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巨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把穩增長作為核心任務,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面加大重點工作落實和服務力度,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狀況不斷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巨觀調控政策,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把穩增長作為核心任務,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面加大重點工作落實和服務力度,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狀況不斷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國民經濟

經濟總量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①2730.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58.6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306.4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165.2億元,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係由上年的9.6:48.9:41.5調整為9.5:47.8:42.7,第三產業比重提升1.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3731.8元,按現行匯率折算為10415.4美元。  地區生產總值(GDP)
表1:單位:億元

 2014年 增長%
 地區生產總值 2730.2 6.0
 第一產業 258.6 4.7
 第二產業 1306.4 5.8
 工業 1138.4 5.6
 建築業 168 6.4
 第三產業 1165.2 6.5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21.1 4.3
 批發和零售業 221.4 7.4
 住宿和餐飲業 68.1 7.4
 金融業 78.5 15.2
 房地產業 118.8 4.6
 其他服務業 457.3 6.1
圖1 圖1
圖2 圖2

註: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
圖1:

 
圖2:

財政收支

2014年,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3.3億元,下降2.8%;全市一般預算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131.2億元,下降6.3%。2014年,全市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積極向上爭取資金,財政支持發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支出達到327.3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運行平穩。2014年,全市民營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92.7億元,比上年增長9.8%;上繳稅金102.4億元,受減稅政策等綜合因素影響比上年下降10%;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114.4萬人,比上年增長4.3%。全市民營經濟單位迅速增加,2014年末民營企業戶數達26391戶,工商註冊登記個體工商戶16.4萬戶,分別比上年增長13.5%和11%;民營“三上”企業達到2681戶,比上年增長0.4%。其中,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2戶。 民營工業拉動作用增強,有力支撐了全市工業穩增長和提質增效。2014年民營規模工業完成產值2137.4億元,增長5.4%,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3.5個百分點;民營規模工業實現淨利潤107.5億元,比上年增利1.7億元。

市場價格

2014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6%。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4.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4.5%,衣著類價格上漲2.8%,居住類價格上漲2.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0.2%,菸酒類價格下降0.9%。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表2:
(以上年價格為100)

 2014年 2013年
 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102.6 103.2
 服務項目價格指數 102.6 101.7
 消費品價格指數 102.6 103.7
 食品 104.5 108.2
 菸酒 99.1 101.4
 衣著 102.8 100.3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0.4 99.8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100.3 101.4
 交通和通信 100.2 99.4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04.5 103.1
 居住 102.1 101.6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101.8 102.2
圖3 圖3

圖3:

圖4 圖4

2014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4%。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下降3.3%;生活資料出廠價格上漲1.0%。生產資料三大構成中,原料類價格下降5.3%;採掘類價格下降2.9%;加工類價格下降1%。
圖4:

農業

2014年,全市上下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生產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市糧食生產喜獲豐收,按省認定數糧食總產量為413.4萬噸,比上年減少2.2%。其中,水稻總產量達到99.7萬噸,增長2.4%;玉米總產量300萬噸,減少1.7%;大豆總產量8.7萬噸,降低21.5%。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5.1億元,可比價增長6.2%。其中,完成牧業產值197.1億元,增長19.2%;完成林業產值11.4億元,增長13.5%;完成農業產值237.8億元,減少0.5%;完成漁業產值9.4億元,減少30.2%。
受“清收還林”影響,2014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5萬公頃,減少1.1%,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3.6萬公頃,增長0.5%;玉米播種面積46.9萬公頃,減少0.4%;大豆播種面積3.1萬公頃,減少16.2%。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36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2.9%。
工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運行質量平穩提升。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90戶,完成產值3231億元,增長2.8%;完成增加值833.5億元,可比增長4.7%。全市十大行業總體保持七升三降,其中:石化行業完成產值946.1億元,增長0.03%;冶金行業完成產值384.4億元,增長1.9%;醫藥行業完成產值101.1億元,增長18.6%;電子行業完成產值30.8億元,增長2.3%;農副食品加工行業完成產值638億元,增長4.6%;輕紡行業完成產值250.4億元,增長9.4%;裝備行業完成產值340.4億元,增長8.1%;能源行業完成產值91.5億元,下降11%;汽車行業完成產值148.8億元,下降1.9%;建材行業完成產值217億元,下降0.3%。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5%,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014年全市規模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56.5億元,增長0.5%;實現利潤總額67.3億元,增長11.1%;實現出口交貨值31.6億元,增長24.5%。
工業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推進。2014年全市以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020.4億元,增長9.4%,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31.6%,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全市工業發展的新支柱。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4.5億元,增長12.7%,快於規模工業增速9.9個百分點。

圖5 圖5

圖5:

全市30種重點產品中,原煤、化纖、水泥、粗鋼、造紙等產品產量增長,原油加工量、汽車、鐵合金、燃料油、乙烯等產品產量下降。

2014年主要工業產品生產量

表3: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產品名稱 單位 產量 增長(%)
 原油加工量 萬噸 833.1 -2.8 硫酸鎳 萬噸 3.3 -5.7
 原煤 萬噸 217.9 48.5 礦石原礦 萬噸 231.9 -8.1
 水泥 萬噸 550.3 1.4 鉬精礦折合量 萬噸 0.8 -1.3
 汽油 萬噸 151.9 -0.6 合成橡膠 萬噸 13.0 -6.3
 柴油 萬噸 344.4 -4.2 黃金 千克 3009 -10.9
 燃料油 萬噸 22.5 -17.3 汽車 萬輛 4.7 -50.4
 乙烯 萬噸 71.0 -3.2 商品混凝土 萬立方米 223.7 17.5
 丙烯腈 萬噸 35.7 17.2 ABS 萬噸 89.9 11.8
 化學纖維 萬噸 26.1 6.0 機製紙及紙板 萬噸 20.9 2949.9
 鐵合金 萬噸 25.3 -1.9 半導體分離器件 億隻 34.5 -7.2
 石墨及炭素製品 萬噸 22.2 0.5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114.7 -24.6
 粗鋼 萬噸 427.5 16.7 自來水 萬立方米 13766 6.6
 帶鋼 萬噸 419.9 16.1 咖啡因 噸 920.7 18.1
 無縫鋼管 萬噸 19.5 10.0 康艾注射液 萬支 5487.1 28.4
 苯胺 萬噸 29.1 17.7 啤酒 萬噸 25.6 0.7

建築業

2014年,全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68億元,比上年增長6.4%,有資質
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22.8億元,增長12.5%。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76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58.5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4.9億元,增長15.1%。其中,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142.5億元。
從九大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占主導地位。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431.3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62.1%;房地產完成投資142.5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6.2%;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86.7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8.1%,基礎設施投資中交通運輸完成投資84.6億元;商貿完成投資165.7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7.2%;教育完成投資24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0%;文化、體育完成投資31.4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4%;醫療、衛生完成投資14.6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0.6%;農業完成投資17.7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0.8%;其它完成投資291.1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為12.6%。
全年在建項目3379項,全年建成投產項目3088項,新增固定資產2279億元。其中,吉琿客運專線(蛟河段)項目,計畫總投資97.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87.1億元,本年完成37.1億元;吉林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油頁岩綜合開發項目,計畫總投資5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0.5億元,本年完成6.4億元。松花江水力發電有限公司的豐滿大壩重建項目,計畫總投資90.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9.6億元,本年完成9.3億元;吉林市軟銀華睿投資有限公司的吉林市雲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項目,計畫總投資19.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本年完成0.7億元。2014年竣工的重點項目中,吉林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環保遷建、產業升級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3.5億元,本年完成5.2億元;吉林大地化工集團股份公司的硫酸和硫酸銨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1億元,本年完成7.7億元;吉林百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百業國際五金汽配城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本年完成5.6億元。

2014年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表4: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建設規模 本年施工規模 本年新開工 累計生產能力(或效益) 本年新增
 原煤開採 萬噸/年 45 45 45 45 45
 鐵礦開採(原礦) 萬噸/年 10 10 10 10 10
 新建高速鐵路里程 公里 120 120
 新建公路 公里 45.6 45.6 45.6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45.6 45.6 45.6
 城市污水處理能力 萬噸/日 1.4 1.4 1.4 1.4 1.4
 鋼材 萬噸/年 20 20 20 20 20
 水力發電 萬千瓦 120 120
 火力發電 萬千瓦 568 18 18 18 18
 石油加工:蒸餾設備 處理萬噸/年 35 35 35 35 35
 水泥 萬噸/年 260 260 60 60 60
 磷肥 噸/年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招商引資

2014年,全市認真組織開展點對點招商、“請進來”招商、境外招商,以及各縣(市)區、開發區的聯合聯動招商等活動,全方位、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全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52億元,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招商項目357個;利用外資8.15億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資1.96億美元。
全市十大行業(裝備製造、合成材料、新能源、電力電子、生物技術、現代服務業、新興商貿業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80億元,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352個;利用外資9.3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37億美元。

國內貿易

2014年,吉林市消費品市場總體呈現發展平緩的態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7.1億元,增長12.2%。分地域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93.4億元,增長12.2%;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03.7億元,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25.1億元,增長10.6%;零售業實現零售額851.7億元,增長12.3%;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1.7億元,增長5.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8.6億元,增長15.8%。

圖6 圖6

圖6:

對外經濟貿易

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42216萬美元,增長29.1%。其中出口85102萬美元,增長64.0%;進口57114萬美元,減少2%。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實現9968萬美元,增長10.8%。全市有進出口業績企業達到201家,進出口商品達到803種,與102個國家(地區)有經貿往來。

開發區建設

開發區建設取得新成果。2014年,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2.2億元,不變價增長8.6%;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8.3億元,增長7.2%;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9.9億元,下降8.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2.2
億元,增長16.3%;完成十大方面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9.2億元,完成計畫率108%;外資到位資金10102萬美元,增長16.8%。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6.8億元,不變價增長10.8%;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1.4億元,增長12%;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2.9億元,增長1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6%;完成十大方面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9.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10%;實際利用外資9100萬美元,增長5.2%。

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全年貨物運輸量②7295萬噸,增長9.9%;貨物周轉量239億噸公里,增長8.3%;全年旅客傳送量4292萬人次,下降1.2%;旅客傳送周轉量22億人公里,增長3.0%,其中公路22億人公里,增長3.1%;水運1658萬人公里,下降10.2%。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86.6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3.9%。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36.2萬輛,增長10.4%;民用轎車擁有量21.4萬輛,增長12.3%,其中私人轎車19.5萬輛,增長14.1%。
郵電通信業健康發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64億元(按2010年價格計算),增長8.2%;電信業務總量40.6億元(按2010年價格計算),增長5.7%。年末行動電話用戶486.0萬戶,減少6.6%;年末本地電話用戶95.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76.6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8.5萬戶;年末住宅電話用戶69.0萬戶;長途光纜線路長度2356公里;網際網路用戶57.8萬戶,下降1.5%。

旅遊業

2014年,全市積極構建遊客滿意的旅遊消費環境,努力打造旅遊度假名城和生態旅遊熱點城市。全年舉辦了第十九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第九屆吉林市開江魚美食節、松花湖休閒度假旅遊節、紅葉節等多項節慶活動,並相繼開展了冬季龍舟賽、霧凇冰雪攝影採風展、網路霧凇冰雪節、霧凇形象大使評選、霧凇專題書法展、“美圖直擊”、“美文直傳”、增殖放流、徒步大會、溫泉文化旅遊節、帳篷節等系列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我市節慶活動內容,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域外影響力。
2014年,45個旅遊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其中新建項目10個、續建項目35個,項目總投資534.07億元,本年度完成投資39.2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本地區已完工的項目有8個,重點推進松花湖風景名勝區度假區、萬科松花湖度假區、北大壺、朱雀山、龍潭山、溫泉旅遊帶等重點旅遊項目的建設進度。其中萬科松花湖度假區於2014年12月18日開業。松花湖度假區建成占地65萬平方米12條優質雪道、西武王子酒店、青山客棧酒店公寓、北美風情商業街、吉林ONE山頂全景餐廳等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0億元。烏拉街霧凇島文化旅遊開發項目於10月份完成韓屯村碼頭建設,霧凇島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在12月中旬開始啟用,村內52戶農家樂接待設施改造完成。遊客遊客量是2013年的1.5倍。完成朱雀山國家森林公園文化旅遊開發項目的主題文化廣場停車場及綠化工程建設;公園引線路正在進行雨排污排及土方施工;環路工程完成菩提寺至半山10公里的瀝青路面攤鋪工程。2015年將開工建設朱雀山植物園。松花湖風景名勝區旅遊項目中,五虎島遊樂園及水上樂園項目已對外營業,壩東松光景區溫泉度假旅遊中心、松花湖基礎設施建設2個子項目已經完成項目可研、環評和立項工作;松花湖雙峰嶺景區國家體育公園開發項目完成踏查工作,啟動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臥龍潭景區國家森林公園開發項目完成詳規編制工作,現正在辦理前期收購事宜。北大壺景區旅遊設施項目中的登山游步道、拓展基地、山地腳踏車道正在進行設計。
2014年,全年共接待旅遊者3242.30萬人次,增長17%;實現旅遊收入430.67億元,增長25.6%。
金融保險業

金融運行平穩,有效保障了經濟發展。2014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195.7億元,比年初增加208億元。其中:本外幣單位存款餘額682.5億元,比年初增加64.3億元;本外幣個人存款餘額1455.1億元,比年初增加142.7億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1405億元,比年初增加268.4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為1366.5億元,比年初增加239.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744.5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591.1億元。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共有財、壽險公司26家,其中財產險公司11家,壽險公司15家。全年保費收入57.49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5.58億元,壽險保費收入41.91億元;財險賠款金額6.81億元,壽險給付金額9.39億元。

二、社會發展

科技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共推進1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建設項目建設,其中開工建設項目90個。全年共列入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520項,爭取資金1.2億元。共組織評選了市級科技進步獎132項,實際授獎126項,組織推薦省級以上科技獎87項,獲得省科技獎勵56項。推進新材料、新裝備製造、電力電子、新能源、生物技術等產業規模化生產,建設吉林碳谷年產1000噸碳纖維等10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成立了吉林市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創辦了《科技大市場》報。共組織8次科技成果推介專場,有70名專家與吉林市近百家企業進行了對接活動,對接項目近100項。
教育

2014年,吉林市教育局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紮實做好教育民生實事,切實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各項工作均取得豐碩成果。實施普通高中“陽光招生”和義務教育“陽光入學”、“陽光分班”、“陽光排座”等系列教育陽光行動,促進教育公平,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首屆松花江全國教育論壇”上,做了有關教育陽光行動的專題經驗介紹;探索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新機制,確定永吉為全省試點縣,全市參與交流學校167所,交流校級幹部54名,骨幹教師243名;實施“百千萬扶助農村教育行動計畫”,提升城鄉教育整體水平,9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義務教育初步均衡驗收。
啟動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29所,幼兒學位2000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8%;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市中國小校積極開展大課間、集體早操等校園陽光體育活動,舉辦中小學生跳繩踢毽比賽、桌球比賽、書畫比賽和中學生排球賽等活動,在全省第十七屆運動會上,昌邑區蓮花國小拳擊隊取得3枚金牌、3枚銅牌的優異成績;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啟動職教園區建設,深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改革,成立2個職教集團,探索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確定“3+4”中本銜接專業14個、“2+3”中高職銜接專業18個;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全市投資5.1億元,新建續建42個項目16.9萬平米,維修校舍8.49萬平米,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校9.7萬平米,改造學校操場8.3萬平米;加強技術裝備建設,投資5564萬元為全市中國小校採購教學設備,新建微機室64個,購置教師計算機1089台、學生課桌椅73911套、圖書21.67萬冊;實施教育扶困助學行動,實施全市貧困家庭中小學生免費保險工程,為1000名家庭貧困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保險,實施城區城市低保困難家庭中小學生免費上學工程,免除4520名低保困難家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費用544萬元,實施全市低保家庭中小學生午餐免費補貼工程,為23550名學生髮放午餐補貼1485萬元,投資1400萬元,為全市40萬中小學生免費提供安全飲用水。
截止2014年末,全市共有幼稚園992所,幼兒教師8175名、在園兒童81313名;國小620所、國小教師17341名、小學生181527名;國中143所、國中教師12462名、國中生89558名;高中37所、高中教師6499名、高中生61826名;中等職業學校36所(含成人中專、職高、進修學校)、職校教師4127名、職校生31854名;特教學校10所、特教教師375名、特教學生1011名。

文化

2014年,深入實施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免費開放工作,指導全市完成了25個農村文化大院、廣場和109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推進松花江大型河燈文化展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項目工作,舉辦了文藝晚會、游江賞燈及流動河燈施放等系列活動。全年舉辦松花江之夏和松花江金秋廣場活動周、朝鮮族民俗文化節、首屆都市街頭文化節等大型活動20餘項700餘場,組織開展免費公演經典童話劇、松花江文化講壇公益講座、美術公益大講堂以及送展覽下基層等文化惠民活動449場。
組織市歌舞劇院參加了央視春晚、亞信峰會、APEC文藝晚會等國家級大型演出,受國家文化部委託赴蒙古國進行文化交流。話劇團創排的舞台動漫劇《人參精靈》參加了上海全國優秀兒童劇展演並獲優秀劇目獎。創排的吉劇《駿馬奔騰過大年》登上央視戲曲春晚,大型現代吉劇《焦裕祿》赴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2次在央視全劇播出,並在全省範圍內進行巡演。舞蹈《滿江紅》、《封箱》,童話劇《水姑娘》榮獲長白山文藝獎作品獎。
完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什哈達摩崖石刻的加固維修,對吉林文廟進行了修繕。啟動了《龍潭山·帽兒山文物旅遊示範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吉林三傑展覽館》的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全年舉辦紀念孔子誕辰典禮、江城優秀學子獎勵儀式、滿族說部展演等傳統文化活動10餘項,組織開展《焦裕祿事跡展覽》、《抗聯烽火大型圖片展》等各類主題展覽30餘個。
推動文化旅遊業發展,開展了以觀河燈、賞夜景、品美食為主要內容的松花江文化遊覽活動。加強對民營文化產業的扶持,指導其申報省和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依託吉林書畫城、美術館舉辦書畫藝術品拍賣會、書畫名家作品展、書畫講座等交易交流活動26個。
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印刷廠115家,內部資料出版物81家,公開出版物25家,(其中期刊17家、報刊8家)。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有關要求已全面完成市直機關和九個縣市(區)機關計算機軟體正版化工作。組織開展了“百日安全”活動,“劍網”行動,淨化了校園周邊文化環境,並聯合工商、公安等部門組織了9次“掃黃打非”專項行動。
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2014年,市廣電系統順利完成了西山發射場區搬遷全部工作,並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建設。全年累計安裝廣播電視衛星接收設施3124套;組織放映公益電影5224場;開設各類專題欄(節)目百餘個,製作播發經濟、民生類新聞報導1800多件次、公益宣傳類節目300餘條次;拍攝電視專題片2部;舉辦或承辦大型公益文化活動10餘場。截止2014年末,全市共有地市級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城市電影院8個;調頻、電視綜合發射塔1座;中波發射塔2座。廣播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8.11%和97.03%。

衛生

全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農村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共有196.8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9.77%,年度籌資總額為8.07億元,共有116萬人次受益。2014,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87所,其中:醫院132所、療養院2所、衛生院98所、門診部96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機構2所、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所、婦幼保健機構12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所、衛生監督機構1所、醫學科學研究機構2所、診所1031所、衛生所(醫務室)14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63所、村衛生室1728所、護理站42所、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2所、其他機構3所。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7852人,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0976人,註冊護士11324人,全市編制醫療床位23613張。

體育

競技體育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市運動員李堅柔獲得索契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軍,實現了吉林市參加冬奧會奪金夢想,這也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本屆冬奧會上奪得的首枚金牌。此外,我市運動員韓天宇獲得男子1500米銀牌,武大靖獲得500米銀牌,韓天宇、武大靖還共同獲得男子5000米接力銅牌;在國際賽場奪得短道速滑金牌5枚、銀牌2枚,在國內比賽中獲金牌10枚、銀牌5枚、銅牌10枚;吉林省第十七屆運動會競賽成績創歷史新高。共奪得金牌200枚、銀牌105枚、銅牌93枚,位列金牌榜第二名、團體總分第二名。
全民健身豐富多彩,民眾體育蓬勃發展。全年完成各項賽事活動137項次,其中大型賽事活動13項次;對外交流成果豐碩,獲得47枚金牌、66枚銀牌、39枚銅牌;社會體育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審批民辦非企業單位2個;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進一步深化“陽光體育進校園”系列活動,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高標準完成了國民體質監測和抽測工作。
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綜合訓練館全面投入使用,完成了基地田徑場改擴建工作;新建的吉林市雪上競技訓練中心運動員公寓投入使用;吉林市萬人體育館暨吉林市全民健身中心及冰上訓練館建設工程穩步推進。
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拓展。全年投入體彩公益金86萬為18個街道、社區配建了全民健身路徑器材244件,投入資金18萬元,澆築了6塊冰場,免費開放,可進行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冰球等項目的訓練及健身。
全年銷售體育彩票額5.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創歷史新高;圓滿完成了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吉林地區)普查工作。
城市建設和市政公用事業

新建、改造供水管線24.43公里,對臨江小區、北大三區、天北小區等十個供水區域的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了改造,改造小區二次供水管線563公里(不含立廳管線改造)。自來水供水總量11,861萬立方米,其中銷售量為8,047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全年處理污水13,335萬立方米。
2014年改造供熱管線281.3公里,完成熱計量改造230.3萬平方米,供熱總量2815.2萬吉焦。城區集中供熱面積70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94%。取締非居民供熱小鍋爐30座,併網面積47萬平方米。
鋪設天然氣中低壓管線、庭院管線69.61公里。新發展天然氣用戶49740戶,解決遺留問題1828戶。液化氣供氣總量3.6萬噸,天然氣供氣總量31809.69萬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氣用戶10.6萬戶。
更新公車輛151台。市區共有公共汽車線路88條,運營線路網長1742(單程)公里,運營車輛數1208台,客運總量2.58億人次。年末實有出租汽車數5099輛。

三、人民生活

人口與計畫生育

2014年末,戶籍總人口427.6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5.30萬人,女性人口212.35萬人。農業人口220.19萬人,非農業人口207.46萬人。2014年出生人口3.73萬人,死亡人口3.31萬人,人口出生率8.72‰,死亡率7.73‰,人口自然增長率0.99‰。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5.27%,降低0.42個百分點;一胎率達79.51%,增長2.88個百分點。

就業

2014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6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1.96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8萬人,培訓城鎮失業人員1.04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217人。開展創業培訓1.03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7億元,扶持2717名創業者,帶動就業1.14萬人。

生活與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據抽樣調查統計: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97.28元,增長8.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增長9.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474.64元,增長10.7%。城市恩格爾係數27%。
截止2014年末,人均住宅建築面積30.13平方米,增加1.03平方米;全市有12511戶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補貼政策,有1559戶家庭住上了新分配的廉租房和公租房;完成“暖房子”工程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23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近3萬戶。
截止2014年末,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5萬人,其中非公經濟組織參保48.4萬人,擴面新增5.2萬人。實際繳費人員53.9萬人,其中,個人續保23.7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42.1萬人。
征繳養老保險費50.3億元,其中,清收欠費7.8億元。征繳失業保險費4.2億元,其中清欠金額為8629萬元。
離退休人數為45.5萬人,新增退休2.4萬人,退休人員社區管理率97.7%,離退休人員實際支付90.7億元,當期撥付率100%。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968人,失業保險金髮放率100%。
2014年,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236.48萬人,比上年增長0.1%;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2.36萬人,比上年增長9.58%;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5.23萬人,比上年增長0.25%。
社會福利事業持續發展,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事業單位83個。全市城鎮社區服務設施205個,全市各類社會福利企業48戶,安置1207名城鎮殘疾人就業,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6.57億元,接受社會捐贈1570.82萬元。
全市有224717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其中:城鎮有112409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有112308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4425人享受到農村五保救助。低保保障資金達64449.04萬元,其中:城鎮低保支出44901.96萬元,農村低保支出19547.08萬元。保障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8205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復員幹部2123人,保障離退休、退職人員1145人,其中:本年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職工74人。登記管理社會團體657個,民辦非企業472個。本年登記結婚37110對,離婚18633對,救助3250人次。

資源和環境

2014年吉林市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全年優良天數為248天,占全年總天數的68%。
松花江吉林江段蘭旗大橋、清源橋、哨口三個斷面水質類別分別為Ⅱ類水體,水質狀況為優;溪浪口斷面水質類別為Ⅲ類水體,水質狀況良好,各斷面均滿足水質功能區類別要求。出境斷面白旗水質類別為Ⅲ類水體,達到目標責任制控制目標Ⅲ類水體目標要求。細鱗河肖家船口斷面2014年水質類別為Ⅲ類水體,水質狀況為良好。輝發河福興斷面水質類別為Ⅲ類水體,水質狀況為良好。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四座水廠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地表水Ⅲ類水體(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標準要求。 經環保部和省環保廳初步核定,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14年減排計畫指標。
初步核算,2014年,全社會綜合能源消費量2434.8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為4.6%。其中,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461萬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3.8%。全社會用電量153.5億千瓦時,增長1.5%。其中,工業用電量為120.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5%。

四、主要問題

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增長,但在發展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骨幹企業經營困難,效益下滑,貢獻率降低;部分重點項目未能達產達效,可持續增長缺乏動力;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未來增長壓力加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社會管理的能力還需提升,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所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
說明:
本公報數據均為年度快報統計數。
①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②交通運輸客貨運量數據中不含鐵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