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街

君平街

在漢代,巴蜀就出現了四大名家司馬相如、王褒、嚴君平和揚雄。嚴君平最奇特,他比同時代的三位大家多了一頂“算命先生”的頭銜。而在市井街巷的算命先生當中,嚴君平又堪稱另類——他同妖言惑眾以漁利之輩風馬牛不相及。他專為百姓做好事:年輕人來算命,他誘導盡孝道;弟弟來算命,他誘導尊重哥嫂;有邪惡非分之想者來算命,他就儆之以利害……總之,各“因勢導之以善”。 每天他看相,只收夠一百個銅錢,能維持生活了,就收起攤子,回家閉門讀書。由於他節操清奇,當時聲名遠播,很受敬重。為了紀念他,後人曾將兩條街道命名為君平街。

成都兩處君平街

現在的君平街長426米,寬20米,東接陝西街,西止小南街。街之西口,立有石碑:“ 此街相傳原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嚴遵(字君平)的卜肆所在地。嚴君平節操清高,致力於學問,以卜肆為生,宣揚封建道德風尚,使‘蜀風淳化’,風移俗易。後人紀念此君,將街名沿用至今。”2006年此街東口北側打造了一個君平園,園中築就“嚴仙亭”、“指歸廊”以及“28星宿石一處”……於是不少成都人睹物思人,滿以為今君平街就是嚴君平的故居和卜肆的所在地。其實不然,成都最早的君平街並不在今天君平街的現址,最早的君平街出現於西漢成帝之後,是一條有著2000年歷史的古老街道,其址就在現在的支磯石街一帶。

據《成都城坊古蹟考》記載:“ 西漢的嚴遵宅,與晉、唐的嚴真觀真址,乃在(清)駐防城內的君平胡同,即今支磯石街之西段,恰是清以前的原址所在。”“晉、宋六朝以來,天師道流行,嚴遵遂為道教徒所尊奉,故稱‘嚴真’。……六朝至唐,其地稱為君平卜肆。”後遂改為嚴真觀,系道教早期宮觀之一,同青羊宮一樣著名。後人將嚴君平故居賣卜之地名為君平街,就是順理成章之事。

後來到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川巡撫年羹堯依照歷史上原少城的基地築修居住滿蒙旗兵的滿城後,即把代表著中國民風民俗民情的北方“胡同文化”帶到了成都,古老的君平街即改稱為君平胡同,又名仁里二條胡同。

其實在君平胡同易名為支磯石街之前,成都在滿城南垣就新建了一條君平街。從清光緒五年(1875年)和清宣統三年(1909年)成都街道二十七區地圖看,當時即同時有君平胡同和君平街存在。查《成都城坊古蹟考》也有過“ 建滿城後於城之南垣外建君平街”的記述。這就更加說明嚴君平對成都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貢獻,萬世之後都不會讓人遺忘。當然,新建的君平街,它的歷史與嚴君平居住過的那條古街,即後來滿城內的君平胡同相比,就短暫得多了。

過去曾有人撰文稱今君平街為嚴遵故居,其實不確。“ 晚唐 高駢 未築羅城以前,其時內江未徙,(今)君平街即郫江(內江)流域所經,何能為西漢嚴遵所居之地?”(《成都城坊古蹟考》)而斷言今君平街亦是古代嚴真觀舊址,也就無從談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古、今君平街皆因嚴君平而冠名。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並無實質差異,唯地域各異,有古今先後之別而已。

嚴君平介紹

嚴君平 嚴君平

嚴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漢早期道家學者,思想家。名遵(據說原名莊君平,東漢班固著《漢書》,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寫為嚴君平),蜀郡成都市人。漢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時隱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為業(以占卜耆龜給人看相),“因勢導之以善”,宣揚忠孝信義和老子道德經,以惠眾人。50歲後歸隱、著述、授徒於郫縣平樂山,91歲去逝後也埋葬於郫縣平樂山,在平樂山生活了40多年,在此山上寫出了“王莽服誅,光武中興”的預言,提前20多年預測了“王莽篡權”和“光武中興”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還在山上培養出了得意弟子揚雄,寫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兩部著作—— 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經指歸》(《隋書·經籍志》作《老子指歸》)13卷,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學說,更加系統條理化,得以發揚光大。《指歸》的道論與哲學思想為揚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繼承,成為魏晉玄學所提出的“貴無”、“自然為本”的本體論與重玄學的萌芽。前書已佚,後者今僅存7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