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我們在本書中將合謀腐敗定義為一群作為互補性政府物品的供應者的腐敗主體,通過一個可執行的和自我執行的私下契約濫用委託權利,以最大化賄賂總價值的腐敗行為。
本書分為七章
第1章的內容主要是敘述了研究合謀腐敗的現實背景和相關的經濟學文獻,重點探討了合謀腐敗的性質及其特徵,並對本書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內容安排以及本書的主要創新之處做了提綱挈領的說明。
在第2章我們側重研究了合謀腐敗的類型。
第3章和第4章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在第3章中,我們關注了這樣一些問題:合謀腐敗的形成機制是什麼?特別是構成合謀腐敗形成機制的條件是什麼?我們認為,構成合謀腐敗形成機制的主要條件有物質條件、制度條件、信息條件、道德和心理條件以及關係的長度。這五種條件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合謀腐敗。
第4章我們在假定腐敗主體之問已形成合謀的基礎上探討合謀腐敗主體如何執行他們之間的“私下契約”。我們沿著梯諾爾(1992)的思路,即合謀的執行機制聲譽和重複得以實現,具體分析了合謀腐敗執行中的重複和聲譽機制。
第5章主要在將上述分析和我國的經驗相結合的基礎上,探討合謀腐敗的特殊的危害性。
第6章是應對性研究。在這章中,我們首先回顧了梯諾爾的“防範合謀原理”和國內外打擊合謀腐敗的基本經驗,由此我們歸納了反合謀腐敗的約束條件,最後是一些政策性建議。
第7章是全書的結論。在這部分里,我還列出了一些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合謀腐敗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本書的創新之處
主要可歸納為三點:
第一,定義了合謀腐敗的概念,且較全面地分析了合謀腐敗的性質特徵。
第二,從經濟學角度把契約理論和腐敗理論直接結合在一起,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個較完整的分析合謀腐敗的直觀性的分析框架。
第三,腐敗行為涉及經濟、政治、文化、道德等各個因素,即使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腐敗的經濟學與經濟學既有的分析對象相比,在許多方面仍然不能夠實證地度量和統計,因此,我們擬使用式樣化事實和實例化模型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合謀腐敗。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合謀腐敗的經濟學視角
1.1 反腐敗的重大新課題:遏止“合謀腐敗”
1.2 文獻的簡要評述
1.2.1 研究腐敗的經濟學文獻概覽
1.2.2 對合謀腐敗經濟學文獻的評論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內容
1.3.1 本書的研究目的
1.3.2 合謀腐敗的定義
1.3.3 研究思路、方法和內容安排
1.3.4 創新之處
第二章 合謀腐敗的類型
2.1 縱向型合謀腐敗
2.1.1 縱向型合謀腐敗的特徵
2.1.2 縱向型合謀腐敗結構中的“私下契約”
2.2 橫向型合謀腐敗
2.2.1 橫向型合謀腐敗的特徵
2.2.2 橫向型合謀腐敗結構中的“私下契約”
2.2.3 橫向型合謀腐敗結構的一種擴展
2.3 混合型合謀腐敗
2.3.1 混合型合謀腐敗的特徵
第三章 合謀腐敗的形成機制
3.1 物質條件
3.2 制度條件
3.2.1制度安排與合謀腐敗:充分還是必要?
3.2.2 導致合謀腐敗的制度特徵
3.3 信息條件
3.3.1 信息租金
3.3.2 合謀謀取信息租金的一個案例:北京森豪公寓項目貸款合謀舞弊案
3.4 道德和心理條件
3.4.1 道德變數在合謀腐敗形成中的作用:動機和預期
3.4.2 心理活動和合謀腐敗
3.5 關係的長度
第四章 合謀腐敗的執行機制
4.1 執行機制:類型和難度
4.2 私下轉讓的交易技術
4.2.1交易技術的定義和效率的度量
4.2.2 合謀腐敗利益的交易方式及其比較優勢
4.2.3 合謀腐敗利益的交易工具及其比較優勢
4.3 私下契約的自我執行
4.3.1 重複博弈與合謀腐敗的自我執行
4.3.2 聲譽與合謀腐敗的自我執行
第五章 合謀腐敗的危害性分析
5.1 合謀腐敗危害性的特徵
5.1.1 合謀腐敗利益的規模性
第六章 反合謀腐敗的戰略和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