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唯一從事理論化學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於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1999年7月通過首次國家評估,評估結果為良好實驗室。

簡介

六十多年來,在我國理論化學奠基人唐敖慶院士的領導下,在吉林大學逐漸形成了我國的理論化學中心。1978 年經國家科委批准,在吉林大學建立了理論化學研究所,唐敖慶院士任所長。理論化學研究所是我國理論化學的科學研究中心、高層次理論化學人才的培養基地、對外開放和交流的視窗,在國際上享有很好的聲譽。目前我國從事理論化學研究的眾多高級科研工作者都直接或間接在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學習和進修過。根據國際上化學基礎研究發展趨勢和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為了進一步發展中國的理論化學,1989 年在唐敖慶院士建議下,國家計委批准在吉林大學建立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我國唯一從事理論化學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實驗室主任為孫家鍾院士,唐敖慶院士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於1995 年11 月通過國家驗收1996 年2 月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對外開放,1999 年7 月和2004 年3 月兩次通過國家評估,評估結果均為良好實驗室。
現實驗室主任由張紅星教授擔任,副主任為丁益宏教授和鄭清川副教授。學術委員會由國內著名理論化學家18 人組成,其中中科院院士6 人,中科院院士唐敖慶教授和徐光憲教授任顧問,中科院院士黎樂民教授和孫家鍾教授分別任主任和副主任。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35 人(具有博士學位28 人,45 歲以下26 人),其中教授19 人(院士1 人、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 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8 人),副教授7 人,講師4 人,高級工程師2 人,工程師1 人,助理工程師2 人。
五年來,實驗室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激發態、分子間的弱相互作用、原子團簇化學、耗散粒子動力學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由實驗室固定人員承擔的科研項目共84 項,總經費為2711.4萬元,其中,973 項目子課題3 項、863 課題4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課題1 項、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課題2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 項、重點項目2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9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 項。發表署名重點實驗室的SCI 收錄學術論文共608 篇(國際學術刊物464 篇),其中實驗室固定人員為主的論文501篇(國際學術刊物397 篇),流動人員為主的論文107 篇(國際學術刊物67 篇)。實驗室署名的研究論文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和引用,經檢索2004 年以來共被他人正面引用1529 次,在國內外學術同行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獲獎

五年來實驗室固定人員的科研成果獲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項,二等獎2 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 項。具體如下:
1、《從分子到材料的化學微觀過程的理論探索》研究成果,獲得2007 年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人:張紅星,李志儒,黃旭日,丁益宏,呂文彩,呂中元,吳迪,孫家鍾;
2、《光電功能材料的分子設計研究》研究成果,獲得2008 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人:封繼康,孫家鍾,任愛民,田維全,張紅星,李志儒;
3、《消除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催化劑及反應機理的研究》研究成果,獲得2005 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人:張文祥,賈明君等;
4、《生物檢測用水溶性納米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研究》研究成果,獲得2005 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人:楊文勝等。
重點實驗室十分重視理論化學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五年來,畢業博士生81 人、碩士生31 人、出站博士後6 人;目前在讀博士生79人、碩士生64 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3 人。重點實驗室培養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由於理論基礎堅實,創新能力強,受到國內外化學界的普遍歡迎。部分博士生畢業後去國外,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從事合作研究及博士後研究,現已有7 人在國外著名大學任教(教授2 人、副教授3 人,助教授2 人);在國內工作的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多數已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我國高水平理論化學科研人才的培養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