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目錄
東漢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漢明帝劉莊:第一個接觸佛教的中國皇帝 吳大帝孫權:最早在江南大興佛寺 石勒:信服佛圖澄 石虎:暴虐之主亦信佛 孫綽:一篇《喻道論》,留名亦傳世 郗超:名士清談也有佛經 苻堅:信佛亦黷武,哀哉 呂光:西征迎鳩摩羅什 姚興:以佛教為國教 謝靈運:以山林結佛緣,以佛念說真情 顏延之:維護佛說,自有理論 沈約:發揮涅粲佛性說 魏孝文帝拓跋宏:少林寺的傳說 梁武帝蕭衍:皇帝做和尚 陳武帝陳霸先:佛牙傳世,功德無量 楊街之:天下禪宗第一居士 陳宣帝陳頊、後主陳叔寶:南朝君主尊智頡隋 唐 五代 隋文帝楊堅:多次宣揚“我興由佛法” 隋煬帝楊廣:為智頡推為總提菩薩 唐太宗李世民:為求學問廣譯佛經 褚遂良:佛書碑傳千秋 王梵志:詩作滲透佛理 文成公主、松贊乾布:為西藏傳播佛種 武則天:《大雲經》在,可做女皇 孟浩然:願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李隆基:提倡儒佛道合流 吳道子:古代佛畫第一人 王維:詩中有禪,禪中有詩 李白:一生好從名山游 裴迪:詩中有心,心向禪門 柳宗元:清冷幽寒,自是禪境 劉禹錫:儒佛互補,一生結緣 白居易:一卷《壇經》說佛心 韋應物:與皎然上人詩交 唐宣宗李忱:亦曾是僧人,駐錫安國寺 錢繆:播揚佛教於吳越 周世宗柴榮:整頓寺院,梳理僧尼 錢俶:末代國主打造江南佛教頂峰兩宋 遼 西夏 金 宋太祖趙匡胤:皇帝讚揚佛法,佛法護佑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熟諳佛典,熱衷佛典 楊大年:詩人說禪,別具一格 李元昊:以禮佛為國之一本 宋神宗趙頊:擴充、調整大相國寺 王安石:半山十年習佛典 遼道宗耶律洪基:最愛讀《華嚴經》的皇帝 蘇軾:讀佛說佛學佛寫佛,處處是佛 秦觀:詞中多有禪心在 張商英:未寫《無佛論》,卻著《護法論》 黃庭堅:由艷語麗詞走上禪詩 岳飛:好慕佛理,淡泊功利 元好問:佛心禪意綴詩文 文天祥:結緣禮佛在詩篇元 耶律楚材:以儒治國,以佛治心 元世祖忽必烈:尊奉八思巴,大興喇嘛教 劉秉忠:從和尚到三公 元文宗圖帖睦爾:洗心於佛乘,畢生求禪心 顧瑛:儒衣僧帽道人鞋 楊維楨:東南有文士,好從方外游明 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諱和尚 明成祖朱棣:和尚輔佐,得成大業 鄭和:迎佛牙建寺院 唐伯虎:忘掉自我,諸法皆空 文徵明:以翰墨結佛緣 歸有光:悟佛學隨遇而安,度亡靈改寫經文 任環:與少林武僧因緣 戚繼光:誦經念佛學少林 湯顯祖:劇中有禪,禪里生趣 嘉定四先生:香燈貝葉雨窗前 徐霞客:萬里與僧游,足跡遍天下 馮夢龍:文學宣揚佛性,佛性豐富文學 錢謙益:恍然生身色界裡 金聖歎:佛理常在批註中, 吳偉業:生著儒服,死殮僧裝清 順治帝福臨:有佛緣有佛念未成正果 黃宗羲:一代文宗,亦儒亦佛 鄭成功:促進佛教在台灣傳播 康熙帝玄燁:無量壽佛現身 雍正帝胤稹:王子時參禪,皇帝時說佛 吳敬梓:《儒林外史》見佛學 乾隆帝弘曆:一心向佛,半生禮佛 曹雪芹:紅樓佛影在,豈是在夢中 袁枚:不佞佛也不闢佛 錢大昕:好向佛寺寫碑記 鄭燮:平生不糊塗,好與僧侶游 黃景仁:厭看春燈看佛燈 龔自珍:震旦佛弟子,西方求真理 林則徐:手握牟尼,猶念金剛 魏源:經世佛學又一人 曾國藩:法師一語點破夢中人 左宗棠:劍膽表佛心 彭玉麟:出世與人世,佛家情結在 翁同穌:月讀《法華經》,不了也自了 譚嗣同:政壇奇才,佛學彗星 楊仁山:與日本佛教界的法誼 康有為:三上廬山 孫中山:一切有情,眾生平等 ○孫中山在六榕寺 王一亭:海派畫家菩薩情結 林森:佛在心頭大智若愚 ○初一、十五向佛像燒香 蔡元培:佛學是佛教哲學 ○蔡元培為家鄉石佛寺化緣 章太炎:促使佛學中國化 ○國學同學口誦阿彌陀佛 熊希齡:皈依佛門以出世間 歐陽竟無:創辦支那內學院 ○歐陽竟無挽陳三立 蔣維喬:由儒而道由道而釋 ○諦閒和尚拒絕袁世凱勸進 梁啓超: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佛教人生觀 ○康有為棒喝 丁福保:編纂第一部《佛學大辭典》 ○顯蔭為《佛學大辭典》作序 楊度:十年潛心,學佛說佛 黃炎培:服膺佛教普濟眾生 李根源:從將軍到居士 ○臥佛寺“三光”和尚送地圖 陳獨秀:與蘇曼殊交往 ○陳獨秀詩祝《梵文典》 ○陳獨秀以詩代柬 于右任:為寺院寫匾題聯 ○于右任《竹林寺》詩 ○于右任《游龍門觀造像》詩 陳垣:佛學四部傳諸百代 ○陳垣收藏《大藏經》 魯迅孩0印《百喻經》 ○魯迅說:釋迦牟尼真是大哲 張宗祥:讀經寫經校經刻經 ○張宗祥仿唐白居易《憶江南》,做有《西湖四時曲》 葉恭綽:凡有佛事無不熱心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佛教圖書館簡表 徐森玉:與《趙城金藏》 馮玉祥:留書大峨寺:“如此人生” 李烈鈞:提倡佛教,改造人心 馬一浮:治學寺院研讀佛學 呂碧城:護首探花亦可哀 ○嚴復說呂碧城 吳承仕:佛家因果印證 ○吳承仕說“人造神” 熊十力:貫通百家,融合儒佛 ○熊十力拒收蔣介石贈款 朱德:與四川寺廟因緣 ○朱德說了塵 胡懷琛:譯佛經寓言 唐生智:佛教治軍 ○毛澤東說唐生智“和尚兵” ○湖南佛教徒支持北伐 陳銘樞:職業軍人多知佛理 ○佛教將軍主張佛法高明 ○郭沫若為陳銘樞續聯 黎錦熙:說佛教十宗 ○黎錦熙晚年寫《心經》 陳寅恪:喜讀內典,套用自如 劉半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劉半農詩贈錢雲鶴畫師 胡適:禪宗史研究,出類拔萃 ○胡適認為佛教東漸始自海道 郭沫若:普陀寺留詩 ○郭沫若當陽玉泉寺題聯 梁漱溟:佛教有理性精神 ○蔡元培請多人講佛典 許地山:要編出一部《梵文字典》 ○秦戈爾建議許地山編《梵文字典》 顧頡剛:搶救保聖寺唐塑羅漢 湯用彤:半部佛教史,百年受其益 ○湯用彤《大林書評序》 范文瀾:唐朝佛教得失談 ○范文瀾說: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 毛澤東:說釋迦牟尼 ○毛澤東摺扇題聯 ○毛澤東介紹看寶光寺聯 葉聖陶:與弘一大師有因緣 錢穆:深入研究佛學,弘揚中華文化 徐悲鴻:人有禪心,畫有禪意 ○泰戈爾點明色即是空 賀龍:長征時向喇嘛寺贈“興盛番族”錦幛 郁達夫:日光岩謁弘一 ○杭州白雲庵求籤 呂瀲:分清中印佛學的根本不同 宗白華:在拈花微笑里領悟禪境 ○宗白華雅號“佛頭宗” 朱光潛:出世精神,入世事業 徐志摩:新詩佛意,一泓深泉 ○《天目山筆記》佛趣 葉劍英:普救眾生,要向現實敲門 ○補綴毀棄的五台山佛畫 ○朱德、董必武和《過五台山》詩 宋美齡:在美國演說禪宗的磨鏡故事 顧隨:以禪說古韻文相得益彰 ○顧隨勉葉嘉瑩做南嶽馬祖 ○顧隨談詩如談禪 林散之:遠遊名山大川,書畫大進 ○園霖法師為林散之寫生 周恩來:南嶽題字:上馬殺賊,下馬學佛 ○審定靈隱寺釋迦牟尼法相 ○周恩來說石經無價 田漢:蘇州司徒廟行 ○田漢、郭沫若縉雲寺酬和 豐子愷:作《護生畫》始末 張大幹:做和尚一百天 ○張大千為家虎受戒 李苦禪:畫中有禪禪中有畫 老舍:少年時代的精神導師一宗月大師 瞿秋白:佛經有哲學,哲學有佛經 ○瞿秋白獄中詩詞 朱謙之:日本淨土宗研究 周叔迦:中國佛教史梳理、著作 聶榮臻:敵後挺進五台山 ○鄧拓說佛如可作即成仁 陳立夫:為王映霞書寫充滿禪意的長軸 俞平伯:自幼讀佛,長大談佛 ○俞平伯家藏隋代日本殘卷 ○俞平伯晚年齋名 張學良:囚中讀佛心靈解脫 梁思成:考察佛教建築 沈從文:作品美在和諧,美在禪意 梁實秋:讀佛典解佛偈 ○“竹林”源自內典 王重民:敦煌佛卷目錄大家 ○王重民詩謝胡適 程硯秋:蓄鬚明志,誦經拜佛 常書鴻:佛教因壁畫生光,壁畫由佛教傳世 丁玲:作品涉及佛和寺廟 趙章成:禱告於發炮前 謝冰瑩:女兵說部有佛意 葉淺予:佛像寫生栩栩如生 趙朴初:識得信心不二,千花滿載而歸 ○與蘇加諾談因果律 向達:佛典製造俗文學 張中行:自嘲是不穿袈裟的苦行僧 ○朱自清為《世間解》寫稿 蔣經國:佛教藝術石窟稀世國寶之地 ○蔣經國參觀青海塔爾寺 錢鍾書:從佛經說《西遊記》 ○黃永玉請教錢鍾書“鳳凰涅槃” 金克木:重走法顯、玄奘之路 啟功:雍和宮得悟傳燈錄尋禪 皮定均:少林寺讀碑 吳祖光:兩上峨眉山 周紹良:佛學淵源,博採各家之長 ○周紹良談佛教宗旨 張愛玲:蘊含禪味,多生因緣 汪曾祺:童年佛緣,老年禪詩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