的動物、人物及各種吉祥的圖案。有時,他還會守著村裡的一個老油匠,看他是怎樣把顏色、線條變成家具和紙上的非常傳統的繪畫。這些鏡頭讓他幼小的心裡充滿著憧憬和幻想,整天夢想著有一天自己的畫變成書本上的一頁。

“童年有一件事,堅定了我要從事繪畫創作的決心。”吳興偉說,9歲時,他到鄰村一個老剃頭匠劉二慶家剃頭,劉二慶家有兩間土屋,裡屋的牆上貼著現代大畫家關山月先生的一幅梅花,雖說只是印刷品,但那雄渾厚重、充滿生機的怒放紅梅,讓他格外激動。從此,傲雪的梅花圖在他腦海里揮之不去。後來,一有機會,他就要去那個土屋看那幅梅花圖,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並從此立下志願——一定要學習畫梅花。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吳興偉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當年的武強畫廠學習國畫。出於對梅花的特殊情結,他常常不分晝夜地閱讀一些關於梅花的資料,臨摹一些名家的作品。“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梅花冷落無人問,只有明月夜夜來”……從此,一首首詠梅的詩,一幅幅梅花圖,以豪情奔放之勢鋪成一片梅的世界。吳興偉說,最能啟迪他心靈的是“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充滿精神魅力的詩句,激勵他沐雨櫛風,頑強拼搏,執著追求。那時,他的“精、氣、神”全都凝聚在筆底的梅花上。

在吳興偉的筆下,梅花的冷峻風骨和狂傲孤高的品格顯露無遺。在他所畫的梅花系列作品中,梅花繁複錯落、參差穿插、簇簇生輝,看似密不透風,卻毫無喧囂之態,獨具雋永之情趣,色彩豐富而不落俗套,且氣勢磅礴,聲勢奪人。可謂構思奇特、匠心獨運,令人回味悠長,頗得大家讚賞。

“作為一個畫鄉人,對武強年畫藝術精神內涵而無動於衷,不去研究、認識、理解、發揚武強年畫,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就在吳興偉創作的一幅幅梅花作品得到大家一致好評的時候,他卻毅然“撇”下鍾愛的梅花,從事起了年畫的創作,這個舉動令人十分不解。為此,吳興偉說:“畫梅花,只是我作為基本功來練習,畫的多一點兒,體會深一點兒而已。我真正喜歡的是年畫的創作,作為一個畫鄉人,對武強年畫藝術精神內涵而無動於衷,不去研究、認識、理解、發揚武強年畫,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吳興偉說:“武強年畫藝術的形成,可以說是社會生活和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它用最樸素的甚至是原始的繪畫語表現形式,來訴說對社會各個層面的認識和理解,在平凡的表象下蘊藏著深刻的哲理。”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無盡的源泉。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廣袤無垠的平原,童年記憶里過年貼在大門影壁等各個位置上的年畫,加上自己對武強年畫的特殊情感,從此成了吳興偉年畫創作的源泉。於是,他走遍了武強縣的村莊、鄉院,一點一滴地收集整理反映本土民俗特色的生活,豐富自己的創作靈感。

敏銳的觀察和紮實的生活基礎,使他對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原生態民俗風情有了新的感悟。1986年,由他獨立創作的年畫《獅》在《人民日報》發表;1987年,他創作的年畫《聚寶盆》被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1988年主持木版年畫產品獲百花獎;同年創作的中堂畫《八仙祝壽》出版發行120萬張……短短5年中,他創作的近30幅作品,頻頻獲獎,並被印刷成冊,不但弘揚了武強年畫藝術,還為我市爭得了諸多榮譽。

“吸收傳統、現代各種畫派的‘營養’,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

1990年的一天,中央美院朱乃正教授帶學生來武強實習考察,在與吳興偉的接觸中,被這個生長在農村的小伙子對年畫藝術創作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所感動,在讚嘆他所取得的成就後,毅然將其推薦到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進修學習。這對於一個酷愛繪畫藝術、而沒有系統地學習過繪畫知識的吳興偉來說,等於進了“天堂”一般。從此,他便跟著繪畫界知名的靳之林、葉毓中等名教授開始系統地學習。

“這次學習在我的藝術創作上,是一個轉折點。我吸收傳統、現代各種畫派的‘營養’,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隨著內容的不斷的充實,技法上的不斷提高,表現形式的不斷完善,吳興偉的年畫創作日臻成熟。1994年曆時8個月創作的《畫鄉夢》獲地區美展一等獎、河北省美展三等獎,以及“楓葉獎”國際水墨畫展優秀獎,並被加拿大一家收藏館收藏。同年創作的年畫《喜慶有餘》入選第五屆全國畫展;1995年創作的國畫《黑色記憶》入選河北美展;同年創作的《公元1942.5》獲河北省美展三等獎;《永恆的奧林匹克》獲1995年“中國體育書畫大展”優秀獎等。百餘幅美術作品分別在《人民日報》、《北京晚報》、《河北日報》、《文化周刊》、統一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發表、出版,連續3年(2004——2006)有5幅國畫、年畫作品選入中國郵票年冊……多幅作品被澳大利亞美術館、加拿大、台灣和國內眾多美術機構收藏,作品《吉慶有餘》編入河北省教材。

談及他在藝術創作之路上的艱辛體會,吳興偉總是淡淡一笑地說:“在創作過程中,我只是休息的少一點兒,觀察的多一點兒,思考的勤一點兒,畫的時間長一點兒。”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年畫創作是我一生的追求,找到了這條路,我會堅定地走下去。”

有人說,對於習武之人來講,一看出手就知道是否是武林高手,三下五除二就致博弈對手於絕境,對於丹青高手作畫也是這樣的道理。觀吳興偉的年畫作品,粗獷的線條,明亮的顏色,質樸的形象,通過點、線、面有機的結合,不帶一點兒雕琢的痕跡,老辣不凡的藝術才華躍然紙上,每幅作品都湛透出他深厚的生活感悟和藝術積澱。畫界有人稱吳興偉的年畫已經達到了“心”、“景”合一的狀態,其所畫作品更加達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頗高境界。

吳興偉說,近年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學、毫無包裝掩飾的民俗民風,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品位和美好的視覺、聽覺藝術享受,回歸自然,追求原生態成為一種時尚。因此,在繪畫藝術上表現原生態的手法在畫界也很有優勢,再加上他對畫鄉的深厚感情,更加堅定了要在繪畫領域中,要走一條展示樸實、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風的路。他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年畫創作是我一生的追求,找到了這條路,我會堅定地走下去。”

如今,視藝術創作如生命的吳興偉,正將自己的一腔激情和赳赳雄心融化在年畫創作中,以成熟的繪畫技法,創造著別樹一幟的繪畫風格。吳興偉說:“我會更好地用書畫藝術的形式展現我市的民俗、民風,讓年輕人直觀地看到我們的民俗文化,讓老年人在藝術享受中喚回塵封的記憶,讓全社會溫暖的大家庭更加珍惜我們所處的時代。用我手中的畫筆,在武強這塊養育我的熱土上,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盡一份微薄之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