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病

吐血病指血從口中吐出。多因嗜食酒熱辛肥、郁怒憂思、勞欲體虛等致胃熱壅盛,肝鬱化火,或心脾氣虛,血失統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動者。吐血分為外感吐血、內傷吐血、陰虛吐血、勞心吐血、勞傷吐血、氣鬱吐血、畜熱吐血、傷胃吐血、傷酒吐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後的空腸病變出血亦屬這一範圍。血由胃和食道而來,經口吐出,血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稱為吐血,也稱為嘔血。常見於西醫的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病名】吐血病 【拼音】tu xie bing

【中醫名】吐血病

【西醫名】 【疾病別名】嘔血 【所屬部位】腹部

【系統】消化系統

【經絡】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中醫科、

【概述】

大量出血是指在數小時內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環血容量的20%,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嘔血和(或)黑糞,往往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衰竭。這是常見的急症,病死率高達8-13.7%。近十幾年來,由於急診內鏡、 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和放射性核素,99m鎝(99mTc)腹部掃描的廣泛套用,對出血部位和病因一般能迅速作出診斷。

【病因】

吐血多因熱傷胃絡,或脾虛失攝,或胃絡瘀阻等導致血不循經,溢於脈外而成。臨證需分辨虛實。實證多由於熱(胃熱及肝火),虛證多屬於脾氣虛弱。臨床一般屬熱者居多。治以清熱、瀉火、降逆、涼血止血,或益氣攝血為大法。忌用升散燥熱,以免血隨氣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吐血主要來自胃的病變,因外邪犯胃,胃絡受傷或他髒有病影響及胃均可引起本證。

(1)胃中積熱:素嗜辛辣灸博,飲食不節以致積熱蘊結於胃,復因感受外邪或傷食以致郁化火,灼傷胃絡,胃氣上逆而致吐血。

(2)肝火犯胃:七情內傷,肝氣鬱結郁而化火,肝火上犯損傷胃絡,迫血上行致吐血。

(3)氣不攝血:勞倦過度或久病體虛,脾氣虛弱不能統血,血溢經外上逆吐血。

【診斷治療】

吐血治療的辨證論治

(一) 胃熱型

證見脘腹脹悶或作痛,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臭、口乾,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方藥

1.主方瀉心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大黃15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調服。

(2)血寧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3)雲南白藥每次1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寧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黃各12克。水煎服。

(2)生大黃粉(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生大黃粉,每次3克,每日3次。溫水送服。

(3)四黃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生大黃粉15份,黃連9份,生地黃30份,生黃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藥研細末過20目篩後混和,分30克包裝備用。取四黃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鐘,過濾去渣涼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為1個療程。

(二) 肝火型

證見吐血鮮紅或帶紫,口苦脅痛,心煩易怒。舌紅絳,脈弦數。

治法: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方藥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杲《蘭室秘藏》)加減

處方:龍膽草12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黃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照胃熱型中成藥。

3.單方驗方

(1)清肝涼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梔子15克,白芍12克,龍膽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三七鬱金湯(《中醫雜誌》)

處方:三七9克,鬱金10克,熟大黃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三) 脾虛型

證見吐血反覆發作,時輕時重,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方藥

1.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18克,黃芪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當歸9克,炒地榆15克,白及lO克,阿膠12克(烊化),血餘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歸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益氣止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黨參18克,炒白朮15克,茯苓12克,黃芪20克,血餘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止血合劑(《上海中醫藥雜誌》)

處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螵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黃15克,仙鶴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預防保健】

(1)注意生活起居有節,有能過度勞累。

(2)飲食調量適宜,不能暴飲暴食或過飢過飽,忌辛辣之品過量飲酒。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防止外邪侵襲人體,尤其在寒熱交替季節,防止感涼誘發。

(4)對素有胃脘疼痛舊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勞倦過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復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