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了李開復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來治療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及死亡線上回來的人生思考。

出版背景

2015年6月27日,李開復暌別17個月之後,推出了自己的新書《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講述他自2013年9月得知罹患淋巴癌以來治療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和心路歷程以及死亡線上回來的人生思考。與此同時,高曉松導演的同名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也在同一天通過各大視頻網站首映,這是由慕思寢具攜手《南都周刊》打造的“築夢者”人生反思篇。主演李開復先生在片中反省了自己的一生、自述,評論稱,“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次關於生命的頓悟,一次關於靈魂的對話,一部讓你感悟人生、參透生命的心靈佳作。”

目錄

推薦序 未來自己主宰

自序 意外的假期

楔子 噩耗

與死亡交手

01、末日悄然來臨

02、徘徊在地獄門前

03、26個腫瘤

04、未知死,焉知生

05、確診

06、彷徨歧路

07、自己研究病情

08、開始化療

09、我的人工血管

10、最後階段的治療

病中覺悟

01、與過世的父親“偶遇”

02、如果生命只剩100天

03、與星雲大師對談

04、從容和自己競賽

05、審視墓志銘

06、放下驕傲

07、學會感恩

08、生命是最嚴厲的導師

最有價值的人生

01、每天都是“最特殊的一天”

02、放開手,你就擁有全世界

03、做最真實的自己

04、樂助有緣人

05、平衡,讓人更豐富

健康,我對自己的承諾

01、我的重生之路

02、癌症給我的禮物

03、天天睡得好,煩惱自然少

04、吃出健康

05、運動,活力的源泉

06、從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

07、涓滴儲蓄正能量

08、幽默感是我的良藥

家人,叫我懂愛

01、追隨父親

02、我的老小孩兒

03、六位老天使

04、古之真人

05、我的開心設計師

06、守護一個快樂攝影師

07、設計我的家

後記

內容簡介

李開復曾任職蘋果公司,創建微軟中國研究院,之後轉戰Google, 2009年離職創辦創新工場,這些不同的角色讓他的人生富有傳奇色彩,但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一場疾病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體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是李開復對過去一年的動情回顧,情真意切,字字珠璣。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在病中的所思所想,讓讀者看到了他重生之後日漸成熟的人格魅力與價值觀。不忘初心,心懷感恩,隨緣隨喜,這是當身邊人問及他抗癌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這本書寫出了作者患病期間的人生感受,可謂勸世賢言。讀之,能從中獲益匪淺。

書摘正文

靠近死神 抗癌17個月絕望與希望並存

身為知名IT投資企業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26歲就被全美計算機科學排名第一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破格授予教職;之後投效蘋果、微軟、谷歌三家引領世界科技的公司,擔任華人最高層的職務,被譽為“青年導師”、“創業教父”,還曾獲選美國《時代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

2013年9月,在李開復先生52歲生日之前,被查出患有淋巴癌,一度退出公眾視野。在著名企業家郭台銘的建議下,回到台灣接受治療,被迫補修死亡學分。當被醫生判定為“淋巴癌第四期,腹部有二十幾個腫瘤,情況不樂觀……”時,他的心情就像生死哲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 羅斯指出的,反反覆覆徘徊在“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的情緒中。

儘管生病的噩耗使得李開復悲愁莫名,但他決定要奮力一搏,自己研究病情,嘗試五花八門的另類療法,認真研究治療淋巴癌的學術文章,開始接受化學治療。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痛不堪言的身體風暴,期望有平常人之健康生活而不可得時,家人無盡的愛,讓他懂得分辨真正有意義、值得奮力去追求的目標,同時,他也開始思考過往的盲點。李開復先生在接受採訪時稱:“我所追求的‘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不同’,本質上並沒有錯,但是多年來,名利的浮漲讓我不知不覺間偏離了軸心,以致迷眩其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不自知。”

經過17個月艱苦的治療過程和與藥物副作用的對抗,李開復先生病情好轉,現身北京。他在書中感嘆,“跨過死蔭的幽谷,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實地體驗到健康的可貴。”儘管醫囑每周只能工作2—3天,但他還是儘量接受與媒體的見面、開創業者Party,與外界分享病中的點滴。正如柳傳志先生的推薦所言,“相信不僅會對所有人的健康生活有所啟發,對創業創新的年輕人更是一種如何面對坎坷的激勵。”

癌症為師 重新擁抱世界

在新作《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中,李開復以楔子“噩耗”開篇,“絕症怎么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不接受這種判決!”在高曉松執導的同一主題的紀錄片預告片中,他雙手合十禱告、神色肅穆地眺望窗外、孤獨地在沙灘上漫步,即便是與女兒相擁也面帶愁容。影片色調灰暗,透出令人無法參透的神秘感。

當癌症突如其來降臨,驟然面對死亡的考驗,始終執著於“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不同”的李開復感到十分痛苦,百思不得其解,特地到佛光山問教於星雲大師,一番對談之後使李開復看到了其多年的信念中存在的盲點,與自己展開一場關於靈魂的對話,由此感悟人生、參透生命,不再用量化的思維計算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

病魔沒有讓李開復屈服,他從容的和自己競賽,反而在生病的一年中,看到了人生平時無法看到和體會到的哲理。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多的認識,在生命進程中的危難一刻,找回了許多過去因工作太忙而忽略了的生活樂趣,重溫了朋友、親人與社會共同關注的生命中的愛,也有緣重新擁抱了整個世界。

李開復先生表示,“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會循著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也許我可以獲取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舊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么過才是最圓滿的。”

著名企業家任志強在推薦序中回憶自己以意志力度過艱難的牢獄之災,對李開復先生面對身體上的“死亡考驗”深表欽佩,他坦言“我們都是生活中有過各種複雜經歷的人,每個人都因經歷的不同,而對生的意義理解不同,也因此有了相似的感覺”,並趣言書中“滿滿的一鍋‘雞湯’讓人真是‘醉’了。”

李開復先生表示,“如果不是癌症,我可能會循著過去的慣性繼續走下去,也許我可以獲取更優渥的名利地位、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如今,癌症把我硬生生推倒,這場生死大病開啟了我的智慧,我依舊會盡力投身工作,讓世界更好;但我也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該怎么過才是最圓滿的。”

感悟生死邊緣:補修七個死亡學分

在當天的發布會現場,李開復感慨的說,“我工作的時候總是非常熱愛我的工作,但從來沒有想到當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心中閃過的每一個思念都和我的工作絲毫沒有關係。有一位護士看過很多病人,得到最大結論是大部分的臨終病人最大遺憾是沒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足夠的時間。而從來沒有一個臨終病人是後悔自己的事業沒有達到巔峰。這樣一個道理,難道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到臨死才能想到嗎?”

他把自己的這些感悟歸納為補修的七個死亡學分:第一個學分,就是健康無價。“我在平時的生活里熱愛美食,不愛睡覺,每天晚上回來急回信箱,真正生病以後才深深體會到,健康失去了就是什麼都是沒有了。”年輕人該在保障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四點達到及格的前提下,去拼搏工作;

第二個學分,一切的事務都是有他的理由。就像把災難當成因而非果,當成學習機會。第三個學分,是要珍惜緣分,學會感恩和愛。第四個學分,是要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第五個學分,避免一些誘惑,我雖然認為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追求名聲讓我的中心軸走偏了。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李開復說,“我得了癌症發的第一條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等我慢慢覺醒以後,發現在任何事物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憑什麼來說這個人是普通人,這個人不怎么樣,這個企業不會成功?”

第7個學分,人生到底是為什麼?人生只有一次,我們死去離開這個世界,如果這一生是來體驗是來學習來提升,我相信也會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樣整個世界整個群體都是變得更加正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