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吉林省信息產業躍升計畫的通知

"為了推動我省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吉林省信息產業躍升計畫》(2008—201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吉林省信息產業躍升計畫(2008—2012年)
未來五年是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階段。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加快推進信息化,有利於全省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利於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有利於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科學發展。為了推動我省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把信息產業建設成為支柱產業,特制定本計畫。

加快發展信息產業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與新任務,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這為信息產業賦予了全新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提高了信息產業的戰略地位,同時也為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
信息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以其特有的高滲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帶動性,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成為21世紀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近年來,我國實現了與全球信息產業的同步快速發展。2007年,全國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達到1.9萬億元,年均增長15%,占全國GDP的7.9%,在第二產業的比重達到了46%。信息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我國已經進入由信息產業大國向信息產業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
我省信息產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其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日益顯現。其中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持續較快發展,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軟體產業快速成長,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新亮點;通信運營業平穩發展,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2007年,全省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163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增加值53億元,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1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85億元,其中,軟體及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全省信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教和人才優勢日益顯現,以光電子、汽車電子和軟體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雖然我省信息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是,當前仍然存在著困難,面臨著挑戰。主要是:信息產業基礎薄弱,整體水平較低,企業規模較小,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信息技術成果產業化率較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光電子、汽車電子等特色產業的產業鏈不完備。
面對當前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我省信息產業要實現快速躍升,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就必須採取超常規的戰略舉措,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和超常規的扶持政策。

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信息產業發展,圍繞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中心任務,堅持“科技引領、市場導向、重點突破、結構躍升、園區承載、兩化融合”的發展思路,以“建設園區、打造平台、資本激勵、項目帶動”為重點發展模式,以信息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擴大產業總量,提高產業水平,實現重點突破,形成技術和產業優勢,把信息產業建設成為帶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柱產業。
———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與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並重,全面提升全省工業化水平。以培育產業基地和行業示範企業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促進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堅持發展信息產業與推廣套用信息技術並重,進一步拓展信息產業市場空間。引導和支持IT企業研發生產用於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電子信息產品,不斷提高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信息裝備和信息服務的能力。鼓勵和支持傳統產業積極套用信息技術,實現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提升現代化水平。
———堅持自主創新與擴大開放並重,全面提高信息產業競爭能力。大力引進培養多層次、專業性、高素質、複合型的信息技術人才,最佳化創新環境,建立和完善信息產業創新體系,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動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和集成創新,促進產學研聯合,推進研發平台建設,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
———堅持吸引域外企業與孵化本地企業並重,進一步提高產業基地的集聚效應。大力推動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及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培育產業核心,延伸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產業基地和園區的聚集、孵化、輻射和帶動效應,吸引境內外知名IT企業入駐,積極培育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本地種子企業,發展壯大優勢骨幹企業,促進信息產業規模化發展。

發展目標

到2012年,全省信息產業總收入達到2000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年均遞增35%;通信業務總量1000億元,年均遞增23%;實現增加值561億元,年均遞增28%,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5%;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取得明顯成效,信息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將信息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產業集聚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重點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80%。圍繞我省區域經濟布局調整,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突出產業特色,形成優勢明顯和特色鮮明的光電子產業集群、汽車電子產業集群、軟體和動漫產業集群。
———基地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進一步加快基地和園區建設,形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光電子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家重要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形成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軟體和動漫產業園區。———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20%。建設特色突出的國家級光電子技術服務和創新中心;建設國家級汽車電子技術服務和創新中心;建設輻射東北地區的省級軟體技術服務和創新中心;建設服務於東北亞地區各國的IT企業信息交流中心。
———信息技術得到廣泛套用。完成1000戶傳統產業企業信息化改造。建設為大中城市開展綜合服務的數位電視服務平台;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電子商務套用平台、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數字認證服務平台、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等。

發展重點

光電子產業

1.半導體發光器件與套用:LCD液晶顯示器、大螢幕高清晰LED顯示屏、LED城市亮化及照明、高亮度半導體發光管、PLED等。2.雷射產品:固體及半導體雷射器、雷射材料、雷射電源、雷射測距機、雷射調阻機、雷射球焊機、雷射醫療設備等。3.光電儀器與設備:光電指紋識別儀、光電檢測儀、光電編碼器、光電醫療儀器等。4.國防光電子:航天攝像裝置、光學望遠鏡、微光夜視儀、經緯跟蹤儀等。5.光伏產業: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上下游產品。6.數字類視聽產品。

汽車電子產業

1.車載電子產品:電子導航系統、汽車信息處理與顯示系統、車載網路和藍牙通信系統、車輛定位系統、數字音視頻娛樂系統、CAN匯流排系統等。2.車身控制系統:電子式儀表、燈光智慧型控制、自動空調、電動車窗、中控門鎖、電子防盜系統、輪胎氣壓監測報警系統等。3.動力控制系統:電子點火控制系統、燃油噴射控制系統、怠速控制系統等。4.底盤控制系統:自動防抱死(ABS)、電子自動控制變速箱(ECT)、牽引力控制系統(TCS)、巡航控制(CCS)、四輪轉向控制等。5.車用元器件和部件:感測器、微特電動部件、電源管理與功率驅動部件等。

電力電子產業

1.新型電力電子器件:IGBT、VDMOS、MOSFET器件、電路和模組。2.電機節能裝置:電機變頻調速器、保護控制系統等。3.輸配電裝置:可操動稀土永磁電力開關、智慧型開關櫃、動態無功補償及新能源發電管理系統等。

軟體產業

1.軟體服務外包:對已開發國家開展流程、研發、信息技術等外包服務。2.網路與信息安全軟體:電子認證、生物特徵識別、網路監控、密碼產品等。3.嵌入式軟體:面向光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產品、工控產品、數字醫療產品等嵌入式軟體。4.套用軟體:面向汽車、農業、公安、教育、電力、通信、金融等行業的套用軟體;多媒體軟體、益智型遊戲軟體。

現代信息服務業

1.主要發展動漫產業、通信增值服務、網際網路服務業、數位電視產業等。2.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網路數位化功能,建設全省共享的數位電視播出與服務平台。3.加強固定電話網、行動電話網、數據網、傳輸網等基礎網路的建設,建設3G移動通信網,搭建優質的基礎網路平台;擴大寬頻接入網的覆蓋範圍,建立基礎通信網路信息化套用支撐平台。

發展模式

(一)實施產業園區化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效應。
推動專項工業經濟產業園區化發展,是新興工業化國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成功發展模式。通過園區資源集約配置,可以有效促進企業集群和形成產業集群,實現園區內外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我省信息產業要以產業基地和產業園區為載體,依託我省現有資源和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光電子、汽車電子、電力電子和軟體產業,組織實施光電子、汽車電子、軟體等重大項目。建設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長春國家動漫產業基地、國家汽車電子產業園、吉林省(延邊延吉)中韓軟體園、吉林省(通化東昌)醫療電子產業園、長春和吉林軟體產業園,打造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按照園中園的模式推進建設。通過規劃引導和園區產業政策,吸引域外高端研發企業落戶園區,形成與產業規模相適應的技術平台和產業鏈。充分利用國際技術資源,加快發展園區中的外包產業,通過發展製造外包、研發外包和服務外包,全方位地實現在研發理念、產業化信息和人才等領域與國際最新業務的接軌,為產業的發展開拓國際市場,實現經營國際化。加快我省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的發展。
(二)實施依託產學研平台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
信息產業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引進吸收再創新,都是拓展發展途徑和提高競爭力的根本源泉。加快信息產業產學研創新平台建設,不僅從根本上完善了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市場機制,為科研院校成果轉化提供了資金、市場支持和分擔風險的途徑,同時也為延伸和拓寬產業鏈條提供了產品和工藝支持,為民營企業開闢了發展空間。我省要把分散在大企業、大學和研究所的信息產業方面的科研力量組織起來,既要制定合理的創新風險分攤機制,又要解決“科技引領”的體制機制問題。一是要選擇基於大學、大企業和科研院所的信息產業方面的重點實驗室,作重點支持,對一汽技術中心、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光機與物理研究所等信息產業重點研發平台,創造一定條件爭取成為國家級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二是政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由企業根據技術創新領域進行招標,高校和研究所進行投標,政府以專項資金作為引導,促進科研院所形成與企業的合作關係,整合人才技術資源,分擔一部分研發風險;三是引入信息產業創業和風險投資,對成長性好的項目及時轉化為市場化開發;四是依託產學研平台,完善孵化機制,為成果轉化創造有利條件。我省還要通過資源整合,發揮我省人才、科研優勢,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中的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三)實施資本激勵發展模式,加快形成資本、技術和市場一體化的躍升機制。
加快建立我省科技成果股份多元化發展模式,形成政府資金引導、企業資金主導、風險投資參加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我省信息產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同時,借鑑國際上培育、發展信息產業的成功經驗,探索建立規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產業風險投資與退出機制,並積極引入國內外風險投資,利用風險投資,引進股權投資,然後培育企業擇機上市。鼓勵和吸納國內外大企業集團和民營資本投資發展信息產業,支持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加大金融機構對信息產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信息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專項債券或項目融資等方式,開闢資本的多元化、多層次投融資渠道,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建立信息產業智慧財產權制度,定期把我省的信息產業科技成果向外發布。堅持對外開放,繼續最佳化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我省政策、土地、資源、人才和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吸引省外資本、技術及各類要素,來吉林投資建設光電子、汽車電子和軟體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鼓勵域外企業以獨資、合資、聯營等多種形式投資信息產業,或參與我省企業的改組、改造、重組,引導國內外企業與我省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鼓勵、支持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我省設立技術研發中心、生產製造基地和諮詢服務中心。積極承接國際信息產業新一輪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加快推進我省汽車電子與國外知名大公司合作。
(四)實施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模式,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
引進和培育出一批國內知名、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骨幹企業是我省信息產業實現躍升的重要標誌。要採取政策引導、資源整合、體制創新、資金扶持、項目拉動等多項措施,通過改制、改組、聯合、兼併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產業優勢、規模效應和品牌形象的龍頭企業。同時,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重點招商活動,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IT企業。未來五年,要使我省年銷售額5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戶,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0戶,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0戶。大項目是帶動信息產業實現躍升的重要動力,也是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的根本保證。要通過建設特色園區和產學研平台、鼓勵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引入風險投資和戰略投資者、加大投入和稅收減免等多種方式,實施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效果顯著的大項目。未來五年,要在光電子、汽車電子、電力電子、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0個,其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個。通過大企業和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快速壯大產業規模。

推進措施

成立信息產業躍升計畫推進工作機構

信息產業躍升計畫推進組由省政府主管副省長任組長,省政府主管副秘書長和省信息產業廳廳長任副組長,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信息產業廳、省國資委、省中小企業局、長春市政府、吉林市政府為成員單位。推進組辦公室設在省信息產業廳,辦公室主任由省信息產業廳廳長兼任。推進組主要任務:一是組織協調信息產業躍升計畫的實施;二是研究確定年度重點支持建設項目方案和資金使用原則;三是協調解決信息產業躍升計畫執行中的重大事項。推進組辦公室主要職責: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計畫;二是謀劃年度重點建設項目,推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三是監督檢查躍升計畫執行情況。

設立信息產業發展引導資金

每年省政府從財政安排一部分資金,再集中一部分專項資金(包括長吉兩市的資金),組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用於支持信息產業的重點項目建設。資金主要用途:一是支持重點基地和重點園區的生產和研發設施建設;二是支持技術創新平台和重點項目建設,包括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建設;三是支持建立和引進風險和創業基金。
引導資金投入使用後,對其資金監管和所形成的資產或權益,委託省國資委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負責運營和管理,不單獨設立管理機構。

實施鼓勵軟體和動漫產業發展的稅收

優惠政策。
在軟體產業中,對於我省境內新創辦的軟體企業經認定後,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體生產企業,如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軟體企業人員薪酬按實際發生額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列支。軟體生產企業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扣除。2010年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體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徵收增值稅後,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由企業用於研究開發軟體產品和擴大再生產。對軟體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契約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體)及配套件、備件,除列入《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的商品外,均可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建立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投資興業機制

以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園為載體,大力支持和吸引海內外留學人員來我省興辦企業。以最佳化留學人員創新創業環境為重點,進一步研究制定鼓勵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我省創業的優惠政策。建立海外留學人才信息系統,暢通留學人才回國信息渠道,及時發布省內人才需求信息及評估分析報告,藉助專業化中介機構為有意回省創業的海歸人員提供獻計獻策、投資興業的渠道。對在國外著名研究單位等工作5年以上,或在國內知名企業工作5年以上的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來我省投資興業的,我省在孵化園區內提供辦公場所,並給予資金支持。具體鼓勵政策由躍升計畫推進組制定,報省政府備案。

建立健全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依託行業協會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信息技術創新和服務平台。依託重點企業、重點科研院所和重點高校,建設國家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光電儀器工程中心、國家汽車電子工程中心,以及省級軟體工程中心、半導體功率器件工程中心等一批重點技術中心,建立產業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台。發展技術中介服務業,推動光電子、汽車電子、軟體等產品檢測、認證和諮詢機構建設,提高技術支撐服務能力。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加強光電子、汽車電子和軟體領域的創新能力建設,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引導企業加大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和服務創新體系。加強與已開發國家、發達地區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鼓勵、支持信息技術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開展聯合研發。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信息技術成果交易市場,支持信息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對外商投資設立的培養各類職業技術人才、國際商務人才的高級職業技術培訓機構,自設立之日起3年內,根據其培訓學員的數量,以助學金的方式給予每位學員培訓成本1/3的資助。

大力引進域外高端企業來我省投資

以最佳化投資環境為重點,實施鼓勵國內外知名公司來我省投資興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境內外知名企業以獨資、合資、聯營等多種形式投資我省信息產業,或參與我省企業的改組、改造、重組,引導國外企業與我省企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鼓勵、支持國外知名企業在我省設立研發及生產製造基地。對外資併購國有企業享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吸收外資參與資產重組與處置的相關政策,凡外資比例達到或超過25%的,按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享受相關政策;外商投資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與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設立的同類企業享受相同的政策;外商投資研究開發中心試驗室土建投資的,按投資額25%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

培育促進產業發展的中介服務機構

建設社會化、網路化、專業化的中介服務體系,密切技術、資本、產業等要素間的聯繫,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運行規範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介服務人才隊伍。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技術評估、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專業代理、科技信息等知識密集型科技服務機構,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之間的信息傳遞、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積極推動我省長春光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省汽車電子協會、省軟體行業協會等的發展,鼓勵協會開展行業規劃、評估諮詢等服務,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產品。進一步加強科技服務機構和人員的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服務標準,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加強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按照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制定信息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導向目錄,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名優信息產品列入我省政府採購目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本省產品。提出重點突破的技術領域和關鍵技術瓶頸,實行公開招標、聯合攻關。加快信息產品市場監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無線電頻率資源、信息安全及現代信息服務、信息工程管理以及網路環境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建設,制定出台信息化促進條例、信息技術套用促進條例和信息安全管理條例,加大執法和市場監管力度,完善信息產業發展法制環境。建立和完善軟體企業、計算機系統集成企業、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稅控收款機生產企業、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生產企業、軍工電子科研生產單位、電子認證服務等資質認定製度,保障和促進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