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世說新語

《史記世說新語》是蔡志忠歷年來所畫的古典漫畫,該漫畫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於2001年1月1日出版。蔡志忠先生的這部書,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部讓文字和圖書相輔相成的漫畫書,就像一個人的聲音和形貌,使得文字有如聲音,圖畫有如形貌,它讓英雄人物,重現歷史舞台。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第1版 (2001年1月1日)
叢書名: 蔡志忠古典漫畫
平裝: 26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0開
ISBN: 7108014807
條形碼: 9787108014801
尺寸: 18 x 12.6 x 1.2 cm
重量: 200 g

作者簡介

蔡志忠,台灣彰化人。一九四八年二月出生。十五歲開始從事漫畫創作,當兵退伍後進入光啟社從事電視美術指導工作。一九七六年成立龍卡通公司,折攝《老夫子》、〈烏龍院〉曾獲一九八一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一九八三年開始畫四格漫畫〈大醉俠〉、〈光頭神探〉和中國古籍經典漫畫〈莊子說〉、〈老子說〉等,作品在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區出版,總銷量逾三千萬冊。目前正從事佛學、神學的修習和物理學等科學的研究。

內容簡介

《史記世說新語》應該是蔡氏歷年來所畫的古典漫畫,還有孔、孟、老、莊、列子、孫子、韓非子諸家之說,大學、中庸、論語,史記、六朝怪談、世說新語,唐詩宋詞,聊齋志異、菜根譚等等一網打盡。蔡志忠先生從十五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漫畫家。他用簡潔生動的線條描繪了一部部頗具影響的漫畫書,在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廣受歡迎。他的作品莊子說、老子說、禪說、史記、西遊記、聊齋系列等開啟了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的先河。並以其對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禪語的獨到心得,行雲流水般的畫筆,將經典白話化與漫畫化,並加以現代詮釋,讓現代人在完全沒有負擔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輕鬆學習經典。在漫畫與蔡志忠先生對話,傾聽漫畫家畫筆之中的心靈世界,能讓我們對他用線條演繹的哲理和幽默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我國自古就懂得圖書並重,也懂得圖的功用顯著。當年蕭何人鹹陽,不取金玉財寶,先取秦圖書,所以才得以知天下要害。漢代的大學者鄭玄,在解釋《詩經》時,也曾經繪了詩圖。晉代的通儒郭璞,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字典——《爾雅》,做註解時,也畫了一些草木蟲魚鳥獸的圖。可惜這些現在都不傳了。我們現在則還可以看到一些天文、地理禮儀、琴棋器物等類的書,都有不少插圖,以幫助讀者的了解,增加閱讀的興趣。

媒體評論

書評
讓英雄人物,重現歷史舞台
——序蔡志忠先生漫畫《史記——歷史的長城》
有人說,《史記》是中國最優美動人的史詩。我認為這首長篇史詩,是充滿悱側的史詩。作者太史公司馬遷,則是一位令人敬佩、嘆惋的悲劇人物。
我為什麼要強調司馬遷是個悲劇人物呢?因為他是用一種無奈的悲劇人生觀來撰寫《史記》的,如果不能掌握司馬遷的這種性格特色,那么就難以掌握貫穿整部《史記》的精神脈動了。
當然,整部一百三十卷的《史記》,有記載帝王事跡的「本紀」;有以年系事的「年表」;有記錄文獻的「書」;有敘述諸侯世系的「世家」;也有分類記述各階層人物事跡的「列傳」。太史公撰寫《史記》,也有他嚴肅的思想背景——一部分是遵從父親的遺命,一部分是效法孔子「繼絕學」的春秋大業。不過,他在「列傳」里,卻表現了濃烈的悲劇性格。
司馬遷悲劇性格的形成,自然是李陵事件的影響。他為了替李陵的冤屈說話,結果自己反
而受到了殘酷的腐刑,並關在黑暗的囹圄里,而朝廷里的同僚,居然沒有一個人替他說句公道
話。於是,在他心中形成了抑鬱的心結:一方面,深感世態炎涼,為人情的淡薄慨嘆不已;一方面處覺是一個弱者,所以對歷史上失敗的悲劇英雄,格外的同情。此外,太史公父子,世代掌管文獻,博學通達,可是並沒有受到朝廷的重視。這些心理因素匯聚在一起,是他撰寫《史記》一書「本紀」和「列傳」部分的感情基礎。
由於他慨嘆世態炎涼,在他患難時沒有人施予援手,他深深懷念那些捨身取義的刺客及重承諾的遊俠,於是他寫就了千古傳育的「刺客列傳」和「遊俠列傳」。
由於他懷才不遇,他益發感佩禮賢下士的戰國四公子,於是他為四公子寫下字句精練,故事曲折的列傳。
四公子傳——《孟嘗君列傳》、《平原君列傳》、《信陵君列傳》和《春申君列傳》,雖然都是寫四公子好養食客,但是司馬遷描述這四公子,都有不同的面貌和風格,這就是太史公摹寫人物生動,令人讀來心開目明的勝處。
例如寫孟嘗君時,特彆強調他所招養的士人,雞鳴狗盜之徒都有,無所不包;寫平原君時,特別著墨於為了一個跛子,而把心愛的美人殺了,以凸顯平原君養客的決心;寫信陵君時,強調他之所以禮賢下士,是一心一意為了魏國的生存,與其他三公於養士的目的在於壯大自己的聲勢者不同;寫春申君,雖是相楚有功,但最後不能相信門客朱英的話,終於免不了殺身之禍,強調不能用忠言的後果。
太史公寫四公子列傳,每篇重點不同,風格不同,每一個人物的言語、形貌、行事,也都
不同,不過,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儘管太史公寫《史記》時,情緒不免激憤不平,但仍不忘
勸人向善,激勵奮發的意志。譬如春申君黃歇,在楚國做了二十五年的相,享盡榮華富貴,正
在志得意滿時,門客朱英勸黃歇:“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意思是勸人處在順境時,也要懷有戒懼謹慎的心。又如信陵君救趙有功,趙國國君用王城封公子,就有門客勸公子無忌說:“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
子忘之也。”這是多么寬廣的胸襟和通達的器識啊!
我國自古就懂得“圖”“書”並重,也懂得“圖”的功用顯著。當年蕭何入鹹陽,不取金
玉財寶,先取秦“圖”書,所以才得以知天下要害。漢代的大學者鄭玄,在解釋《詩經》時,
也曾經繪了“詩圖”。晉代的通儒郭璞,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字典——《爾雅》,做註解時,也
畫了一些草木蟲魚鳥獸的圖。可惜這些現在都不傳了。我們現在則還可以看到一些天文、地理、禮儀、琴棋器物等類的書,都有不少插圖,以幫助讀者的了解,增加閱讀的興趣。
文字和圖書相輔相成的道理,就像一個人的聲音和形貌。文字有如聲音,圖畫有如形貌。只有文字,沒有圖畫,就如同只聞人聲,不見容貌,總是覺得隔了一層,不那么真切。司馬遷的《史記》,行文遣字,縱橫自得,出神入化,一直是歷代文人模擬效法的榜樣。可是一直沒有用圖畫說解《史記》的著作。蔡志忠先生的這部書,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部。
……

目錄

史記——歷史的長城
讓英雄人物,重現歷史舞台 劉兆佑
司馬遷的一生
孟嘗君
平原君
信陵君
世說新語——六朝的清談
德行第一
言語第一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春申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讎隙第三十六
附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