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3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國共兩黨內戰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紛亂社會局面中。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在中國的臨時首都陝西保全坐鎮指揮。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的同心縣,深受國民黨發動內戰困擾的同時也不斷遭到來自地方強權勢力馬家軍的壓榨掠奪。馬家軍無惡不作,欺壓百姓、廣抓壯丁、掠奪婦女,致使眾多家庭殘敗,百姓對此敢怒不敢言,長期飽受壓迫,人民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43歲的寧夏回教徒馬和福一年之前在六盤山遭到馬家軍攻擊,身受重傷,醒來後發現自己已經被人救治,身邊還放著一個紅軍的乾糧袋。從此馬和福一心要尋找到當年的救命恩人,尋找紅軍,他視這段經歷為生命中的“奇蹟”。
紅軍西征的隊伍來到寧夏,馬家軍堅決阻止紅軍進入下馬關城,並不顧百姓生死放火燒毀城外民房。馬和福與回族漢子馬十三趕來沖入火中救助百姓,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也率紅軍部隊趕到幫助滅火。看到紅軍戰士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乾糧袋,馬和福終於找到了他心中的“奇蹟”。
紅軍喊話勸說馬家軍停止戰鬥一致對外,馬家軍非但不停火,打擊紅軍的炮火還更加密集。在百姓的協助下紅軍將長木板搭上城牆,步兵、騎兵隊伍沿著長板衝上城頭。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夜,拂曉時分馬家軍和民團官兵舉手投降,紅軍入城展開整理清掃工作。百姓們聽到馬和福的召喚,重新回到城中進行晨禮。下馬關之戰失敗後馬家軍到處抓捕紅軍,在馬和福和大阿訇的協助下,兩位紅軍戰士順利躲過了馬家軍的抓捕,彭德懷率軍代表感謝馬和福等人的幫助,軍民魚水情更加深厚。
紅軍帶來的新氣象令馬和福一家人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紅軍實行的免稅和免交公糧的政策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給百姓帶來了切實的利益,人民民眾自發籌集物資資助紅軍。在紅軍的主持下,馬和福順應民意當選為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府,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意義。紅三軍在同心的順利會師更加鼓舞著同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紅軍與國民黨中央軍、馬家軍展開多次激戰。大兵壓境,紅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縣城回到國民黨與馬家軍統治之中。馬和福拒絕撤離,仍舊堅守在縣政府工作崗位上,慘遭敵人殺害。
埃德加·斯諾是第一位深入抗戰最前線如實記錄戰爭和社會狀況並將其真實報導於國際社會的外國記者,他採訪毛澤東,了解中國紅軍西征進程及百姓生活,結識了以馬和福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回族民眾,以真實的筆觸和客觀的鏡頭記錄了中國人民爭取民主和平、捍衛民族尊嚴、在紅軍的幫助下建立自治政府的歷史過程。他的報導從一定程度上扭轉了西方社會從日本帝國主義方面得到的不實訊息和虛假言論。在斯諾回國後於美國大使館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來自中國、日本及眾多西方媒體的記者們深深的驚嘆於斯諾的所見所聞,斯諾拍攝的一張張照片記錄了同心縣的變化和中國紅軍的足跡。
作為中國歷史上成立的第一個回民自治政府,寧夏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不僅代表了廣大回族民眾嚮往自由平等、爭取自主的根本利益,還代表著全中國的民族解放事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國民黨和馬家軍數十年的黑暗統治下,馬和福帶領回族民眾積極配合紅軍的西征戰略部署,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下團結一心,以堅韌的品格和頑強的精神為爭取民主自治進行著堅持不懈的鬥爭。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巫剛 | 馬和福 | |
傅藝偉 | 白寡婦 | |
黃海冰 | 毛澤東 | |
姚居德 | 彭德懷 | |
周征波 | 徐海東 | |
劉琳 | 白淑霞 | |
王鶴宇 | 老牛 | |
布瑞恩 | 斯諾 |
職員表
導演:和小江
幕後花絮
1936年6月至1937年4月的寧夏,在反動軍閥馬鴻逵的高壓統治下,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當年的半個城、豫旺城、下馬關城、韋州城現如今早已被高樓瓦房包圍,領空也被縱橫交錯的電網覆蓋,黃土高原上的柏油馬路,恰似一條條黑色飄帶,纏繞著攝像機的鏡頭,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電線桿,列隊站在荒原上,目不斜視地盯著攝像師。還原歷史談何容易!
但這並沒有動搖電影劇組主創人員的信心,他們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驅車數萬公里終於找到了目標。同心縣田老村的一個山旮旯里,住著幾戶正在準備搬遷的田氏家族,這裡的山形地貌酷似延安山區,劇組用最小的代價經過改頭換面,使這個小山村變成了當年的保全城。
麻疙瘩村、八方村的民眾10多年前就搬遷到揚黃灌區,兩個廢棄的村落,經過美術師的妙筆點綴,一座由馬家軍駐守的下馬關城和古戰場誕生了。
中衛市興仁鎮的高莊五村依託兩個古堡子,置景師用四兩撥千斤的方法,把它扮成了當年商貿活躍的下馬關街道。
拍攝外境地的絕大部分鏡頭都選擇了丘陵起伏、風多沙大的自然環境。這種地貌環境,寧夏觀眾會感到十分親切。對全國其他觀眾來講,既能感受到兵荒馬亂革命動盪年代的氛圍,又能夠欣賞到西部地區獨特的地貌特徵。
從7月1日首映,截至7月22日,在北京民族團結專題電影展映月上,寧夏電影《同心》已展演250多場,觀看人數達15萬人次,影片以其史詩般的恢宏題材打動了首都觀眾的心。 由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聯合主辦的北京民族團結專題電影展映月,將展演百部民族團結電影。《同心》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繼《回民支隊》後又一部回族題材的優秀影片,被作為首映影片。 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理事馬曉霖在他的部落格中說,“在北京石景山六合園小區青少年宮,我很偶然地觀看了影片《同心》,看著銀幕上那熟悉但又陌生的黃土地,我多少有些感動,因為這部片子與我的家鄉有關。這部影片更多體現了山區回族人民真誠、質樸和堅貞不屈的精神風貌。” 這次北京民族電影展映月上,電影《同心》將在北京市13個民族工作重點街道、50個重點社區、5個民族鄉、117個民族村陸續展映30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