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略論唐太宗的政治思想
張九齡——唐代有遠見的政治家
李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陸贄論興邦與改革
從唐代宰相看士族地主與寒門地主的合流
從隋煬帝看中國古代的封建專制
論隋末農民戰爭的歷史作用
唐史札記(二則)
遠小人
說“佞”
人民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批判林彪“英雄和奴隸共同創造歷史”的謬論
評“四人幫”的歷史觀
徹底否定“文革”是執行歷史的審判
試論國共兩黨的新合作
展望世紀之交的閩台經濟合作
希望更多的溝通與了解——訪台散記
借鑑香港經驗,加快廈門自由港政策的實施——訪港筆記
提高質量,加快進度,善始善終完成我省本屆修志任務
全面完成我省本屆修志任務,努力開拓方誌工作新境界
提高志書質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從本次評獎看提高志書質量的緊迫性
齊心協力,乘勢前進,把我省方誌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創業艱難首戰捷,而今邁步從頭越
福建省部分志書經濟類記述分析及續修的思考
續志四題
續志要有創造性,要體現時代精神
也談眾手成志與專家修志
喜讀《當代中國志壇群星集》
《福建省交通史志編纂綜錄》序
《福州市建設系統修志論叢>序
《志海耕耘》序
《論開拓方誌工作新領域>序
鐵肩擔道義,丹心寫春秋——紀念黃明同志
良師雖逝,風範長存
無盡的懷念
後記
書摘
張九齡——唐代有遠見的政治家
每讀《曲江集>,常常掩卷思嘆,遙想作者的為人。張九齡以詞臣而為宰相,以宰相而為詩文,是當時“詞人之冠”,又是屈指可數的政治家。清人周日燦說:“公之詩若文固即公相業之所從發抒者也。讀其集可以見其人,即其人可以知其心,征其心因以論其世。”這話是很中肯的。因此,要深入理解張九齡的詩文,必須首先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品節。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唐高宗儀鳳三年(678年)生於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縣)。武則天時擢進士,開元中歷禮部員外郎、司勛員外郎和中書舍人等職,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十二月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但為相不到3年,便遭讒被貶。這是唐代歷史上很重要的3年,號稱全盛的唐朝這時正在醞釀著新的禍亂,曾經是勵精圖治的唐玄宗這時也日漸驕奢淫逸。面對著這種嚴重、複雜的歷史形勢,朝廷大臣中有的隨波逐流,有的推波助瀾,而張九齡則從當時地主階級的長遠利益出發,以忠君愛國為己任,企圖力挽狂瀾。
張九齡認為,國家的興衰,關鍵在於用人。他說:“國家賴智慧型以治”,“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因此,他上言“廢循資格”,要求恢復以才實取士的制度。自唐初以來,在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存在重京官輕外任的風氣,唐太宗曾企圖扭轉這種狀況,但收效不大。中宗、睿宗時期,政出多門,任人唯親,吏治敗壞,許多州縣守令,或者是由沒有政績的京官貶黜而來,或者是在朝廷的權力鬥爭中失勢而出,也有的是由武吏、流外積資而得。針對這種情況,張九齡提出:要刷新政治,必須從“重守令”入手。唐玄宗即位不久,他就上疏說:“氓庶所系,國家之本務。本務之職,反為好進者所輕,承弊之人,每遭非才者所擾,陛下聖化從此不宣,皆由不重親人(民)之選以成其弊。”他還具體建議:“凡不歷都督、刺史,雖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歷縣令,雖有善政,不得任台郎(尚書郎)、給(給事中)、舍(中書舍人);都督、守、令雖遠者,使無十年任外。”後來,唐玄宗為了整頓吏治,多次挑選有聲望的台閣名臣去地方擔任刺史,又從地方官吏中選拔才能到中央任職,並下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跡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恆式。”從這裡,可以明顯看到張九齡的政治主張對當時實際政治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張九齡重視刺史、縣令,因為他們是“親民”之官,直接關係到唐王朝在各地的統治能否鞏固。但是,他們畢竟是各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