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紅軍西征紀念館

同心紅軍西征紀念館

同心紅軍西征紀念館坐落在縣城南郊的中國工農紅軍西征紀念園內,2006年10月,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70周年之際建成,是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

基本概況

2006年建造的紅軍西征紀念館與同心清真大寺毗鄰而居。紀念館館名是曾在同心戰鬥工作過的老紅軍、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題寫。是國內唯一以紅軍西征命名的紀念館。館內展廳以大量詳實的歷史文獻、圖片、文物再現紅軍西征的偉大勝利和不朽的業績。

主要展品

展廳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紅軍西征在同心。這部分內容以投影和電動沙盤的形式詳細介紹西征紅軍進入同心的全過程。主要展現了1936年5月14日延川太相寺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為了貫徹毛澤東“以發展求鞏固”的戰略方針,總結東征,決定西征的歷史背景和1936年6月中旬西征紅軍攻占同心全境,彭德懷率西征總指揮部進駐豫旺堡的史實。重要文獻有《總政治部關於回民工作的指示》毛澤東署名發布的《中華蘇維埃中央人民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經典圖片有“抗戰之聲”的紅軍小號手,難得一見的彭總馬背上的英姿及總指揮部領導人在豫旺堡的合影。第二部分,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這是西征紅軍幫助回族人民在同心建立的一個不朽業績,開創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先河。 重要文獻有中共陝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為主任的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籌備委員會向黨中央、毛主席及全國紅軍發出的成立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的通電、《紅色中華》報的連續報導和自治政府的布告。 現存的圖片有親臨同心籌建自治政府的李富春,中央組織部長李維漢的留影以及馬和福的畫像。

文物有國家一級革命文物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印章、紅軍贈洪壽林“愛民如天”錦幛的複製品。這兩件文物的原件均收入中央軍事博物館。 第三部分:國際友人在同心。這裡講述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到西征前線訪問(時稱寧夏豫旺縣),填充了他後來完成的世界名著《西行漫記》將近三分之一的內容,和斯諾同來的美國醫生喬治·海德姆在同心改名馬海德。 文獻資料真實地記錄了斯諾在豫旺南塬歡迎大會上支持中國革命的演講辭。圖片有盧仁燦代表紅二師給斯諾送戰馬,歡迎斯諾、馬海德的聯歡大會。第四部分: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以電動圖表和文字說明在繼會寧一、四兩軍會師和將台一、二兩軍會師後,於1936年11月上旬在同心實現了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大會師。 這些圖表有三軍會師時敵我雙方的戰鬥序列陣營,片中人物是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聶榮臻、賀龍、鄧小平、楊尚昆等一百多位薈萃同心的紅軍高級將領。第五部分:前延後續。這方面的內容是以西征為中軸,前延到大革命時期在同心從事過革命活動的早期共產黨人,後續到1949年9月12日同心再次解放。 紅軍西征,是中央紅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徵到陝北後,與陝北紅軍一道發動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戰役。西征的勝利,鞏固了革命根據地,把原來的陝北根據地擴展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迎接了長征中的二、四方面軍、實現了三軍大會師,整合了革命力量,也堅定了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的決心。1936年11月12日同心三軍會師聯歡會後僅一個月,12月12日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進入了全民抗日戰爭時期。紅軍西征紀念館的建成,翔實記錄了紅軍西征這一里程碑式的歷史轉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