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椿

吳德椿

吳德椿,1950年生,祖籍合肥市肥東縣,系中國鳳陽鳳畫研究所所長。吳德椿長期以來從事鳳陽鳳畫的蒐集、整理、研究、創作工作,在傳統鳳畫創作方面造詣頗深,一批批傳統鳳畫得以重見天日,一批批創新鳳畫不斷問世。

人物簡介

吳德椿,1950年生,祖籍合肥市肥東縣,系中國鳳陽鳳畫研究所所長。吳德椿長期以來從事鳳陽鳳畫的蒐集、整理、研究、創作工作,在傳統鳳畫創作方面造詣頗深,一批批傳統鳳畫得以重見天日,一批批創新鳳畫不斷問世。人民日報(海外版)、美術報、安徽日報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刊登介紹其藝術生平及其作品,其鳳畫作品遠銷海內外,深客群多美術愛好者好評。為了進一步把鳳畫這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培養更多的鳳畫新秀,吳德椿個人出資在明鼓樓文化休閒廣場北側租了幾間房子,成立了“中國鳳陽鳳畫研究所”,開了一家鳳畫館,並向社會特別是安徽科技學院、鳳陽師範學校等院校的青少年義務教授“鳳畫藝術”,從其學者甚眾,培養了一批年輕的鳳畫學員,擴大了鳳畫創作隊伍。他的許多徒弟在藝術創造中,正在探索一條從傳統走向現代之路,無論是從技法、理念,還是內涵上,都在謀求創新,把鳳陽鳳畫進一步發揚光大。

代表作品

《鳳陽鳳畫十二生肖圖》

《鳳陽鳳畫十二生肖圖》系吳德椿先生經過三年精心構思,繪製用時一年,創作完成的七幅條屏鳳畫巨作。

此作以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表現風格,現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鳳陽鳳畫為基礎,利用十二生肖這樣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如已被馴化的“六畜”,即牛、羊、馬、豬、狗、雞,“六畜”在中國的農業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吉祥美好;再如野生動物中為人們所熟知的,與人的日常、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動物虎、兔、猴、鼠、蛇,其中有為人們所敬畏的介入人類生活的,如虎、蛇;也有為人們所厭惡、忌諱,卻依賴人類生存的鼠類;更有人們所喜愛的,如兔、猴。還如中國人傳統的中代表富貴吉祥和最具象徵色彩的吉祥動物——龍,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人們想像中的“靈物”,與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吉祥鳳凰融進一畫;以來自民間藝術寶庫中的蠟染、瓦當、瓷器、剪紙、吉祥圖案與環紋、風箏、工藝扇、宮燈、長命鎖、掛飾、布玩具等作為配景,揉入中西繪畫的不同技法繪製而成,既表現了鳳陽鳳畫的絢麗多姿,又展現出作者構思的獨具匠心和繪製技法的嫻熟與多變。

《鳳陽鳳畫十二生肖圖》是一組表現吉祥、祈求美好、和諧與幸福的民俗新畫卷,是開放在鳳陽民間藝術園地中的又一新奇葩。

《大包乾.鳳還巢》

該作品是吳德椿先生為迎接我國改革開放及大包乾三十周年,以全國農業大包乾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的巨大變化為素材,以鳳陽的著名民間藝術——鳳畫和鳳陽花鼓為載體,歷時十一個月創作完成的。

巨幅主題鳳畫《大包乾·鳳還巢》,尺寸為2。5米×1。35米的豎構圖畫面。作者採用中國畫散點透視表現手法,通過“十八顆手印”、小崗村牌樓和大包乾紀念館,作為見證小崗30年改革與發展變化的印記融入畫中,分別寓意中國的改革開放首先源於“十八顆手印”的星星聖火;雄偉莊嚴的小崗村牌樓拔地而起,宛如勝利的“凱旋門”、大包乾的“里程碑”;新穎莊重的大包乾紀念館位於畫中,成為大包乾成果的象徵。整個畫面以小崗牌樓為主體,周圍身著地方民族服裝,手打鳳陽花鼓的騰躍的人群和歡快的花鼓女,載歌載舞,歡慶豐年,喜迎當年逃荒要飯遠離他鄉的“鳳凰”,如今還巢歸故里的喜人場面躍然畫上,點出主題。

所獲榮譽

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安徽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安徽民間工藝大師、省級鳳陽鳳畫代表性傳承人鳳陽鳳畫工藝研究所所長。

作品賞析

吳德椿作品 吳德椿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