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桌

吃大桌

大桌"是中國農村的一種風俗,就是誰家兒子結婚的當天中午,親朋好友們都要來幫忙--其實就是去吃飯。

什麼叫吃大桌

文章轉自:LadyTalk小溪網-完美婚禮構想,匯聚諸位新娘MM的建議

吃大桌"是中國農村的一種風俗,就是誰家兒子結婚的當天中午,親朋好友們都要來幫忙--其實就是去吃飯。8~10人圍在一張桌子上,一塊用餐,俗稱吃大桌,也叫吃喜。有時一二百人一起就餐,桌子擺滿了院子,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那情景相當壯觀。不過,吃大桌這事一般是輪不到小孩的,要按長幼順序,只有爺爺或爸爸等家裡長輩男性不能去時,才可能輪到小孩,這種情況可以說是"百年不遇"。去主人家吃大桌的時候,一般以一個大家族或村為單位,選一位輩份較高或年齡較大的作為"領隊"一同前往。在離主人家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到高音喇叭里播放的流行歌曲,大都是鄧麗君唱的《何日君再來》或《路邊的野花你不要采》之類的歌曲。到了主人家以後,由一位"管事的"(相當於現在的司儀)領著大家到"禮房",由專人登記各家所送的禮錢或禮品,大都是50至100元,只有非常親的親戚才隨200元以上的禮。登記完畢後,每桌發一包20元錢左右香菸,小孩子就會按照事先父母叮囑的那樣將香菸送給"領隊",以求喝酒時能得到他的照顧。

吃大桌的流程

吃大桌的時間一般定在11點半,等"管事的"喊一聲"上菜了",就開始上酒上菜。酒說不上好,一般都是當地生產的"四君子"或"半月台"一類的,然後上四個冷盤,大人喝酒,小孩子只管吃菜。由於菜是一輪一輪地上,如果一張桌子裡小孩多了,往往下一輪菜沒上來,上一盤菜就被吃光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別的桌人吃,常常引來大人們善意的嘲笑。"吃大桌"的 。高潮在十二點,因為這時候,新娘會準時在婆家姑嫂們的簇擁下走進家門,這時候鼓樂齊鳴,鞭炮響起,還沒對象的小伙子們就會一哄而上,堵在新房門口向新娘要喜糖,不給就不讓進門。這時候,主人為了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就趁機上四個熱菜,或撒喜糖和硬幣,趁大家搶糖、搶錢的機會,新娘趁機跑進新房。

接下來就是敬酒了,敬酒共有三輪。第一輪是新郎的兄弟向各席客人敬酒,第二輪是新郎本人敬酒,第三輪是新郎的父親帶領新郎新娘前來敬酒。作為一家之長,新郎的父親會很客氣地問大家"吃好了沒有"、"喝好了沒有"一類的客氣話,大家就回答"都喝得差不多了,由某某代表大家喝就行了"。說這話是有原因的,因為按規矩,每輪敬酒都是每人三盅,每盅酒都有一兩多,三輪下來,如果每杯都喝的話,差不多得有一斤多。不過,前兩輪可以推掉,象徵性地沾一下即可。但第三輪,新郎父親的敬酒是非喝不可的,可多數是由領隊代表大家喝。一桌進行完,就會轉到下一桌,臨走時新郎父親往往說一句"招待不周"或"吃好喝好"一類的客氣話。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有些沒有對象的小伙子眼饞人家的新媳婦,在新娘倒酒時常故意把杯子弄倒,或讓新娘點菸等壞招,整個敬酒過程度一般都要持續在一個小時以上。

敬過酒後,再上兩個被稱為"大件子"的壓軸菜,一般是一碗紅燒肉和一碗甜米飯。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會再加上一條魚和一隻雞,湊成四個"大件子",特別富裕的人家,才會再加上一碗肉丸子和一隻豬蹄,俗稱"六大件"--這在二十年前,是非常少見的。等菜都上完後,再上兩碗湯和一筐饅頭,上了主食也就意味著這頓飯也快結束了。不過最後還有一道菜,與其說是菜不如說湯更確切,就是在湯碗裡放8個小丸子,一人吃一個,名為"滾蛋丸",意思為今天的大桌到此為止,各位吃完後就可以走了。不過往往不等這個菜上來,人們就開始打著飽嗝"滾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