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發〔2005〕37號
校內各單位:
根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和周濟部長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學校制定了《吉林大學關於切實加強本科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意見和措施。要求校內各單位予以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
附屬檔案:吉林大學關於切實加強本科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屬檔案:吉林大學關於切實加強本科教學工作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為大力加強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育部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並印發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提出了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教學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為貫徹教育部的檔案要求,落實吉林大學發展規劃和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的精神,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努力開創教學工作的新局面,現針對我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本科教學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1.牢固確立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牢固確立質量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牢固確立教學工作在高等學校的中心地位。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好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關係;正確處理好教學和科研以及其它方面工作的關係;正確處理好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其它層次教育的關係,確保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保證學校工作的有序、健康、持續發展,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邁進。
2.進一步明確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舉措,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將人才培養的目標逐步轉向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通過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三項基本舉措,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學工作運行機制和構建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
3.逐步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加強教學經費的使用管理。每年教學經費的投入應不低於學校學費收入的25%,以保證本科教學業務費、教學儀器設備修理費、教學差旅費和實踐教學專項經費的基本開支。加強對教學經費投入的使用管理,對於基地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項目等專項經費,實行招標立項制,通過充分論證和加強監督來保證教學建設與改革經費的使用效益。學校實行教學經費管理責任制,教學經費必須專款專用。
4.強化教學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堅持依法治校,進一步健全和規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重點落實現有的檔案制度。學校和各教學單位可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教學決策、諮詢和監督機構,充分發揮專家、廣大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決策、科學化管理中的作用,從而保證教學工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貫徹落實吉林大學《教師本科教學工作規範》,明確教學工作紀律,嚴肅查處各類教學事故。規範教師社會兼職和校外活動,促使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規範教學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堅持科學管理和民主管理,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通過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措施,規範學生的行為準則,促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
5.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控制和管理,完善校、院、系三級質量監控體系和評估制度。要充分發揮學校和院系兩級督學員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作用,建立教學主管校長接待日制度和各級管理人員聽課制度,及時了解和解決教學第一線所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學校和各教學單位每學期要對所有任課教師組織一次教學效果調查,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客觀評價,並記入教師檔案,作為評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完善學生信息員制度和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調查反饋制度,樹立為廣大學生提供高質量教學的意識,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會議或重大的教學決策應聽取廣大學生們的意見,為廣大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管理的機會。
6.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走多樣化人才培養之路,加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力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發揮我校的多學科優勢, 創辦若干個跨學科門類、學科交叉的新專業;積極開辦主輔修制和第二學士學位,開展“大文科班”、“大理科班”、“混合班”等培養模式改革的試點;促進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爭取在寬口徑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實施彈性學分制,打通學院和專業壁壘,推進學生跨學院選課,加大創新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科學定位,突出特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在2001版本科培養計畫的基礎上,切實抓好新一輪本科培養計畫的修訂工作,以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理論型人才和一大批服務於經濟社會的套用型人才。
7.強化教師教學考核制度,完善教師教學投入機制。將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教學單位、研究單位的教授和副教授必須講授本科課程,對於高年資或以科研工作為主的教授、副教授,各單位要通過開設選修課、討論課和前沿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為他們創造給本科生授課的條件。把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的業績和成果作為評聘教師職務、確定津貼的必要條件,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要按學年對全校高職務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統計,對連續兩年不講授任何本科課程的教師,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教師在本科教學第一線工作,真正使那些對教學工作積極投入,教學工作貢獻較大的教師得到實惠。要以“名師工程”為契機,開展師德建設,提倡講情操、講奉獻,充分發揮教學名師和教學示範教師的示範和表率作用,以帶動一批優秀年輕教師的成長。
8.實行教學獎勵工作制度,鼓勵教師積極投入本科教學工作。繼續開展“教學名師獎”、“教學示範教師獎”、“教學成果獎”、“名優教材獎”等教學獎勵工作,定期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大賽活動。今後,學校每三年開展一次“教學名師獎”、“教學示範教師獎”和每四年開展一次“教學成果獎”、“名優教材獎”的獎勵活動,每兩年組織一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大賽”,對獲獎教師要給予政策上的兌現。校內各教學單位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規範化、制度化地開展院級系列教學獎勵活動,確保教學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地位,形成重視教學、重視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學校實行教學工作量獎勵制度,教師在完成基本工作量的情況下,學校將根據其教學工作量的實際情況,給予其相應的教學獎勵。為保證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學校對全校公共選修課等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和講座單獨計算工作量。積極鼓勵教師編寫高質量的教材,對公開出版並在校內使用兩輪以上的高質量教材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助。
9.繼續推動實施教學改革和建設工程,鞏固“吉林大學教學改革2001行動計畫”的成果。以精品課程建設為示範,以教材改革為載體,對各級精品課、學科大類的主幹課、公共基礎課和校級公共選修課等開展立體式建設。要以教學改革工程為基礎,推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適時啟動實施“吉林大學教學發展2010展望計畫”,力爭在人才培養模式、本科教學國際化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10.加強教材建設,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學校提倡和鼓勵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編寫高質量的各類教材。對發展迅速和套用性強的課程,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積極開發新教材,並使高質量教材成為教材選用的主體;對教學內容相對穩定的基礎課程,要大力錘鍊精品教材,並把精品教材作為教材選用的主要目標;建立嚴格的教材編寫和選用制度,引進、採用一批國外一流高校的高水平教材,使所有課程儘可能採用反映科學發展水平和最新教學成果的新版教材。
11.加快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大力開展教學信息化建設,加大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的力度,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學校把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當作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來抓,大力開展參與式、討論式、研究式和教師指導下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套用,積極採用案例教學、模擬訓練法、實地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集中力量建設好體現我校風格和特色的多學科、多課程、跨校區的網路課程平台和網路教室環境,強化基於校園網的課件開發及相應硬體建設,逐步擴大網上課程教學和學生網上學習,校級百門精品課程應率先實現課程教學資源的網路化,以發揮精品課程的示範作用。大力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引導教師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各教學單位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達到30%以上。
12.不斷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學校各學科的自身特點,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實踐教學專項經費投入,加快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最佳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不斷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動手能力,通過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踐環節的教學來保證實驗課、實習課的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科研實驗室(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微機室和圖書資料室向本科生開放,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教師科研實際項目和自主確定研究內容的機會,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思想方法。在鞏固現有實踐教學基地的基礎上,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和校內外的社會資源,有重點地建設4—5個基礎課和學科大類基礎實踐技術平台,要抓好工程訓練中心建設,使之成為在東北地區有影響的高水平的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基地。
13.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我校將進一步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現有的普通教育公共選修課制度,推動跨校區、跨學院、跨專業開設公共選修課。發揮學院在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學院面向院內外學生多開設高質量的學術報告和專題講座。發揮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和學生社團的協調作用,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內容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共同創設良好的學術環境和文化氛圍。
14.不斷擴大英語教學改革的試點範圍,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學校將大力推進基於計算機和校園網的大學英語學習,建立個性化學習體系和主體式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套用能力,同時增設其它語種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對多種外語學習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增加生物技術、醫學、信息技術、金融、法律等專業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相應學院的雙語教學課程比例應達到10%以上,其它學院也應創造條件,積極地開展外語授課或雙語教學。學校還將鼓勵教學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寬學生國際交流途徑,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
15.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堅持從嚴治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又要嚴格要求,引導學生創新學習、主動學習;通過改革考試制度,增加平時考核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加大查處學生考試作弊、違紀的力度,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考試作弊現象逐年減少並最終杜絕考試作弊現象。凝練和營造吉林大學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勇於探索的精神,形成嚴謹的學術風氣。
16.全面重視和加強教學工作評估,發揮評估的導向作用。全校各單位和部門要認真研究和領會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要求和標準,對照評價標準,尋找不足,挖掘特色,全面做好2006年接受國家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價的各項工作。今後一段時期,學校有計畫地對各教學單位的本科教學工作實施全面評估,評估的重點是各單位近年來加強本科教學管理,開展教學改革,完善教學條件建設等各方面工作,評價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評估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目的。
17.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全校重視本科教學工作的合力。學校和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做好教學發展和建設工作的規劃和領導,統籌協調人事、財務、學生、外事工作和後勤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要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評價和衡量學校和學院工作的重要依據。各單位的黨政一把手作為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全面重視和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從本單位發展的整體目標出發,嚴格教學管理、加強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開創本科教學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