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早該這樣讀

《早該這樣讀》以獨特視角解讀《史記》,通過點評戰爭、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奮鬥史甚至宮廷陰謀等諸多方面,展示《史記》的神秘魅力。最古老的官商如何相處?最殘酷的楚漢相爭如何獲勝?呂后靠什麼從後宮妒婦變為獨攬大權的統治者?歷史只有解密,中國才能前行。《早該這樣讀》揭示了《史記》烙於每一個中國人靈魂深處的政治基因。國際政治學者、國務院參事、時殷弘教授帶你解密史記,釐清誤讀細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早該這樣讀》講述了千年雖逝,無論從史學還是文學的角度,《史記》都不啻為中國千年政治和戰略智慧之集大成者。《史記》記錄的歷史正處於中國主流政治文化傳統的形成時期,其影響直至今日。

作者簡介

時殷弘,男,1951年3月生於江蘇省常州市。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從事國際關係理論思想、國際關係史、當代國際政治和戰略、美國和中國的對外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曾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長(1996—2002)。已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十一部,為《現當代國際關係史(從16世紀到20世紀末)》、《國際政治——理論探究·歷史概觀·戰略思考》、《國際政治與國家方略》、《從拿破崙到越南戰爭:現代戰略十一講》、《新趨勢·新格局·新規範——20世紀國際關係》、《21世紀初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性質和中國的應有戰略》、《敵對與衝突的由來——美國對新中國的政策和中美關係》、《美國在越南的干涉和戰爭(1954—1968)》、《美蘇從合作到冷戰》、《尼克森主義》等,另出版譯著九部(包括戰略理論和戰略史方面的譯著五部),參著三部,發表學術論文、國際政治評論和台灣問題評論約四百篇。己發表的著作中許多有廣泛的海內外學術影響或社會、政治影響。

圖書目錄

前言中國根本傳統的生成
第一章我們如何成為“中國人”——中國根本傳統的生成
周族的締造——文化本性、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大博弈
“軟”“硬”兼具的政治方略
周公旦:勤勉、審慎和便民——社稷鞏固和民眾支持的必然
孔子:生不逢時的倫理制定者
秦帝國為什麼一定會速亡
叔孫通:富有政治謀略的機會主義儒生“戰略家”
制度的儒家化——“中國式國家”的問世
第二章截然相反的政治效應——奮鬥創新vs腐敗僵化
要“臥薪嘗膽”,更要秘密鬥爭
人類難以抗拒的弱點導致君主難以抗拒的腐敗
極端輕浮——亡國之君的最大特徵
權力神話的解碼
戰敗無止境
第三章懂戰術,更要懂戰略
《孫子兵法》與間接路線的戰略智慧
韓信:驚人的大發跡
白起:中國的“戰略屠夫”
衛青、霍去病:軍事天才與裙帶關係
“大戰略式”軍事操作及戰略說服的楷模
第四章兩類帝國形態——天子與諸侯、君主與貴族、中央與地方
“家天下”是必需,也是弊端
國家的革命性重造
歷史上失敗最快的侯王叛亂
富二代的宿命
“非官僚化”的官僚
第五章宮廷政治中的君主、后妃和王子
女政治家的優勢
宮廷陰謀大戲
最緊要的“皇家團結”
成也皇子,敗也皇子
千古謎案——巫蠱之亂
第六章改革及其敵人
商鞅變法:深水區的改革
沒有節制的英雄主義注定艱難
從孤兒到皇帝
第七章君主的私人顧問——官僚與官僚政治
鬥爭的背後:公報私仇的智囊
被高層認可的倫理模範
不該為將的大臣
酷吏制度換不來天下太平
第八章最古老的官商——商業財富與政治權勢
商人在中國從未贏過——解讀呂不韋
國富,何以至此
第九章偉大傑出的政治領導
中國的政治智慧:先讓對手腐敗,再分而治之
劉邦:無賴的領導藝術
農民戰略家的優勢
第十章低劣敗壞的政治領導
項羽:軍事才智輸於政治才智
意志力消沉——領導者大忌
陳勝:狹隘的革命領袖
第十一章政治領導與主要幕僚
蕭何:最高統帥身邊的“鄉下人”
張良: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貴族
政治高層的“團結模範”
第十二章軍事將領如何應對政治領導
軍事天才如何誤入“宮廷陰謀”
內心從不尊敬政治的韓信
性格決定命運
第十三章帝國的擴張
復仇與復仇的對弈
與一個軍國主義國家的漫長鬥爭
外交的藝術
第十四章國策推銷員——“經典”的國際政治
找對買主+找對賣點=成功推銷
推銷需要威脅與賄賂的結合
功虧一簣的春申君
第十五章帝國主義和反帝國主義
出身豪門的政治參謀
中國版本的文明帝國主義
帝國大軍遠征的成本效益比
第十六章外交、國際賄賂和“朝貢和平”
弱國的外交勝利
跨國競爭:名聲也是戰略資產
皇室私家的無私犧牲

序言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在世的偉大史家司馬遷撰寫了《史記》——中國最偉大的史著,或至少是最偉大的古代史著。《史記》嚴肅非凡和才華橫溢的史事考察和記述,主要從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開始,直至伴隨漢武帝去世而告終的漢帝國初期,蘊涵了中華民族千年的政治經驗。這漫長的千年的一大歷史本質,可以被認為是中國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傳統的形成,儘管它們以後歷經種種重大和深刻的變動,但其根本涵蓋了漢初乃至往後約20個世紀。
從政治和戰略視角出發解讀《史記》(那當然不同於史學和文學視野內的解讀),還有在此稱為“點評”的相關的分析和領悟,爭取透視這千年政治經驗,發現和理解其間非常豐富和“發達”的、中國和中國人在政治和戰略方面能動的實踐與其深刻的機理,還有與此相關的往往令人驚嘆的思想理念,包括國內政治和對外關係兩大方面。與此同時,依憑當今我們內心可有和必有的相關比較,上述解讀和點評大有助於發現、揣摩和思索現當代中國政治和政治文化包含的至關重要的悠久傳統元素,雖然這樣的發現、揣摩和思索在此只是“蘊涵式”的,不需要用點評文字直接表述出來。
本書出自過去近兩年里我對《史記》的部分篇章的政治與戰略“精讀”、領悟和詳細評註,除去:(1)《河渠書》、《天官書》之類很少數篇章,它們的直接的政治和戰略含義非常有限,至少是不太明顯;(2)關於西周以前的所有篇章,因為它們除了《殷本紀》內關於商後期的基本史事外,大抵是諸如三皇五帝之類傳奇性質的傳說,雖然任何民族的“史前”傳奇都相對模糊地包含或折射出真實的最大歷史脈絡。
與這第二點相關,可以肯定,由於種種顯而易見或大致必定成立的原因,包括相當部分《尚書》的記載和留存、以“吾從周”為其根本宗旨的孔子的整理和留傳、一般與歷史的遠近程度成正比的歷史記憶或記載的真實程度、司馬遷的宮廷史官地位提供的巨大史料便利和他的正直治史態度及偉大撰史才能,等等,可以認為從西周往後,《史記》的相關敘述越來越真實——甚至在大部分基本細節上的真實。特別是其中關於春秋末期和戰國史事的敘述,其脈絡和基本細節必定大多真實,而關於秦漢兩帝國的史事(即司馬遷的現當代史)的追憶或記錄必定近乎完全真實。事實上,當今關於這些時代的千年歷史(特別是政治史)的知識大多出自《史記》,出自它的整理、留傳和記錄。換言之,《史記》可被稱為西周至漢初的千年中國歷史的最權威記述,甚或相當大意義上的唯一權威記述。
當然,如果在本書里囊括我就《史記》做的所有政治和戰略評註,連同必須有的、司馬遷的被評註的原文,篇幅就太大了,而且缺乏一個既有其總體也有其分支或不同維度的“框架”。因此,我只是選取了我在這方面的全部評註(或日“讀書筆記”)的小部分,它們被依照以下六大範疇依次編排:民族特性和政治文化;戰略文化和戰爭方式;政治體制和機制;政治領導;意識形態;國際政治和對外戰略。不僅如此,為了內涵集中、評析清晰以及篇幅簡省,我刪去了司馬遷的被評註的原文中間的某些文句或段落,在少數情況下甚至是連續多個段落。它們就我的目的而言可以被刪去,甚至應該被刪去,因為相對而言它們的政治和戰略含義較小,或有時屬於主要史事的“枝杈”,甚或在很少數場合是“離題話”。
司馬遷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家,而且躋身於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文學家之列。《史記》的語言宏偉瀟灑、簡潔流暢、生動易解,然而,司馬遷畢竟離我們有兩千年之遙,不僅語言上如此,而且在時代、政制、習俗、器物名稱、地理名稱等等方面都如此。因此,才有了“史記三大注”幫助閱讀和理解《史記》,它們一向穿插在司馬遷的原文中間,成了世世代代的閱讀者的必需。本書篇幅有限,不得不刪除這部分內容,只保留《史記》原文。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在少數必要或很有益的地方,我對《漢書》的政治和戰略解讀和點評被添加進來作為補充。如前所述,本書的政治和戰略主題分為六大範疇,在某些範疇內的某些問題上,《史記》的記述似有所不足,甚或“空缺”,而很大程度上是《史記》續書的《漢書》(續到西漢終結,並且詳述司馬遷多有避諱而略記或不記的非常重要和經久的武帝在位時期)提供了寶貴的補充,雖然《漢書》作者、晚一個世紀的東漢人班固在才能和秉性兩方面都顯著不及司馬遷,例如,武帝晚年政治上極重要的“巫蠱之亂”未見於《史記》,但《漢書》留下了詳細和無可替代的記述,它對於理解本書第五章“宮廷政治中的君主、后妃和王子”至為可貴,對武帝末期這方面的重大事態和重大人物行為能得到透視更是必不可少;又如,《漢書》詳述的繼昭帝即位的宣帝在政治改革、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方面的偉大輝煌,類同《史記》記載的商鞅和范雎。當然,我注意將本書內對《漢書》的有關點評限制在儘可能較小的範圍內。
本書的一項多少獨特的價值,在於記錄了我在讀《史記》時最真實的當下想法和體會,因為閱讀和評註時幾乎全未去想公諸於世,這些評註只是為我自己而寫,現在有幸發表,也不想做幾乎任何改動。同時,為自己而寫和寫筆記式評註的“自由風格”也大有利於表達我的思想的真實。在這些真實中間,有一點大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那就是像馬丁·路德認為每個基督徒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徑直去讀《聖經》和信仰《聖經》,而不必那么在乎他人(哪怕是教會權威)的詮釋那樣,我堅信可以從自己的政治和戰略視角去讀《史記》,由此提取對自己的政治和戰略教益。或者說,有如《聖經》可以是每個有宗教自信心的基督徒自己的《聖經》,《史記》可以是每個有智識自信心的中國人自己的《史記》,它有助於我們追隨司馬遷的腳步,去爭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甚或“成一家之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