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匈奴是夏後氏的後代,故國號大夏(亦稱胡夏),又認為匈奴從母姓姓劉不合理,遂改姓赫連氏。赫連勃勃稱王后,連年攻伐,並於晉義熙十四年(418年)進據長安。宋元嘉三年(426年),赫連勃勃第五子赫連定繼稱皇帝於平涼。宋元嘉八年(431年),赫連定侵入西秦,西秦向北魏求援。未及北魏出兵,西秦王乞伏暮末便被赫連定斬殺。因懼怕北魏逼侵,赫連定驅使俘獲的西秦民眾十餘萬人,準備渡過黃河襲擊沮渠蒙遜,奪取北涼土地。吐谷渾王慕璝派慕利延、拾虔率三萬騎兵半途埋伏,等到夏兵渡至河中時,突然發兵襲擊,大敗夏軍,生擒赫連定,並將其押送北魏,大夏滅亡。夏自晉義熙三年(407年)建國,至魏神麚四年(431年)滅亡,立國25年,共3主。
相關詞條
-
吐谷渾[中國歷史政權]
吐谷(yù)渾(313-663),亦稱吐渾,中國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國名。本為遼東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稱之為阿柴。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於祁連山脈和黃...
歷史 政治 經濟 民族 史料記載 -
夏[宋朝時期政權]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西夏的祖先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時遷...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大夏[西夏正式國號]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西夏的祖先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時遷居...
國號 歷史 疆域 政治 軍事 -
河南[南朝史書對吐谷渾的別稱]
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史書《南齊書》,《梁書》中對於與北魏同源的吐谷渾根據方位稱呼其為河南。吐谷渾河南王(?-公元481年),即吐谷渾拾寅,為4-6世紀建立...
南齊書 梁書 -
胡夏
胡夏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由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匈奴南單于後裔,內徙後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及苻堅滅代國,命其首領劉衛...
簡介 赫連勃勃 建國 戰略 建都 -
胡夏[夏國別稱]
胡夏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由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匈奴南單于後裔,內徙後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劉淵,後附前秦。及苻堅滅代國,命其首領劉衛...
簡介 赫連勃勃 建國 戰略 建都 -
夏[十六國時期政權]
大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
大夏國總述 攻占關中,灞上稱帝 北魏入關,大敗夏軍 南安降西秦 夏國都城統萬 -
大夏[十六國時期國家]
大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赫連夏政權從赫連勃勃公元407年稱天王大單于算起,到43...
大夏國總述 攻占關中,灞上稱帝 北魏入關,大敗夏軍 南安降西秦 夏國都城統萬 -
赫連夏
赫連夏政權是南匈奴屠各種鐵弗部族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都統萬城,也是十六國時期最後出現的一個政權。
簡介 赫連夏的興亡 敗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