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反應

首次使用青黴素治療梅毒的病人,由於TP被迅速殺死,釋放出大量的異種蛋白,引起急性變態反應,在治療後數小時出現寒戰、高熱、頭痛、肌肉骨骼疼痛、皮膚潮紅、噁心、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狀,或者各種原有梅毒損害的症狀也加重,嚴重的梅毒患者甚至發生主動脈破裂。這就是吉海反應。

“吉海反應”是以Jarisch和Heyxheimer二人姓名命名的一種治療反應,原譯作賈立士(雅力士)和赫塞麥反應,現簡稱為“吉海反應”(J-H反應)。 Jarisch(1850—1902)是奧地利皮膚學者,Heyxheimer(1861—1944)是德國皮膚學者。吉、海二人先後發現用強效胂劑治療梅毒時,部分病人突發高熱和皮疹加重。隨後問世的青黴素治梅毒和回歸熱也能引起同樣反應,人們都沿稱為吉海反應。
吉海反應什麼樣
前驅寒戰期:在套用首劑強效藥物後2~4小時(最短15分鐘、最長6小時)病人突發寒戰、煩躁、驚恐,持續10~45分鐘。
潮紅高熱期:體溫上升到39℃甚至超高熱42℃,皮膚潮紅、皮疹鮮明,呼吸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有時出大汗、血壓下降,進入休克狀態,稱為“治療休克”(不是過敏性休克,與是否皮試無關)。約5%病人可因多發性臟器衰竭而死亡。
退熱期:高熱持續10多分鐘或6~8小時內自行消退,預後良好。繼續使用原藥不再發熱。整個反應在12小時內結束。
吉海反應怎么防
醫生們曾用各種退熱藥、冬眠藥、激素或首劑減量法來防治吉海反應,但都不能證明它們比“不作為”更好。在治療梅毒前首先注射鉍劑作為準備治療,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目前鉍劑已斷檔。
吉海反應的高熱常使醫護們手忙腳亂、驚慌失措、濫施救治。此時應鑑別的有輸液的熱原反應、過敏性休克、藥源性流感樣綜合徵、藥物熱、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情或合併症自身的惡化。
在用強效藥物首劑治療之前,醫生應提前告知發生吉海反應的可能性,並建議住院觀察。此外,醫生在動用強效藥物治療一般雜症時,有可能觸動了尚未確診的某個“大症”,從而引發一場“莫名其妙”的吉海反應,這是應該警惕的。
為什麼會有吉海反應
通常認為,吉海反應是由於強效藥物大量消滅病原體後,其崩解產物引發的全身反應。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它是由於藥物、機體、病原體三個體系綜合作用的結果。
隨著現代強效藥物越來越多,能導致吉海反應的新舊廣譜藥物和相關病原體也越來越多,已知的有:青黴素治療梅毒螺旋體、回歸熱螺旋體、鉤端螺旋體、萊姆螺旋體;氯黴素治療傷寒桿菌;四環素治療布氏桿菌;甲硝唑治療滴蟲;吡喹酮治療豬囊蟲;灰黃黴素治療某些真菌等等。
吉海反應新類型
近年來臨床上還觀察到發作較緩而持續較久的“類吉海反應”。例如,用強效的利福類藥物治療結核病時,在治療兩周后突發高熱、劇咳、血痰、頭頸痛等,三周后諸症狀開始好轉。這是結核好轉過程中的暫時惡化,可算是一種慢過程的吉海反應。
可以說,吉海反應是一種殺菌藥物太強,機體反應劇烈的“雙刃劍樣”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