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該社承擔了全省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現場觀摩會,同時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也親赴該社進行調研;在其工作開展過程中,黨員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經鎮黨委同意成立了黨支部,供銷社“新網工程”網點,並成為省委組織部的雙培雙帶示範點。2009年被市授予市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010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點,2011年成為縣農機推廣站、縣農機學校的培訓基地。
一、規範內部運行機制,增強合力
2011年我社繼續堅持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方針,合作社得到快速發展。在縣供銷社指導下,嚴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要求,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履行成員登記、出資、發證工作,建立成員賬戶、經營台賬。並聘請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擔任經理,實行經理負責制。合作社下設三個部門,專人負責。一是技術部,主要負責農業機械化生產和技術信息服務;二是市場部,主要負責本社機具跨區作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經營;三是賬務部,主要負責生產成本核算和後勤保障工作。各部獨立運營,但每月定期召開辦公會,通報工作信息,加強橫向聯繫,及時調整合作社工作重心。如遇特殊情況,由理事長或經理召集緊急工作會議。
二、把握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加強科技套用
2011年我社努力推廣水稻、油菜生產的機械化示範技術,故其在服務內容上,就主要圍繞糧食生產,開展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服務。主營服務項目有機耕、機播、育秧、機插秧、機直播、機植保、機收、烘乾,實行統一調度機具、統一安排作業、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收費結算、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機具維修。對其服務的對象,合作社提供三種服務模式,即“全程化服務”、“託管式服務”、“選單式服務”,合作社成員及農戶可根據各自實際農業生產需要點“菜”,合作社擔當“田保姆”。同時,合作社承接縣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油菜免耕機直播、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範推廣等項目,並在縣農委、縣農機局、縣植保站聘請多名高級農藝師、工程師為育秧基地技術顧問,加強農機農藝結合,使農機農藝集成技術成為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技術保障。
2011年合作社已完成機耕9380畝(含跨區作業6000畝);聯合收穫6.4萬畝(含跨區作業5.2萬畝);與農戶簽訂機械化育插秧服務協定220份、完成機械化育插秧服務面積3500畝;機植保1100畝;機開溝1600畝;油菜機直播1000畝;機械烘乾4000噸;作業服務收入達1552萬元。還組織合作社機具外出到皖北蒙城、宿州等地進行對口支援夏收工作,機收小麥6200畝;機收油菜8000畝,機具維修216台次。由於合作社良好的服務、規模化的作業、讓利於農的實惠吸引周邊廣大農戶紛紛向合作社靠攏,要求加入合作社。現合作社服務範圍已輻射周邊4個鎮16個村,服務農戶已達3200戶。
三、延伸產業鏈條,拓寬服務範圍
惠農專業合作社在創立之初,所能提供的服務只限於農田作業,即機耕、果肉插秧、機植保、機收等,隨著時間的推移,為滿足合作社成員及農戶的需求,陸續開展農機維修及糧食烘乾業務。為此該社加強與久保田、洋紀、福田、常柴、沃得、宇成等農機生產企業的聯繫,並爭取成為他們的服務站,為合作社成員提供周到的維修服務,並承諾對本社成員僅收取成本費用,年終結算,與業務量掛鈎,完成年度任務,再次給予七成優惠,進行二次反利。開展烘乾業務時,則根據市場即時行情,以最高價進行收購確保成員的利益。
四、加強培訓,提高成員素質
現代農業已不再是“刀耕火種人拉犁”的生產模式,各種高性能農業機械的使用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套用都需要操作人員具有一定文化素質,才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為此該社利用農閒季節,對合作社成員及部分周邊的農戶進行集中培訓,聘請縣農委、縣農機局、縣植保站和部分生產企業技術人員有針對性開展業務知識講座,從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農業機械的使用與維修、農機安全生產等各方面進行培訓,以農機試駕乘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並結合農時開展技術指導,重點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提高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提升合作社成員和農戶的整體素質。
時值歲末年初,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以飽滿的熱情,深挖合作社潛力,不斷提高為農服務能力,努力爭當農民農業生產的稱職“田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