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人類的飲食行為,長久以來便與建築空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每一種飲食行為與每一種飲食空間,都述說著某種文化的精神意義;事實上,建築文化也改變了飲食空間的型態與飲食方式。文化的改變或創新,不僅影響了飲食方式,也影響了飲食的建築空間。作為一個「飲食空間裡的建築家」,作者李清誌喜歡去光顧不同的飲食空間,不是因為食物多美味,食材多麼珍貴稀有,也不是因為主廚是米其林等級的廚師,而是想去體驗奇特的飲食空間文化。
在他的旅行途中,也會將飲食空間的觀察,視為是城市觀察的一部分,畢竟城市不斷地進步當中,飲食內涵及飲食空間形態,有時候仍舊保存著過去的記憶與歷史,是城市學研究的重要線索。台灣人外食者眾多,台灣餐館、咖啡店林立,民眾的味蕾靈敏挑剔,早已從「吃美食」進化為「吃空間」,餐廳、咖啡館空間設計爭奇鬥艷,推陳出新,到餐館吃飯已經成為一種空間文化的品味活動。
《吃建築》一書試圖作為一種飲食空間的文化觀察,對於台灣人而言,這方面的思考與研究才正要開始,值得更多的關注。
作者介紹
李清志:建築學者、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
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酷愛旅行、攝影、電影。以都市偵探自許,定期發表著作。
作品包括:《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建築異型》、《鐵道建築散步》(大塊文化)、《東京建築酷斯拉》(遠流)、《天堂美術館》、《惑星建築》(以上晴天出版)、《街道神話》、《台北LOST & FOUND》、《巴哈蓋房子》(以上田園城市出版)、《台灣建築不思議》(馬可孛羅)……等。
作品目錄
序言一、 TRADITION 傳統飲食中的新創意
1.屋形船的江戶風情
2.迴轉壽司新幹線
3.拉麵枯山水
4.名曲喫茶店
5.河豚的建築冒險
6.藤森先生的茶屋
7.火車便當的移動樂趣
8.貓街的懷舊美味
9.太陽餅的記憶
10.圓環之死
11.傳統市場的再生
二、 ART 舌尖上的藝術花朵
1.生魚片料理店的機械飛魚
2.美術館裡的美味關係
3.萊特的咖啡館
4.A to Z 小木屋
5.藝術病毒可樂機
6.美術館裡的現代茶屋
7.鴨川畔的一條魚
8.水滴咖啡館
9.變形蟲餐廳
三、 HIGHWAY 公路上的美味奇遇
1.鋼鐵人愛吃的甜甜圈
2.檸檬建築
3.巴哈熱狗建築
4.咖啡杯大樓
5.美味的怪獸大街
6.都市遊牧民族的餐廳
7.甜點大樓
8.喜愛魚的建築師
9.旅行的飲食空間
四、 FUTURE 未來世界的飲食經驗
1.鐵塔的食物
2.東京的機械屋台
3.美少女的食物
4.立食文化
5.無人商店與吃電怪獸
6.高科技喫菸所
7.鋼彈入侵現實世界
8.電車男與女僕咖啡館
9.外星人肉乾店
10.罐頭居酒屋
五、WONDERLAND神奇的飲食空間異境
1.教堂餐廳
2.路面電車咖啡館
3.海上龍宮海鮮舫
4.嬉皮村咖啡館
5.櫻花熱與花見便當
6.櫻花喫菸所
7.魔窟般的宴會天國
8.張牙舞爪的夢幻酒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