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合村[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同合村]

同合村[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同合村]

同合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南4公里,義虎路西1公里處,北距南太平村600米,南河王村500米,西距霑化縣東里村2公里。全村區域面積1350畝,其中耕地面積712畝。2006年全村總戶數118戶,總人口410人,其中男性210人,女性200人。

基本信息

生活變化

義和鎮同合村地理位置 義和鎮同合村地理位置

解放後,該村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全村有100%戶住瓦房,40%戶住磚瓦房,98%戶有電視機,20%戶有電冰櫃,70%戶用洗衣機,有55%戶安裝了固定電話,92%的戶有手機,90%戶有機車,20%的戶有三輪車、電動車,轎車6輛,10%戶有電腦。

文化教育

同合村自建國以來各屆領導非常重視教育事業,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人才。1950年有學校4間,進行了多次修建,於1986年建成9間標準學校大院,創辦國小,學校占地面積1600平方,適齡學生就讀,入學率達到100%。

1998年該村村學生轉到大山聯校學習,學校成了村文化大院,該村委辦公室、會議室、活動室、圖書室、黨員電教室。

計畫生育

上世紀60年代,國家開始提倡計畫生育。70年代起,計畫生育堅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實行結紮節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進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宣傳教育,並嚴格貫徹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採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長。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下。2006年,全村育齡婦女92人,全年出生數1人,死亡2人,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獨生子女領證率100%,同合村自建國以來每年人口都在400人,上下不超過20人。

養老保險

1992年開始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入保人數越來越多至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240人,占村人口的60%。自2002年,參加合作醫療保險,有原來的每人每年每人每年20元,2006年每人每年30元。參保人數100%,大部分資金全有村集體支付。

經濟產業

民眾收入來源:種植業、養殖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2006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 達到4000元。

大事記

1953年6月,同合村黨支部成立。李守峰擔任支部書記。

1944年4月同合村成立抗日民眾組織農救會、婦救會、青年團、自衛隊。張洪濱任農救會會長(主任),單廷英任婦救會會長、張青和任青年團團長、馬春峰任自衛隊隊長。

1953年成立互助組。

1954年4成立初級社。

195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9月高級社改為生產大隊,分四個小隊。

1984年7月恢復鄉村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4年同合村村民委員會成立。

村史簡介

1920年霑化縣高家徐振東遷此定居,人稱徐振東屋子,1944年與河王村合併稱徐王村,1948年與河王分開稱同合,原屬霑化縣,1983年劃歸河口區,1991年河口人民政府命名標準名稱為同合。1953年2月成立了互助組,1954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8月成為生產大隊,分四個生產小隊,1967年成立革委會,1971年6月恢復生產大隊,1984年12月成立村委會。

1983年8月恢復鄉村建制撤銷原生產大隊管委會,建立村民委員會,12月全區第一屆村民委員會完成選舉工作。同合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設主任1人,委員2人,分管經濟、民政、調解、治安保衛、衛生、計畫生育等工作,1993年12月起,依據村民自治組織法,採取村民直選的方式,選舉產生村委成員,同時民主選舉產生新一屆村民代表,村委會認真貫徹村委會組織法,努力推進村民自治,定期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和決定村內重大事情,村級組織由原管的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村級行政決策權被村民自治的民主決策代替。

革命烈士

關長領,1924年出生,1943年入伍,1946年打霑化時犧牲。

谷九榮,1925年出生,1947年入伍,地下黨。

李樹春,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犧牲。

石俊壽,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1948年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