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福建省永定縣烈士]

吳勝[福建省永定縣烈士]

吳勝烈士,永定縣湖雷鎮石坑村人。十五歲時就參加革命, 1928年6月參加永定暴動。後任紅五十六團團部通訊員。1930年5月任紅十二軍一0一 團四連連長,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秋任福建省軍區汀連縣獨立營營長,後任紅九團團長。1934年4月,受命於中央軍委,開展遠殖游擊戰爭,牽制敵人主力,配合紅軍主力反“圍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閩西堅持游擊鬥爭。1935年4月當選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4月任第二軍分區司令員。5月率部轉戰閩西南,與紅三團會師後,回師閩西,9月在永定湖雷遭敵包圍,在突圍時不幸受傷被捕,1936年1月在龍巖英勇就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吳勝(1910-1936),原名吳如升,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鄉人。1925年參加革命,擔任阮山的交通員,1928年6月參加永定暴動,1929年5月任縣赤衛大隊班長、排長。193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5月隨所在的赤衛三團編入紅12軍,任101團4連連長。1931年入紅軍彭楊軍校學習,畢業後任福建軍區汀連獨立營營長。1933年,獨立營與新泉、池溪等地方武裝擴編為紅九團,任團長。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率紅九團配合東方軍參加朋口戰鬥。主力紅軍長征後,率紅九團留在蘇區堅持鬥爭,任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第二分區司令員兼紅九團團長。1935年11月,在永定湖雷遭敵伏擊,突圍中受重傷被捕。1936年1月20日在龍巖英勇就義,時年27歲。

人物事跡

吳勝,原名吳如升,1910年出生在福建省永定縣湖雷鎮石坑村一戶貧農家庭。父親吳修山是當地名醫、醫道尚精。1929年秋,曾為毛澤東治病,毛澤東為此還送了匹馬酬謝。吳勝的母親由於終年勞累,積勞成病,在吳勝7歲那年去世。吳勝和10歲的大哥吳如岩寄養在叔叔吳升山家裡,從小就挑起了養豬、放牧、打柴、擔水等活兒,雖然辛苦,卻養成了他獨立生活的能力,磨鍊出奮發圖強的性格。11歲那年,由舅舅阮山資助進入湖雷公學讀學。他深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在努力學好功課的同時,還利用課餘時間,在湖雷街日新店裡賣小吃,以彌補學習生活費用。

吳勝勤奮好學,進步很快。但好景不長,15歲那年,因家庭再次變故輟學。此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共產黨員阮山和廣東第五期農講所學員賴秋實、賴玉珊等人,開始在湖雷地區宣傳革命道理,開展革命活動。吳勝對革命鬥爭十分嚮往,主動秘密傳送傳單、信件到縣城等地。年紀雖小,人卻機警靈活,每次任務都完成得很好。1926年春夏,左派國民黨永定縣黨部和中共永定支部在湖雷成立,阮山同時擔任縣黨部主委和中共支部書記。於是與各地的聯繫更廣,來往信件更多,吳勝因此也就跑得更歡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他成長為一名真正的交通員。1928年6月永定暴動期間,他勝利地完成為湖雷暴動武裝攜送武器、物資和偵察敵情的艱巨任務,保證永定暴動在湖雷打響第一槍取得成功。

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解放湖雷時,吳勝參加湖雷赤衛大隊,先在第四連當戰士後班長、排長,曾多次參加功打龍潭,撫市、羊水坑等地民團的戰鬥,不久,他隨湖雷赤衛大隊編入永定赤衛第三團。1930年5月,赤衛團編入紅十軍,他擔任副連長、連長。6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更加堅定革命信念。

吳勝當上連長後,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作戰勇敢,表現突出。1931年冬被送到瑞金紅軍學校深造。他學習努力,訓練刻苦,成績優良,第二年秋畢業後,分配到福建軍區獨立營任營長,後獨立營頭與新泉、儒科、良福,梓溪等地赤衛武裝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九團,該團下轄三個營和重機槍連、警通連及一個偵察排,共1500餘人,他任團長。在此期間,他曾率領紅九團配合東方軍參加朋口戰鬥,為收復新泉、連城蘇區做出貢獻。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重兵對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其中以50萬兵力“圍剿”中央蘇區,並採取“步步為營、堡壘推進”的新策略,企圖一舉消滅紅軍。吳勝得到中央軍委命令,要紅九團迅速深入敵後,開展的游擊戰爭打擊敵人,積極配合主力紅軍作戰。吳勝接到命令後,馬上同政委研究,作好部隊的動員,帶領部隊向敵後挺進。1934年3月,紅九團準備解放寧洋縣城。

寧洋縣城位於永安與漳平兩縣交界處,城不大,但周圍重巒疊嶂,地勢險要,而且城牆很高,同面環河,易守難攻。紅九團來到敵後攻城還是第一次,缺乏經驗。當時,全團除了步槍只有兩挺重機槍,而且又沒有兄弟部隊配合,困難確實不少。吳勝認為,攻取寧洋城是紅九團深入敵後的第一仗,初戰的勝敗對以後開展游擊戰爭影響極大,必須保證全勝,才能更好地鼓舞士氣,贏得戰爭主動權。究竟怎么個打法?在關鍵時刻,吳勝找團里其他領導商量,決定按照古田會議決議精神實行軍事民主,發動全體指戰員對攻取寧洋城展開討論,號召大家出謀獻策。第二天,他同團里其他領導分頭深入班排,參加戰士的諸葛亮會,細心聽取幹部戰士提出的各種戰鬥方案。大家一致認為這次戰鬥“只能智取,不能強攻”。吳勝根據當時遠離根據地獨立作戰的原則,決定運用突然襲擊的游擊戰術,採取裡應外合的辦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速戰速決地攻克寧洋城。

接著,吳勝親自挑選20多名幹部戰士,組成一支精幹的偵察隊,於3月16日清晨,潛入寧洋城進行偵察,並作好裡應外合的準備。17日黎明,他帶領第二營先頭部隊,經過一夜急行軍,抵達寧洋城西門的大橋上,即按預定的作戰方案,指揮部隊迅速包圍寧洋城。與此同時,先期化裝進城的偵察員正打開城門,他立即帶領部隊衝進城去。經過三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取得殲滅敵保全團及警察武裝6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300餘支、子彈3萬餘發、食鹽200擔,還有其他一批物資,不僅為部隊補充了大量軍需,而且為根據地輸送了食鹽100多擔,解決了根據地軍民缺鹽的困難。初戰全勝,為紅九團此後堅持在岩連寧地區開展游擊戰爭打下了基礎。

智取寧洋城不久,吳勝又率領紅九團與紅七軍團配合解放了永安城,全殲敵師一個團,繳獲步槍900多支,輕重機槍20挺,平射炮三門,俘敵官兵千餘人。

解放永安後,紅七軍團轉移,紅九團接受駐守永安的任務。因敵人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永安城內尚有繳獲的食鹽、布匹等當時蘇區的急需用品,根據中央軍委命令,這批物資必須安全轉運。為了爭取時間,吳勝一方面派部隊進行主動出擊,牽制敵人;一方面指揮部隊突擊進行搶運。

當時,部隊進行游擊活動和搶運物資,常常遇到童子兵的進攻。這些人作戰時喝了大量摻有硃砂的酒,神經紊亂、赤著雙腳、全身袒裸、圍著條紅肚兜,拿著大刀、念著咒,不顧死活地往前直衝。吳勝根據童子兵的作戰特點,決定打擊少數、爭取多數。在童子兵衝鋒時,部隊開始一槍不發,待他們進入伏擊圈後,由特等射手擊斃他們的師父,然後齊聲呼喊:“師父打死了!”這一著果然奏效。童子兵認為刀槍不入的師父都被打死了,便個個著了慌,都成了俘虜。經過政治教育後,給他們發路費放回。掃清童子兵後,在軍事上、政治上都收到很大效果。經過幾天的突擊,搶運物資的任務順利完成。吳勝便率領紅九團撤到連城、寧洋、龍巖三縣邊界地區,建立根據地。

部隊要在三縣邊界地區建立根據地,必須消滅連城古田的民團華仰僑部。華仰僑仗著手下有四五百武裝民團和千名大刀會門徒,平日裡為非作歹,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民眾十分痛恨。紅軍小分隊或幹部過往時遭其襲擊,為害極大,紅九團決定拔掉這個釘子。但華仰僑非常狡猾,因過去吃過紅九團的苦頭,知道紅九團的厲害,一聽到紅九團到古田,就慌忙帶著團丁竄到深山裡去。紅九團開進古田駐紮了兩天,仍打聽不到民團的訊息。吳勝估計,部隊再駐紮下去,華仰僑肯定不敢帶人出山;而一旦撤走,他可能馬上回來。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摧毀這股反動武裝,吳勝決定將計就計,殺他個回馬槍。於是,他便指揮部隊虛張聲勢,假裝撤退,以此迷惑敵人。

下午,部隊離開古田,悄悄地在離鎮十多里的山林中隱蔽起來。華仰僑果然中計,帶著民團遁回古田。午夜,吳勝指揮部隊直向華部的老窠猛撲。一路上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吳勝身先士卒,戰士們冒雨前進,個個精神抖擻,當部隊抵達姑田鎮外圍時,吳勝命令第一營長和第二連長,帶領1個加強連,連夜摸進古田的祠堂里埋伏起來。天剛亮,他帶領隊伍先在古田鎮南面發起攻擊,內外夾擊,打得敵人死的死,傷的傷,全部崩潰。華仰僑見大勢已去,隻身逃入深山。此役俘虜了福建省保全處派來收編華仰僑部的上校參謀和團丁300多名,還繳獲許多武器彈藥。從此紅九團軍威大震。

接著,吳勝又率領部隊連續作戰,繼續掃蕩連城的賴源,寧洋的大吳地、陳地坑,永安的西洋、林田、苦竹、大陶、小陶,龍巖的鄒山等地的民團武裝,繳槍200多支。邊區的革命烈火,熊熊燃起,以寧洋的達成社、陳地坑、鳳村為中心,建立起縱橫150多公里,有四五萬人口的根據地,成立了革命政權,開展了土地革命。

1934年9月,敵人加強對中央蘇區的進攻,以三個主力師一個縱隊三路並進,並配合築壘修路進行圍困,還出動飛機進行偵察轟炸,情況非常危急。不久,敵東進縱隊攻占連城,清流等城鎮後、向汀州撲來。這時,福建軍區第三作戰分區司令朱森,因在朋品失利,也帶著明光獨立營轉移到敵後來活動。朱森原是從白軍俘虜來的,參加革命後舊軍官惡習尚未得到改造,對敵人發動第五次“圍剿”的嚴重性缺乏認識。為加強兄弟部隊的團結,吳勝到駐地看望他們,並送給不少糧食和物資,鼓勵他們堅決執行軍委命令,互相策應,開展游擊戰爭。敵人糾集精兵由連城竄至賴源,配合由寧洋來的保全團,向紅九團、明光獨立營根據地發起全面進攻。在形勢極為緊急的情況下,朱森主張將部隊撤回蘇區。事實上,敵主力正擺在蘇區中心地帶,還建起許多碉堡,此時回去,無異於自投羅網。為研究敵兵進“剿”情況和確定部隊去向,紅九團和明光獨立營在油水地鞠開會,吳勝在會上指出朱森對形勢的錯誤分析,主張部隊突圍向閩南挺進,打通與紅三團的聯繫,到會同志一致支持。

1935年春節後不久,紅九團和獨立營從根據地向杭永邊境轉移。當部隊從龍巖的銅缸挺進到龍門公路時,吳勝提議派出精幹隊伍在公路兩旁警戒,然後組織部隊有秩序地通過。這樣即使敵人從龍巖方向追上來,也不至於措手不及,而朱森不同意,認為要讓前衛營先通過,占領對面山頭,掩護後續部隊通過,結果,前衛營和司令部通過後,敵人追了上來,部隊被敵人截成兩段。等晚上獨立營衝過後,紅九團的全部伙擔子落入敵手,並且吳勝損失了200多人。吳勝為了顧全大局,從團結的願望出發,親自出面做思想工作,穩定部隊情緒,以後,部隊轉移到永定的茫盪洋大山。獲悉張鼎丞到金砂後,立即派人前去聯繫。張鼎丞即派永定縣委書記郭義為前來慰問,並要吳勝帶紅九團和明光獨立營到金砂休整,於是吳勝便帶領部隊開赴金砂與張鼎丞會合。

此時,敵人已把原“清剿”中央蘇區在腹地長汀、瑞金的八個正規師轉向杭永岩等縣,鬥爭形勢日益緊張。紅九團到達金砂後,張鼎丞與方方、吳勝等人商量,決定紅九團向金豐挺,配合紅八團行動,以便在金豐地區打開新局面。吳勝率領先頭部隊,抓住戰機,先後攻占了陳東坑、大溪洋等民團據點,與紅八團會師。

會師後,張鼎丞以中共福建省委代表的身份在月流主持召開了兩個團的領導幹部會議。為了統一領導,準備堅持長期游擊戰爭,會議決定成立閩西軍政委員會,會上吳勝被選為軍政委員會委員。會後,為了進一步打開永東局面,吳勝又指揮紅九團在南溪岐扇山李子崬與粵軍陳濟棠部激戰二天三夜,在大溪湖背、湖坑與粵軍翰屏部激戰三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粵軍縮回廣東。從而開闢了以金豐大山為中心的永東遊擊根據地,為以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在金豐大山的兩頂坪和下洋月流,指揮閩西南堅持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奠定基礎。

在此同時,中央蘇區分局委員陳潭秋與鄧子恢、譚震林等由贛南突圍來與張鼎丞會合。4月中旬,陳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的身份,在西溪鄉赤寨村召開主力紅軍長征後閩西南地區黨政軍領導幹部聯席會議,確定了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任務和策略,還對閩西南紅軍游擊隊的軍事活動範圍和兵力部署進行了重新安排,劃分四個作戰分區,吳勝被作任命為由紅九團第一、第二營和永東遊擊隊組成的第二作戰分區司令,主要任務是開闢永東、平和、饒平、大埔、雲霄、漳浦、南靖、詔安等縣的工作,打通與閩南紅三團和閩粵邊特委的聯繫。會議結束後,吳勝率紅九團向閩南開展活動。

過去,閩西南地方黨組織和部隊,由於隸屬關係不同,一直沒有很好聯繫起來,彼此不了解,加上從閩西到閩南、高山阻隔,奇峰峻岭,叢林密布,溪流縱模、水深河急,交通不便,因而要打通兩地聯繫,十分重要。吳勝義無反顧,立即行動。5月,便與政委謝育才,政治部主任賴榮傳率領紅九團從永東出發、沿閩粵邊境挺進,逐步向南發展。6月,他們在詔安北部的官坡、牛角墟三角塘一帶活動,經偵察獲悉敵人第八十師主力已進至南靖一帶,而在平和大溪區公所所在地設有一個臨時小兵站,由一個新兵連守衛。吳勝決定奔襲大溪兵站,解決南進部隊的糧食、彈藥問題。他把這次奔襲的主攻任務交給第一連,具體部署是:配合團部的便衣偵察隊,消滅兵站守衛連,奪取兵站;第二連負責搗毀大溪區公所;第三連和團部特務中隊作機動掩護,按預定的作戰方案,部隊到達離大溪一公里的紅坑待命。進攻開始,吳勝果斷地指揮部隊直撲兵站。這時,敵人還蒙頭睡覺,戰鬥很快勝利結束,全殲守敵一個連,繳獲50多支槍和一大批服裝,彈藥、藥品等。部隊在大溪墟住了一天,沒收了幾家土豪的浮財,並把繳獲的糧食、被服撥出一部份分給當地農民。部隊全部換上繳來的敵軍軍服。在大白天扛著青天白日旗大搖大擺行軍,一日百里,順利地通過安厚、馬鋪等區,進到五寨、南勝等紅三大隊的游擊根據地。

6月底,吳勝率紅九團與紅三大隊會合後,即從秀峰山、白花洋、長樂地區繼續向前推進。敵第八十師發覺了紅九團的動向,派一個團企圖伏擊。吳勝巧妙地施用了“調虎離山”計,率領隊伍轉向秀峰山南下,在紅三大隊的配合下,進到廣東饒平縣燕子山。敵人聞知紅九團已到饒平,即出動追趕,出乎意料之外,吳勝當晚帶領隊伍返回,乘隙越過故治鎮,急行軍一天,割斷了沿途所有的電話線,順利地進入詔安北部的官陂山區。先後幫助建立了饒和埔、饒和詔、雲詔和、饒和埔詔等幾個縣的多支游擊隊,推動各地游擊戰爭的開展。

同年秋,吳勝率領紅九團在漳浦與紅三團會師。吳勝向中共閩粵邊特委轉達了中共中央蘇區分局的指示精神,並與特委書記黃會聰一起開會,交換了今後又方協同開展鬥爭的初步意見。當時,因中共閩粵邊特委不同意由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所以吳勝在完成任務後,率部回師閩西。

吳勝率紅九團主力下閩南,英勇善戰,歷盡艱辛,闖過無數險關,取得不少勝利,震懾了敵人。但是,由於行動不夠隱蔽,加上朱森叛變投敵,帶著敵人前來跟蹤、追擊、堵截,造成行動上許多困難,以至彈盡糧缺,人困馬乏。11月間,隊伍被跟蹤11天后,在湖雷小平水地區遭到伏擊。吳勝指揮部隊頑強抵抗,但終因隊伍疲勞,且敵眾我寡,戰鬥失利,兵員損失過半。吳勝轉移到石坑小方村內,再度被敵包圍。最後,吳勝在戰鬥中負重傷被俘,押至龍巖後。

1936年早春的一天,天低雲暗,狂風呼嘯。從遠處傳來的“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的雄壯口號,夾著悽厲的槍聲迴蕩在龍巖上空,年輕的紅軍指揮員吳勝慷慨赴死,英勇就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