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亦有爭

君子亦有爭

君子亦有爭乎? 見利爭讓,聞義爭為,過錯爭認,不善爭改。 取之以正,爭之以誠,君子之爭,不易宜乎?

典籍相關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

仇璋問:“君子有爭乎?”子曰:“見利爭讓,聞義爭為,有不善爭改。”——《文中子中說 魏相篇》

王孝逸謂子曰:“天下皆爭利棄義,吾獨若之何?”子曰:“舍其所爭,取其所棄,不亦君子乎?”——《文中子中說 魏相篇》

而君子亦有爭乎!

君子之爭,明中而得,小人之爭,暗中求之。

君子以禮節之,小人非禮行之,其爭也凶。——《雲霞心印真經卷一》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道德經》

人物小傳

老子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 曾作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存世有《道德經》《太上老君清靜經》。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古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編撰人,被後人推崇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作成《論語》。

王通

王通(公元584年—公元618年)字仲淹,門人私溢曰“文中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通博學而有見解,曾上太平策,比見用,退居和、汾之間,授徒講學,弟子甚多。

王通是隋朝的哲學家,他曾提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觀點,但他的基本思想仍然是以儒學為主,他曾仿《春秋》著《元經》。依《孔子家語》與楊雄的《語言》著《中說》,為當時儒士所稱讚。其作品以佚甚多,《文中子》(《中說》)一書是他弟子所記,但代表了王通哲學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