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合淮同城化戰略是省會經濟圈規劃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合淮同城化戰略的實施對改善安徽省經濟布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具有前瞻性的發展理念。工業布局是整個產業布局的先導,合淮工業走廊的建設是合淮同城化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
合淮兩市工業經濟現狀分析
1、合肥是安徽省的省會,面積7029平方公里,2007年GDP達1310億元,占全省的21.6%,2005年合肥市以工業立市為第一方略,確立了汽車、裝備製造、家用電器、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及軟體、生物醫藥、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八大產業為發展重點,強力推進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2007年全市工業企業超萬戶,全市完成工業投資335.07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25.6%,工業產值1488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800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9.1%,工業增加值超過南昌、太原、西安等中等地區的省會城市。全市工業企業超億元的有173戶,超10億元的企業24戶。江汽客車底盤、合力叉車佳通輪胎和國風管材產銷量在國內外行業中位居第一,江汽商務車和輕卡位居第二;海爾、美的、格力、美菱、榮事達、華凌、三洋等家電業巨頭齊聚合肥,使其成為國內外重要的家電製造基地。合肥工業經濟已步入高增長、高質量的發展通道,工業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大大增強,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格局基本形成。
合肥市工業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進行了合理有序地規劃布局,具體表現為:西高、東重、南優、北特。即“西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示範區的“創新、集聚、孵化、輻射、示範”功能,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及軟體、電子通訊設備。新材料、新醫藥及先進制造業等具有高新技術特徵的新興工業;“東重”:依託位於城市東部的合-馬工業走廊,充分發揮:“節點”產業上伸下延的產業鏈功能,大力發展電力、化工、冶金等重化工業;“南優”:充分發揮重點產業的優勢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汽車、裝備機械、新興家電製造及食品加工。住宅產業等先進制造業的優勢企業的發展,形成以具有牽頭作用的優勢企業為龍頭的優勢產業群;“北特”:圍繞配套經濟、現代物流、都市工業和“專、精、特、新”錯位和諧發展,在業已存在的龍崗小家電產業、瑤海電工電器及服裝產業、新站區現代物流及新興產業、廬陽印刷包裝及輸配電產業、雙鳳建材及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崗集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基礎上,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分塊連片的特色工業群帶。
同步規劃打造5大工業組團。主要是:一是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創新示範區、蜀山經濟開發區等為主體構建西部工業組團,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二是以經濟技術開發區、桃花工業園、包河工業園等為主體構建西南部工業組團,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相關產業。三是以雙鳳開發區、崗集配套產業區、盧陽產業園、三十頭鄉產業園等為主體構建北部工業組團,重點發展汽車配套、現代印刷、建材、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四是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瑤海工業園等為主體構建東北工業組團,重點發展物流、輕紡、建材及相關配套產業。五是以龍崗開發區、肥東新城區、化學工業基地等為主體構建東部工業組團,重點發展家用電器及配套、化工、冶金、輕紡、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
規劃到2010年,合肥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工業增加值900億元,累計工業投入達到15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
2、淮南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7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71.2億元,其中,煤炭行業增加值106.7億元,電力行業增加值32.5億元,化學原料製造業8億元,煤電化行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6%,是典型的重化工業城市。當前淮南市總體經濟水平處於工業化中前期階段,依賴資源性產業的工業格局將長期存在。隨著9771行動計畫的展開,將加速推進煤、電、化三大傳統產業技術化改造、基地化建設、規模化發展和信息化提升。2010年將建成億噸煤基地、千萬千瓦火電基地、和安徽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同時將以山南新區、三個省級開發區和工業集聚區為載體,大力發展機械電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重要產業,促進工業化集群、基地化發展,新增一批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形成充滿活力的企業梯隊。
合肥、淮南兩市產業鮮明,各具特色,產業互補性強,淮南是能源城市,淮南的資源將為合肥率先發展提供支撐,合肥是科技城和輕工城,區域輻射能力強,可帶動淮南市加快工業化步伐,實現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長豐縣產業集群及工業園區基本情況
長豐縣是合淮兩市的連線帶,合淮工業走廊的建設重點是依託長豐縣工業園區和鄉鎮工業集聚區。
長豐縣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1)汽配產業集群
依託江汽集團,使長豐縣形成了特徵最為明顯的汽車配件集群。該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崗集鎮及雙鳳開發區,擁有以各類汽車零部件位主要產品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86家,其中,規模以上的汽車配件企業達20家,超億元的企業有3家,2007年全縣實現汽車配件產值11.1億元。主要配套企業有江汽、奇瑞、日立、安凱、金龍等。崗集鎮又與江汽集團簽訂了共同打造江汽集團“供應巢”協定,汽配產業集群的發展將進一步加快。
(2)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在縣“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打造雙鳳“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以乳業、千喜鶴食品、豐大集團等企業位龍頭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擁有食品加工類企業83家,其中規模以上的食品加工企業10家,2007年實現產值23.2億元。
(3)現代建材產業集群
近年來,長豐縣的現代建材在鴻路集團、海螺水泥、江淮混凝土等企業的帶動下,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現代建材產業集群。該產業集群現有以輕、重鋼結構和水泥為主要產品的現代建材生產企業129家,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有11家,2007年實現產值近30億元。
(4)服裝產業集群
服裝產業是長豐縣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雖然服裝園區建設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但在紅櫻桃集團、富泰革基布、亞特美服飾等企業帶動下,長豐縣的服裝產業集群也已逐漸形成。全縣服裝產業已擁有規模以上企業8家,實現產值4.1億元。
(5)家電產業集群
隨著合肥市家電行業的異軍突起,雙鳳開發區依託近城優勢,積極引進榮事達集團、菲邁斯電氣等家電製造企業,家電製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有家電生產企業20家,規模以上企業5家,1-5月實現產值0.59億元。
長豐縣工業園區及鄉鎮工業集聚區的基本情況
南部工業園區日臻完善,南部工業園區主要集中在崗集鎮、雙墩鎮、三十頭鄉和雙鳳工業區範圍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集聚功能進一步提高,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南部經濟區作為合肥北部組團,已被列入合肥市城市規劃中。
中北部工業集中區建設開始啟動,中部的下塘、吳山、楊廟工業集中區,北部的水家湖工業園正在規劃建設,平均規劃建設面積5平方公里。
中北部義井、羅塘工業集中區正在進行規劃的前期工作。
沿合淮路工業集中區(從合肥-淮南)分別是崗集鎮工業集中區(全省的重要汽配工業園區)、吳山鎮工業集中區、楊廟鎮工業集中區-義井工業集中區-莊墓鎮(生態控制區)-羅塘鄉工業集中區。
沿合水路工業集中區,(從合肥-淮南)分別是雙鳳工業區(省級開發區)-雙墩工業集中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水家湖工業區。
沿合淮路、合水路發展工業走廊優劣勢分析
存在問題
(一)沿合淮路、合水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除雙鳳工業區外、中北部鄉鎮的工業集中區,基本處於規劃構想中,尚未進入正式實施階段,園區框架結構大多尚未形成,基礎設施亟需加強。
(二)沿合淮路、合水路園區產業定位不夠明確。除崗集汽配工業園外,其他工業園區所屬行業較為分散,產業關聯度低,缺少有牽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難以形成產業鏈。企業不能集群發展,園區總體發展定位不明確。
(三)園區的建設用地面臨緊缺矛盾。由於合淮路、合水路沿線多為基本農田保護區,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嚴格受限,對工業走廊的建設將會嚴重製約。
(四)作為工業走廊建設重要紐帶的合淮路由於長期重車碾壓,路況極差,而合水路的路面寬度較為狹窄,難以承載高密度運量,合淮路、合水路在合淮工業走廊建設中,對物流起到負面影響。
發展優勢
(一)空間優勢
由於合淮工業走廊的建設區域地處聯繫合肥主城區、長豐縣和淮南發展軸的戰略中心,是各類生產要素的交匯集聚地,地處江淮分水嶺,在國家“十二五”主體功能區的劃分上有可能被列為重點開發區域,有利於整體開發和建設。
(二)交通優勢
合淮工業走廊建設區域,合淮路、合水路、合淮阜高速並駕齊驅,淮南鐵路縱橫南北,規劃建設中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距本區僅25公里,形成了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的交通網路。
(三)生態優勢
核心區擁有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區域東西延長座落五個面積達5000畝左右的水庫,加之較為成熟的鎮級經濟和城鎮建設體系,在原生態狀態下,可統籌規劃城鄉建設。
(四)政策優勢
合淮工業走廊的建設,是在一種全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在用地指標、資金投入、財政稅收以及行政服務等方面,必將出台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按照構建合淮發展特區的要求,力求全力創造一流的軟硬環境。
合淮工業走廊的戰略構想
從國際、國內看以工業布局帶動產業布局,形成經濟帶,從而以增長極帶動區域發展是各國經濟建設的成功經驗總結。國際上,美國東北部地區發展,日本沿太平洋(東京-大阪-神戶)經濟帶,韓國漢城都市經濟圈、釜山沿太平洋工業走廊、東線工業走廊等三次大開發都是以增長極帶動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的成功典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經濟聯合體的建設,帶動了東部經濟的整體起飛。
合淮工業走廊起步伊始,存在著總體規模小,產業基礎薄弱、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但這種弱勢既是發展的壓力也是發展的潛力和動力。根據合肥淮南兩市的產業特色以及長豐縣的經濟布局,我們的總體構想是:
(1)確立重點發展區域。要做優兩極(合肥雙鳳工業區、崗集鎮工業集中區和淮南山南新城區、淮南工業園區)、做強兩線(合淮路沿線、合水路沿線)、做活城鎮、做大產業、做強園區,南北相向推進,連點成片,使合淮工業走廊成為強有力、高效率的板塊經濟,成為做強、做大省會經濟圈的重要增長極。
(2)堅持培育壯大產業集群,著力鞏固和擴大合淮兩市的經濟優勢。依託優勢產業,推動產業整合,形成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的產業分工;依託產業園區推動企業集聚,形成特色鮮明、專業明確的產業區域;依託骨幹企業,推動零部件和服務的配套建設,形成增值鏈條長、配套條件好的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工製造業、汽車零部件、礦山電子、新型建材和輕紡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