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定
建築系設有建築學和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兩個本科專業;
設有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築技術科學三個專業方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屬上海市重點學科和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可招收博士後,並可招聘長江學者。
擁有本科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上海市精品課程5門。
新專業設定
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歷史建築保護理論和實踐的社會影響也在迅速增長,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已形成廣泛的國際性共識。在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已經成為建築院系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屬建築學新興的學科方向,並且與社會對這一領域的職業化需求相適應。
我國作為歷史建築遺產資源極其豐富的文明古國,有必要在該領域與國際先進接軌,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對此類專門人才的需求。因而200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同濟大學創立了我國建築院系中第一個“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
本專業著重培養以建築學的基本理論及技能為基礎,系統掌握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保護與再生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有較高建築學素養和特殊保護專業技能的建築師、專家和未來的專業領導者。培養計畫汲取歐美的經驗,使學生一方面接受整體的建築學專業本科教育,另一方面接受一定的保護工程特殊訓練,以便在畢業後能夠適應教學、科研、設計和城市管理等部門的特殊專業需求。
招生概況
全系每年招收建築學專業本科生(含室內設計專門化方向)約120名,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本科生約25名。其中外國留學生比例約10%。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20-13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25-30名左右。
師資隊伍
建築系師資大都來自國內外著名建築院系,現有在編教師12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0名,具博士學位的教師67名,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1名,上海市高校教學名師2名。
擁有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各1名,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1名,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院士(Hon. FAIA)3名。
外聘博士生導師中,有國內建築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聘有貝聿銘、查爾斯·科里亞、安藤忠雄、理察·羅傑斯等國際建築大師為名譽教授。
院士風采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復東教授 | 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專家。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安徽省無為縣人) 。1952年7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現任中國建築學會名譽理事、上海建築學會名譽理事,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參加大型規劃二項,均獲一等獎;參加國內外設計競賽,獲一等獎4項;設計工程70餘項獲省部級獎2項。 撰寫專著7部,論文107篇,譯書1部,並取得國家二項專利。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同濟大學高新建築技術設計研究所所長。 | |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教授 | 同濟大學工學博士,義大利羅馬大學名譽博士,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資深會員。 現為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曾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副校長等職。 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建築學會名譽理事長、上海市規劃委員會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等。 |
教學特色
本科教育
建築學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
碩士教育
研究生專業方向 | 建築技術科學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歷史與理論 |
精品課程 | 建築設計基礎 建築理論與歷史 建築評論 房屋建築學 室內設計原理 多課程選擇的建築設計課程 建築特種構造 建築環境控制學 建築構造 |
博士教育
博士專業方向 | 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技術科學 |
聯合設計 | 天山路改造設計聯合設計 香港九龍油麻地城市設計 上海威海路老城區城市更新設計 東亞的空間與本質”建築設計夏令營 多倫路地段城市設計聯合設計 上海提籃橋地區城市設計 香港大學校園擴展概念性城市設計 香港文化中心地區城市更新設計 世博會實驗區聯合設計 包浩斯夏季實驗營 |
科研概況
科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鄉土建築保護實踐中低技術的方略、系統與套用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快速城市化下的農村居住環境轉換及空間結構模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實驗觀測的緊湊型住房經濟尺寸體系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人行道路中白光LED光譜能量分布(SPD)對視覺辨認的影響研究建築技術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不同地域特色村鎮住宅建築設計模式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於複雜適應系統和空間句法理論的村落空間最佳化方法研究—以太湖流域為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科技部攻關課題]城市中小套型住宅居住實態調查與測試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傳統建築工藝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套用體系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重點歷史建築可持續利用與綜合改造技術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長江三角洲地區節約型居住的軟技術體系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我國風土聚落保護與再生的適應性模式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上海市科委課題]我國建築學教育中國際生態節能建築與設計課程體系建立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市科委課題]上海近代住屋原型與演化的建築歷史學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上海生態型高層住宅太陽能利用建築設計一體化套用研究建築技術
[教育部海歸基金]開放性地形——在全球化背景下塑造場所精神的推動力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市科委課題]基於高科技時代的世博會主題演繹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市科委課題]世博園區歷史產業建築的保護與再利用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際合作課題]歷史文化遺產與景觀保護的對比交流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市科委課題]世博園區景觀光環境規劃的新技術研究建築技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複雜環境中的空間認知模式—基於空間組織的防災設計策略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我國風土建築遺產整體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教學成果
參與世博:學生設計競賽方案精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和諧人居環境的暢想和創造(2008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建築規劃論文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走進EXPO2010--2008七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2008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展作品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市委辦課題]《上海郊區中心村住宅設計標準》編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世博場館規模研究(建築學報2007-1)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片段性節能設計與建築創新教學模式(建築學報2007-1)建築技術
超設計-2006上海雙年展國際學生展作品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舊金山文化藝術的新焦點—德揚博物館新館設計(shidaijianzhu 2006-6)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中國傳統建築實測集錦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設計作業(上下冊)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出版著作
《城市廣場:歷史脈絡·發展動力·空間品質》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一個皖南古村落的歷史與現實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理論的多維視野建築歷史與理論
上海武康路——風貌保護道路的歷史研究與保護規劃探索建築歷史與理論
中國當代8位建築師作品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現象學與建築的對話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學專業英語其他
閩南傳統建築文化在當代建築設計中的延續與發展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從寫生走向設計表現系列 馬克筆風景寫生技法與表現其他
從寫生走向設計表現系列 鋼筆風景寫生技法與教學其他
攝影藝術教程其他
世博與建築建築歷史與理論
上海老城150年(英文版)建築歷史與理論
歷史環境的再生之道—歷史意識與設計探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美國建築遺產保護歷程研究:對四個主題性事件及其背景的分析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設計創意產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百年建築史:1840—1949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特種構造(第2版)建築技術
都市形態的歷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發展與都市變遷研究建築歷史與理論
環境空間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北歐建築散記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色彩其他
攝影基礎其他
規劃手繪表現其他
想像與真實:當代城市理論的多重視角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中西居住形態比較——源流·交融·演進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細部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光+設計:照明教育的實踐與發現建築技術
建築構造設計基礎(第二版)(CD)建築技術
建筑西部: 西部城市與建築的當代圖景(實踐篇)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中國現代建築教育史(1920~1980)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結構選型(增訂版)建築技術
2004-2008中國當代建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編制與管理(上海城市保護的實踐)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柏林住宅:從IBA到新世紀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世博園及世博場館建築與規劃設計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空間的文化-中日城市和建築的比較研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現代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構文化研究-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人生:馮紀忠訪談錄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創作
同濟大學大禮堂保護性改建工程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醫技樓及中心庭院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四川北路站地區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量化的空間—苔聖園石工坊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直線的住宅—九間堂“線性住宅”別墅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麗水市濱水區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線的學生公寓—北京清華大學學生公寓規劃及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教學環境
中外聯合教學
近年來,建築系已將中外建築院系聯合設計教學的模式從研究生擴大到了本科生。開始實行中外教師、學生互動,課目、學分互認的合作方式,使建築教學的國際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課外教學資源
長期以來,院系組織的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專家、學者講座、講壇、論壇的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達到了平均每周三次以上,對教學計畫的內涵和外延起到了有力的補充作用,大大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跨系教學平台
2003年以來,學院以建築系新修訂的低年級教學計畫為基礎,結合城市規劃系、景觀學系和設計創意學院的相關課程系列,形成了跨4個系(院)、7個專業的基礎教學大平台和互動教學機制。
教學服務設施
經過幾年來不斷的投入和努力,院系在教學新大樓、圖書館、圖檔館、實驗室及其配套設施等方面已達到了國內領先的水平。
歷屆建築系負責人
1986年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後歷屆建築系負責人
1986-1988,系主任:戴復東, 副系主任:盧濟威、趙秀恆
1988-1995,系主任:盧濟威, 副系主任:趙秀恆、朱謀隆、鄭時齡(1990-1992)
1995-1999,系主任:趙秀恆, 副系主任:莫天偉、常青、石永良
1999-2003,系主任:莫天偉, 副系主任:常青、石永良、吳長福
2003-2009,系主任:常青, 副系主任:黃一如、蔡永潔
2009-2010,系主任:常青, 副系主任:蔡永潔、張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