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人潔

吳人潔

吳人潔,教授。江蘇南通人。195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航空學會複合材料委員會、中國兵工學會非金屬材料委員會、中國矽酸鹽學會複合材料委員會副主任。八十年代初創建了我國高分子複合材料界面套用基礎研究和金屬基複合材料界面套用基礎研究和金屬基複合材料實驗室。主編《現代分析方法在高聚物中的套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吳人潔 吳人潔

吳人潔,材料科學家,中國複合材料研究的開拓者之一。研製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用先進複合材料和飛彈頭部用高密度碳/碳複合材料,為中國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作出了貢獻。在中國首先突破碳纖維連續化快速製造工藝。發明了新型碳/銅複合材料電刷,成功套用於汽輪發電機及魚雷電機等裝置;並研製出套用於汽車、機車優異性能的鋁基複合材料。成功研製出用於潛艇、魚雷的功能複合材料,不斷地為國防和民用材料研製作出貢獻。他提出的複合材料界面設計裁剪理論,得到了中國外學者的好評。

簡歷

同濟大學

1927年7月16日 生於江蘇南通。

吳人潔 吳人潔

1946年9月至1951年7月 同濟大學化學系學習,1951年畢業,獲學士學位。

1951年8月至1952年11月 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研究實習員。

1952年11月至1956年7月 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所研究實習員,

1953年8月 曾借調到上海有機化學所。

1956年7月至1984年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歷任課題組長、室副主任、室主任、副所長等職務。

1984年至今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籌建中國第一個複合材料博士點,1986年建成並成為當時中國唯一的複合材料學科博士導師,負責論證籌建“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1990 年通過驗收,任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具體介紹

吳人潔

吳人潔,1927年7月16日生於江蘇南通。1951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化學系。歷任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

吳人潔 吳人潔

員、研究員、室主任、副所長等職。1984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系任教授、複合材料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並擔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複合材料專家組組長,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和中國科學院矽酸鹽研究所無機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材料與化工研究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兼職教授。吳人潔早期從事高分子物理研究,他對複合材料的界面、樹脂基複合材料成型工藝,以及連續碳纖維、碳纖維/四氟乙烯密封件、碳/碳複合材料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完成了多項新材料及構件的研製任務和一些重大國防、軍工等方面的研究課題,並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如他參與主研的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部件的研究是榮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和尖兵衛星的重要組成部分。80年代初,吳人潔開始從事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研究,是中國該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在複合材料及界面等基礎理論和功能複合材料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科技成就

50年代中國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剛剛起步,吳人潔在錢人元教授的領導下,為了攻克當時中國儀器十分落後,國外封鎖的重重難關,緊密結合高分子材料專業特點,自行設計和研製出了十餘種專用測試儀器,分別用於高聚物的分子量、介電性質、力學性能等方面的測試,填補了中國空白,為中國新興起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197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高聚物分子量測量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的高聚物結構、性能表征研究中他都作出了貢獻。

研製衛星、飛彈用結構、燒蝕航空航天材料

自1965年起,為了中國國防工業新材料研製的需要,吳人潔勇於開

吳人潔 吳人潔

辟新型樹脂基複合材料的研究領域,並帶領課題組齊心協力,攻克難關,成功地研製出多種先進的用於太空飛行器的樹脂基複合材料,用於東方紅衛星的天線底座等構件,為保障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作出了貢獻。為此,由吳人潔所主持的有關衛星、飛彈用結構、防燒蝕關鍵材料的研究課題1977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也是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的組成部分。另外,他領導研究的新穎中壓法技術突破了生產高密度碳/碳複合材料的難關,解決了飛彈鼻錐的關鍵用材。這些研究為中國“兩彈一星”等國防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主持碳纖維催化連續化生產的工藝與裝置研究

1971年吳人潔主持研究碳纖維連續化工藝問題。當時美、日等國家也剛剛解決連續化關鍵技術,而中國處於起點低和國外技術封鎖情況下,他率領課題組經過奮鬥,在中國首先突破連續化製造碳纖維工藝的難關,並成功地自行設計和製造了中國第一套高強度碳纖維連續化快速製備試驗裝置,榮獲1977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為中國碳纖維工業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主持碳纖維增強聚四氟乙烯自潤滑密封材料

化肥工業引進的甲胺泵密封填料是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為了打破國外封鎖,1978年吳人潔成功地研製出碳纖維增強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使用壽命從1周提高到5個月,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大大地延長了運行周期,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泄漏和污染,並為國家節約了為數可觀的外匯獲重大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該種材料基本上立足於中國供應,使中國幾家大型化肥廠(如盤錦化肥廠等)扭虧為盈,並榮獲1979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

1984年吳人潔調到上海交通大學工作,組建了複合材料研究所並擔任所長。他帶領全所研究人員對複合材料從基礎理論到套用工藝,從樹脂基到金屬基,從結構材料到功能材料,從軍用到民用開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研究基地。1985年他全面規劃了學科發展方向和內容,及時提出了建立複合材料博士點的申請,獲教委批准,從而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複合材料博士點,並成為該博士點的第一位博士導師。1988年又獲準建立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1年他又建成“複合材料中試基地”,從而形成從基礎研究到套用研究直至批量中試生產研究的一條龍的科研體系,為儘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服務。該複合材料學科點為中國的複合材料專業培養了科研人才,已培養了碩士、博士學位的研究生80多名,先後有6名博士後來站進行研究工作。

技術攻關

為國家制定新材料的近、遠期科技發展規劃

1983年吳人潔參加制定了國家15年長遠科技規劃的“材料”部分。以後又作為國家教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制定的負責專家之一,負責撰寫了“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指南。此外,為了中國新材料的中遠期發展,吳人潔擔任了高技術材料領域籌備組組長和超級863核心組專家,對參與制定的發展規劃作出了貢獻。

組織“七五”“八五”863高技術攻關項目

吳人潔在上海交大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攻關項目、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863高技術項目共16項。他主持的攻關項目如碳纖維鍍金屬和金屬基複合材料等分別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三等獎,863項目評審二項獲“A”級。“八五”期間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如碳/銅複合材料電刷中試研究和非連續增強鋁基和鎂基複合材料等4項,重大自然科學基金2項(其中一項已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這些研究都順利完成,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中,碳/銅複合材料電刷已成功地套用於魚雷電機、上鋼三廠2200千瓦軋鋼電機以及6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等。

國防科工委潛艇隱身複合材料的研究

吳人潔主持的潛艇隱身複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結果,鑑定組認為“潛艇用聲納隱身材料及套用研究項目,抓住了提高中國潛艇作戰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大關鍵問題,全面超額完成了契約書規定研究內容。消聲瓦及其配合技術的研究,達到了國外80年代末期潛艇裝備的先進水平,使中國這項聲納隱身技術的研究進入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為中國潛艇用聲納隱身技術領域標準規範的制定及聲納隱身科學技術的進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吳人潔在高分子套用物理基礎和複合材料界面研究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是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和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推動了中國複合材料研究和發展。他作為國際上複合材料領域內知名專家,擔任過國際複合材料執行委員會(ICCM)執行委員,第七屆國際複合材料會議副主席、國際複合材料界面會議(ICCI)的第三至六屆組委會成員,是國際複合材料界面雜誌的編委,為提高中國複合材料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和促進中外學術交流作出了貢獻。界面是複合材料的核心問題,吳人潔獨創的複合材料界面設計原則和界面剪裁思想得到中國外學者的重視,並應邀在第二屆國際複合材料界面會議上作特邀報告,受到與會專家的讚賞和肯定。50年代至今,吳人潔已在中國外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200 余篇(其中EI收錄77篇、SCI收錄27篇),專著及編著7部,專利6項。這些學術及套用研究成果對複合材料理論研究和實際套用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吳人潔治學嚴謹,認真踏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時刻將研究工作和國家的重大任務結合起來,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淡泊榮譽和地位,考慮他人比考慮自己還多。他虛心聽取各種意見,團結大家一起攻關,正如他時時刻刻所遵循的座右銘那樣“努力不待後人,成功不必在我”。他總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他人。他提攜晚輩,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寄厚望於年輕人,成為年輕人的朋友,他的學風和品德是年輕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他近50年從事科研與教學的實績也充分反映出他寬廣的襟懷和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