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被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確立為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滿族文化重點研究基地。
2007年被增設為吉林省特色文化東北譜牒研究基地。
2010年,共建一個吉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文化研究基地。
2012年,吉林師範大學以滿族文化研究為依託,成功獲批“滿族語言文化”專業博士點,現已開始培養博士研究生 。
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東北民間滿族家譜收集、搶救、整理與研究》、《長白山地區滿語地名研究》等國家級課題5項;《清代滿族薩滿教演變及影響研究》、《滿族民俗流變史料輯錄》等教育部以及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研究課題13項;《清代漢軍旗譜牒資料研究》、《滿語文化本體子系研究》等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50餘項;發表《中國東北滿族譜牒特點研究》、《清入關前滿族薩滿教變革論析》等論文100餘篇;出版《滿文形體學》、《滿族石姓家族全書》、《滿族楊姓薩滿祭祀神歌比較研究》等滿族文化系列叢書20餘部。
多年來,始終堅持田野調查,錄製音像資料400餘小時;徵集東北民間譜牒近1000部,契約文書300餘份,東北皮影2箱,影辭68部280卷;收集滿族民俗文物5000餘件;並組織了“滿族旗袍製作工藝”、“德惠太平鼓”等東北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
館室建設
歷史文物館
始建於1980年,現有文物910餘件,分別由河南省文物管理局、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平市文管會調入。1984年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文物考古家、古文字學家李學勤曾來我校講學並對部分館藏文物進行鑑定,現該館己成為吉林師範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館內所陳列的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鐵器、木器等。從距今約10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鏟、石刀、石錛等出土文物,到中華民國時期的人物青花玉壺、橘紋八棱五彩瓷碗等傳世品,涵蓋了我悠悠華夏各個重要歷史時期的典型器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
滿族民俗館
成立於2001年,現有民俗文物2000餘件,涉及滿族生產生活、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方方面面。主要有:關於滿族及其先民生產生活的漁獵用具弓、箭、馬具等,展現農耕習俗的各種生產工具鐮刀、二齒鉤、三齒叉、墨斗等,反映滿族家居生活的四合院、筒子房、萬字炕模型,在清代具有“國服”地位的旗袍和其他服飾、佩飾,豐富多彩的滿族飲食,具有濃郁東北地方特色的狗拉爬犁模型、東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神秘的滿族祭祀法器——薩滿神服、神帽、神鼓和腰鈴,以及威武雄壯的八旗士兵的復原模型等。該館是我校師生科研和直觀教學基地、新生入學教育基地,也是展示滿族民俗文化的視窗。
八旗譜牒館
建於2006年,收藏展示不同時期的滿洲、蒙古、漢軍等旗人的譜書、譜單等1000餘部 (份)。主要由展廳、譜牒資料收藏室及譜牒整理室三部分組成:展廳部分為本館主體,分別以圖片、實物等形式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形制的旗人譜書、譜單、祖先像以及薩滿神器等100餘件。譜牒資料收藏室兼有滿族資料室功能,除收藏1000餘部 (份)不同時期的旗人家譜資料,還藏有30000餘冊珍惜滿族文獻資料。譜牒整理室主要用於家譜資料的整理,包括文本整理、備份及家譜的電子化等。八旗譜牒館是目前國內外唯一專門收藏、展示八旗譜牒資料的專館,也是建設吉林省東北譜牒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的主要依託,現已成為海內外此類文獻的收藏中心和八旗譜牒資料信息查詢中心。
滿族佟佳氏歷史博物館
建於2009年,現藏有清代至民國等不同時期的瓷器、家具、契約文書等佟氏家族文物3000餘件,是全國第一家依託高校建立的非盈利性的家族博物館。主要分8個展廳,從起居、信仰、家族文化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清代佟氏家族的歷史風貌,同時也為研究清代以佟姓為首的滿族著姓大家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 。
機構設定
行政管理:
所長/基地主任:許淑傑
滿族文化基地辦公室主任:聶有財
譜牒研究基地辦公室副主任:吳忠良
辦公室秘書:徐立艷
科研平台:
東北滿族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小萌
副主任許淑傑
滿族語言文字研究室主任:孫明
滿族歷史文化研究室主任:林德春
東北譜牒整理研究室主任:聶有財
滿文文獻翻譯整理研究室主任:吳忠良
滿族文化遺產調查研究室主任:孫守鵬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海豐大街1301號 田家炳書院(第十教學樓)五樓
郵政編碼: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