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散文選(1-4)

內容介紹

1990年7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台灣藝術散文選》,主編為台灣新地文學基金會董事長兼《新地》月刊主編郭楓先生。
詩,是郭楓散文審美退求的目標,也是其散文藝術美所集中迫求的一個理想。 郭楓在編選《台灣藝術散文選》時充分披露了他的散文觀,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得更為明確:“文學性散文是定位在藝術基礎上的,所以以‘藝術散文’命名文學性散文,恰能標示其藝術本質。”顯然他把文學性散文界定為“藝術散文”,表明他十分重視散文本體的審美屬性。事實上、他數十年來堅持著這一個審美理想,尋覓、探究個人散文藝術世界的營造。
這個散文選集,強調取材於台灣地區的人、事、景物,以寫台灣人、敘台灣事、描台灣景、名台灣物為特色。郭楓在序言中提出三個方面的認知,把“台灣的”作為一個選文標準,他認為:
1.散文只有鄉土藝術,沒有國際語言……文學與科學不同,科技是理性的知識,許多法則符號,舉世採取同一標準,文學是感性的藝術,沒有國際語言,作家的成就,乃在於表現“個人的”和“民族的”藝術特色。在文學諸門類中,散文是作家心靈的告白,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具體展示。散文家的心靈如果貼近了鄉土,散文家的思想感情如果注入了社會的大愛之中,他的作品才有真誠的因子,從真誠的感情出發,通過藝術手法,也才有可能寫出個人的和民族的特色作品。否則,縱然華艷奇巧,不過是單純追求形式,空的浮薄,終歸是沒有靈性的工藝品,在散文藝術的領域是站不住腳的。
2.散文應該回歸台灣鄉土,矯正虛幻風尚。在台灣虛幻文學有種種形式,就散文範疇看,有人一心嚮往異邦,所寫的主要作品渲染西方;有的連篇累牘悲悲切切抒寫個人的悲情,讓讀者隨之嗟嘆哀怨,走進杳遠的歸夢;有人面對混亂的社會和迷惘的人群,談玄弄虛,把脆弱的心靈引向縹緲的幻境;有人把情愛當作廉價的速食品,大量創作俗濫的作品貼上“愛”的標籤,讓渴求靈愛的尋夢人,在各色各樣的“愛”中,陷入另一度沉淪。林林總總的虛幻散文,格調雖有不同,卻同樣粉飾和美化了現實,對人們精神起了麻醉的作用。
3.呈現台灣散文原貌,廣納各種流派的作品——以“台灣的”散文為選集的重點,並沒有排他的意思。事實上,我們想拆除各種藩籬,廣納諸家作品,輯成一個呈台灣四十多年來散文原貌的選集。
《台灣藝術散文選》,恰恰體現了編者上述的一些原則,因此,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台灣散文的選集。
收入本選集的散文作品,共有60家,310篇,約一百萬字。所選作家包括了台灣散文界的各方人等,“從默默耕耘貼緊土地的原鄉人,到風飛揚飄然遠引的蒲公英族;從壓不扁的左翼文學玫瑰,到為拯救台灣人心靈而“打拚”的精神醫師;從淡泊自甘的田園隱者,到大眾傳播媒體爭相籠迎的社會名流;從崖岸自高踽踽獨行的狂狷者,到瓏玲剔透左右逢源的人物;從強烈抗爭的政治異議人士,到周旋廟堂的上階層;等等,所收作品可以說做到“兼容並蓄”的要求。
再從作品的風格看,雋永者,心性平和,氣度從容,雖語言平朴,亦有深味,臺靜農的《傷逝》、何欣的《一位誠懇的教師》,堪稱此味佳品;奇奧者,以熱心冷眼透視社會百態,含蘊英華,復疊意象,而語言精確,一字多義,是許達然獨創的散文藝術;質樸者,楊逵、鍾理和、吳晟等,是地道的農夫,也是深情的人道主義者,楊逵達觀力行,鍾理和誠懇堅忍,吳晟勤勞拙樸,他們的作品同樣不假修飾;熱烈者,面對現實的亂象,熱血沸騰,唐文標與陳永興,雖意識形態迥異,同是熱情種子;靜穆者,厭於紅塵、寧靜自守,有所不為的狂狷君子,有陳列、粟耘、吳敏顯等,可是他們並非太上無情,皆以悲憫情懷描繪匍匐於大地的人群;隱逸者,飄然獨去,甘於淡泊,陳冠學、蕭白等人,該是現代的隱士,陳歸於田園,蕭隱於山野,自擁一個物我兩忘的世界;溫煦者,重感情,忘生活,置身大社會的小角落,以溫柔的自目光關注周遭人群,曹永洋和白辛都是這樣善良的人,曹的境界開闊,白的層面集中,均不失真性情;纖柔者,台灣散文作者中,閨秀作家極一時之盛,張秀亞可為箇中先驅,其文纖細,其情溫婉;秀慧者,女作家中,簡媜是一個“異數”,洗盡鉛華,獨具慧眼,以卓越細筆,描繪人間情態,常有惕然驚心的刻劃;冷澈者,王鼎鈞作品的綜錯之美,閃耀著變化不居的情采;沉鬱者,熱情加憂鬱的葉笛,他是天涯浪子和行吟詩人,也是紮根故土的散文家,對浮世人生,他的淡漠諷嘲,娓娓描述,在深刻的關愛里可以啼聽到他脈搏的跳動;壯美者,壯闊、雄渾是郭楓希望攀登的藝術境界。
《文選》中收錄鍾鐵民的《父親*我們》我很喜歡,閱讀《父親*我們》就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就想起我的父親。
本書出版後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現在這書已再版兩次,仍暢銷不衰。

作者介紹

原名郭少鳴, (1933-2006)曾任《新地文學》雙月刊社長兼總編輯。高中時代,他在《寶島文藝》發表長篇敘事詩《北方》即倍受文壇矚目。1950年起,他成為《半月文藝》、《中國文藝》、《大公報》、《時代青年》、《野風》、《寶島》等刊物的主要撰稿人。1988年開始,他為台灣文學與中國大陸文學的交流日夜奔忙,並在北京大學設立"郭楓文學獎"。作品出版散文集:《早春花束》、《九月的眸光》、《老家的樹》、《永恆的島》;詩集:《郭楓詩選》、《第一次信仰》、《海之歌》;論文集:《高舉民族文學的大旗》等.。
1933年生於江蘇徐州,1950年來台就讀台北師大附中,台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識和傳統意識強烈的作家,他常常通過對黃淮平原的回憶,表現出他對故鄉的真摯熱愛之情。他從50年代的《黃河的懷念》到60年代的《山》,再到80年代的《我想念你,北方》,表現出對古老的中華大地的深情懷念,在“我想念你,北方”的熱烈呼喚中透示出遊子對家鄉的深厚感情,他的戀土情結、摯愛家鄉的文化鄉愁盡在一聲聲情真意切的呼喚中。郭楓的《蟬聲》、《尋求一燈火》《異鄉人》《我走過長夜》《老家的樹》《一縷絲》等膾炙人口的佳篇中,以強烈的歷史意識,濃重的感情色彩,揭示出故土豐蘊的文化歷史之根,展示出北方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北方農民的剛強性格。在《老家的樹》中,老家的樹是一種意象,作者以飽滿的激情,筆力道勁地寫出一片耀眼春光中的柳樹,那在秋天肅穆的曠野里砍歌的白楊樹,那裡燃燒季節的無情摧殘中頑強生長的榆樹,那挺立在蒼茫天地間昂揚起生命風範的松柏,作者以柳樹的嫵媚、榆樹的粗擴、白楊的瀟灑、松柏的高潔象徵北方的人民,象徵中華民族的深沉、高潔、苦難與奮進,創造出情融於景、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 還有《草蟲的村落》被納入人教版6年級上冊教科書第三課,此文表現了他熱愛大自然,對草蟲村落無憂無慮的嚮往,以及對草蟲的喜愛之情。郭楓的《空山鳥語》寫出了他對歡樂自由的嚮往,收錄於北京版七年級下冊教科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