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浦起龍撰。起龍字二田,無錫人。雍正甲辰進士,官蘇州府教授。《史通》注本,舊有郭延年、王維儉二家,近時又有黃叔琳注,補郭、王之所闕,遞相增損,互有短長。起龍是注,又在黃注稍後,故亦採用黃注數條。然頗糾彈其疏舛,其中如《曲筆篇》稱:“秦人不死,驗符生之厚誣;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三家皆不注,起龍亦僅引《困學紀聞》,謂王應麟不知所出,定為無考。而不知秦人事出《洛陽伽藍記》,蜀老事出《魏書·毛修之傳》。又如“闌單失力”,但引盧照鄰賦旁證,而不知《清異錄》實有訓釋,不煩假偕。小小疏漏,亦不能無。然大致引據詳明,足稱該洽。惟《疑古》、《惑經》諸篇,更助頹波,殊為好異。又輕於改竄古書,往往失其本旨。如《六家篇》《尚書》條中,“語無可述”四字之下,“若此”二字之上,顯有脫句,而改“此”字為“止”字,更臆增一“有”字。又如《列傳篇》,“項王立傳而以本紀為名”句,“立”字不誤,而乃臆改為“宜”字。此類至多,皆失詳慎。至於句解章評,參差連寫,如坊刻古文之式,於注書體例更乖。使其一評一注,釐為二書,則庶乎離之雙美矣。
國朝浦起龍撰。起龍字二田,無錫人。雍正甲辰進士,官蘇州府教授。《史通》注本,舊有郭延年、王維儉二家,近時又有黃叔琳注,補郭、王之所闕,遞相增損,互有短長。起龍是注,又在黃注稍後,故亦採用黃注數條。然頗糾彈其疏舛,其中如《曲筆篇》稱:“秦人不死,驗符生之厚誣;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三家皆不注,起龍亦僅引《困學紀聞》,謂王應麟不知所出,定為無考。而不知秦人事出《洛陽伽藍記》,蜀老事出《魏書·毛修之傳》。又如“闌單失力”,但引盧照鄰賦旁證,而不知《清異錄》實有訓釋,不煩假偕。小小疏漏,亦不能無。然大致引據詳明,足稱該洽。惟《疑古》、《惑經》諸篇,更助頹波,殊為好異。又輕於改竄古書,往往失其本旨。如《六家篇》《尚書》條中,“語無可述”四字之下,“若此”二字之上,顯有脫句,而改“此”字為“止”字,更臆增一“有”字。又如《列傳篇》,“項王立傳而以本紀為名”句,“立”字不誤,而乃臆改為“宜”字。此類至多,皆失詳慎。至於句解章評,參差連寫,如坊刻古文之式,於注書體例更乖。使其一評一注,釐為二書,則庶乎離之雙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