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6年樟樹中學畢業,考入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中南大學)橋樑隧道系,1961年本科畢業,1964年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鐵道部第二勘察設計院。1965年參與西南鐵路建設,之後參加成昆、湘渝等長大鐵路幹線的勘測設計。1977年5月調入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現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1982年任處總工程師,主持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設計研究,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93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被聘為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1993年兼任南京及武漢長江水底隧道前期科研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總體設計負責人,開工建設後被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
1965年5月-1967年7月在成昆鐵路最長官村壩隧道設計組配合施工,鐵道部第二 勘察設計院,工程師;
1968年5月調入院橋隧處參加橋隧勘測設計;
1968年8月被派往襄渝鐵路大巴山特長隧道(長20公里)設計戰鬥組參加20公里長的大巴山隧道的勘測設計,歷時近一年,後因文革衝擊,釆用了另一短隧道方案;
1969年7月,調到院橋隧處,襄渝線全面開工後被派往安康二院指揮部,負責全線隧道配合施工及修改設計;
1974年底調回成都二院軍管會生產組,主持全院隧道技術工作;
1977年5月-1982年5月:調到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工程師;
1982年5月-1989年5月:任處總工程師,主持隧道及地下工程專業設計研究,重點主持大瑤山特長隧道(14.3公里)及複雜岩溶地段南嶺隧道設計和科研;
1989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93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
1995年被聘為西南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1993年開始兼任南京及武漢長江水底隧道前期科研及工程可行性研究總體設計負責人,開工建設後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
此外,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學會理事,曾兩次赴日本技術考察。
主要貢獻
1.《軟岩淺埋隧道地表砂漿錨桿預加固》鐵道工程學報1991年第四期。
2.《當前採用新奧法設計施工隧道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3.《軟弱圍岩隧道支護設計》。
4.《隧道施工方法選擇》。
5.《論鐵路隧道複合襯砌的設計與推廣》。
6.《管棚支護的設計與施工》。
7.《鐵路隧道鋼架支護設計》。
8.《淺埋軟岩大跨度公路隧道的設計與體會》。
9.《淺埋軟岩隧道地表加固的作用機理研究》。
10.《京滬高鐵南京長江隧方案研究》。
11.《淺談南京長江水底隧道特點》。
12.《從環境條件看修建南京長江水底隧道的必要性與優越性》。
13.《關於沉管隧道設定高程的研究》。
14.《關於沉管法修建長江水底隧道若干問題研究》。
15.《鐵路隧道的規劃與設計》。
16.《鐵路山嶺隧道勘測設若干問題討論》2003年講座。
17.《關於複合襯砌靜力性能研究》。
18.《提高隧道支護效果旳理論前提》。
19.《捷運明挖法的發展趨勢》。
20.《鋼管超前護拱結構參數選擇》。
21.主編《衡廣複線大瑤山隧道設計》一書。
22.譯著《非連續基礎的設計與施工》(1992 年),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
於1993起開始提出南京和武漢在長江採用水底隧道過長江的方案,所進行的前期研究是空前的,歷時十年,是我國首次大規模進行的長江水底隧道的研究,其研究工點是南京和武漢長江水底隧道,針對各自特點進行大量的方案比選工作及前期研究工作:主要內容為:河段的河床演變分析,河段的水文勘測,河段的河工模型試驗,沉管和盾構兩大方案的結構方案。埋置深度及沖刷研宄,抗震研究,沉管法的基底處理及基槽邊坡研究,盾構法的機械選型,盾構法的進出洞研究,隧道通風防災研究,沉管法的乾塢研究,盾構法的連絡通道施工問題。所有的研究成果都用於隧道的方案比選之中並為此後的設計打下了良好基礎。
獲獎記錄
《高速公路雙跨連拱大跨度白雲隧道設計》於1992年獲部優秀設計一等獎;
《衡廣鐵路大瑤山長大隧道修建新技術研究》 於1993年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淺埋軟岩隧道噴錨永久支護研究》 於1993年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衡廣鐵路南嶺岩溶隧道修建技術研究》 於1994年 獲得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武漢捷運重大技術經濟問題研究》 於1995年 獲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鐵路隧道射流通風技術研究》 於1998年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獲湖北省優秀勘測設計先進工作者;
1997年獲鐵道部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獲第三屆詹天佑人才獎;
2001年評為湖北省科技精英。
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