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蝤尸諫

史蝤尸諫,講述的是衛國大臣史蝤立志為國家推薦賢才,斥退奸佞,活著的時候沒能說服國君,死後還以尸諫。衛靈公和被史蝤的言行所打動,採納了他的意見,衛國政治得以改善。史蝤是中國古代諫臣的榜樣,開了“尸諫”的先河。

【注 音】
(shi qiu shi jian)
選自 《新序》
導 讀】:
衛國大臣史蝤立志為國家推薦賢才,斥退奸佞,活著的時候沒能說服國君,死後還以尸諫。衛靈公和被史蝤的言行所打動,採納了他的意見,衛國政治得以改善。史蝤是中國古代諫臣的榜樣,開了“尸諫”的先河。
原 文】:
史蝤病且死,謂其子曰:“我即死,治喪於北堂。吾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當成禮,置屍於北堂,於我足矣。”史蝤死,靈公往吊,見喪在北堂,問其故?其子以父言對靈公。靈公蹴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則欲進賢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又以尸諫,可謂忠而不衰矣。”於是乃召蘧伯玉,而進之以為卿,退彌子瑕。徙喪正堂,成禮而後返,衛國以治。
注 釋】:
1.史蝤:春秋時衛國大夫。
2.蘧伯玉:春秋是衛國大夫,有賢名。
3.彌子瑕:春秋時衛國大夫,無德佞臣。
4.正君:匡正國君,即糾正國君的錯誤行為。
5.成禮:按正規的禮儀安葬。
6.北堂:古代婦人居住的寢室,非正室。按照禮節,人死後應寢與正堂,即“壽終正寢”。
7.靈公:衛靈公,衛國的國君。
8.不肖:不賢。
9.徙:遷移。
譯 文】:
史官生病將死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如果死了在北堂治喪,我不能使蘧伯玉擔任官職,並且使彌子瑕被罷黜,這不是一個正直的大夫做法。活著的時候不能做一個正直的大夫,死了以後也不能用大夫之禮行喪事,在北堂辦喪事,這對於我足夠了。史官死後,衛靈公前去憑弔,見喪事置於北堂,問這樣做的原因。他的兒子把父親的話詳細地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面容頓時變得十分恭敬的樣子,驚慌失措的想離座。並且說:“你活著的時候想讓賢德的人被重用並且讓無德的人被罷黜,死了也不放棄,甚至又用屍體來進諫,真可以說是至始至終的忠心耿耿呀。” 於是就召見蘧伯玉,並且進一步任命他擔任大卿,罷免了彌子瑕。然後遷移在正堂辦喪事,完成喪禮之後返回朝廷,因此衛國得以治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