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宗旨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當代國際關係的發展變化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為了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吉林大學於2002年成立了“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該中心旨在以世界歷史專業為基礎,以當代國際關係研究為主線,通過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以及與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進吉林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形成新的學術亮點和學科優勢。
機構設定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設有三個研究室,分別是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室、國際關係史研究室、區域研究室;研究方向有:國際關係史、區域史研究、世界史理論與國際關係理論和當代國際關係問題等。
科研隊伍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有研究人員1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講師3名。中心主任劉德斌教授曾留學英國,並曾作為客座研究員和富布賴特學者分別在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從事合作研究。許兆昌教授曾作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在哈佛大學從事合作研究,並曾赴歐洲講學。楊軍教授於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中心還聘請了英國科學院院士、英國學派新一代領軍人物、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巴里·布贊(Barry Buzan)、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府與外交學系布蘭德利·沃麥克(Brantly Womack)教授、當代西方國際關係領域知名學者、英國埃克賽特大學校長史蒂文·史密斯(Steven Smith)教授等為兼職研究員,他們一直支持與關心中心的建設與發展,曾多次來校為中心研究生開設短期課程或講學。
人才培養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十分重視人才培養,設有世界史專業碩士點和博士點(當代國際關係史方向),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碩士-博士培養模式,採用教師授課、專題學術講座與定期研討的形式,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中心現有碩士生42人,博士生24人,博士後2人,其中碩士留學生3人,博士留學生5人,分別來自韓國、高棉、蒙古、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家。從2006年起,中心專門設立了面向外國留學生的“當代國際關係史研究”(英語授課)項目。
科研成果
2002年以來,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在《世界歷史》、《世界經濟與政治》、《史學理論研究》、《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美國研究》和《當代亞太》等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的學術專(譯)著有:《國際關係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東北亞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當代國際關係問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世界歷史與國際關係專業英語選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大發現時代:中英海外貿易比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東亞史》(長春出版社,2006年)、《區域中國》(長春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國與朝鮮半島關係史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基辛格均勢戰略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其中,《國際關係史》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被國內多所重點高校歷史學或國際關係學科選為指定教材。
交流合作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對外交流頻繁,多次邀請國際一流學者前來講學,還與美國、英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2003年9月,舉辦“歷史學與國際關係學:方法論探索與學科構建”高級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11月,舉辦“當代國際關係:歷史根源與現實思考”研討會;2004年11月,舉辦“中亞與東亞:歷史與現實”研討會;2005年8月,舉辦“中國對外關係與台灣問題”研討會;2006年1月,舉辦“國際關係史和區域史教學與研究”研討會;2007年4月,舉辦“歷史學與國際關係學:英國學派的啟示”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內外著名學者巴里·布贊教授、齊世榮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教授、布蘭德利·沃麥克教授、史蒂文·史密斯教授、張勇進教授、秦亞青教授等曾先後應邀來中心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