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音樂[三聯書店出版圖書]

台灣流行音樂[三聯書店出版圖書]

《台灣流行音樂》主要闡述了作者的母親陶曉清是資深廣播人,打從1970年代便是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的訂戶。父母臥室的床頭和地上,常常攤著他們讀到一半的書。父親那邊是雜文、小說、古籍;母親這邊,枕頭底下便經常壓著一本《滾石》。我自己是到上了中學,認真聽起搖滾樂,才慢慢感覺《滾石》的厲害。儘管以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和音樂知識,大多文章只能半讀半猜,卻也很長了不少見識。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10-01-01版 次:1頁 數:264裝 幀:平裝開 本:大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藝術 > 音樂

內容簡介

1987年,信箱收到一本特別厚的《滾石》特刊:他們廣邀各方樂評,選出1967年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張專輯,作為創刊二十周年特別企劃。當年自然沒有網路這種東西,此類資訊極為珍罕,訊息傳播也遠不如現在迅速,這份“百碟榜”的效應,竟持續了好幾年:若干台灣雜誌曾經抄列這份榜單,唱片行也常把它張貼在店頭,作為顧客採購指南。一時之間,自詡精進的樂迷人手一份,人人都在盤點自己聽過幾張,仿佛那是一份“搖滾學力測驗”的考卷。

目錄

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1975—199

開場白:一言難盡的十年/李宗盛

序:光陰的故事/馬世芳

前言:築起可以瞭望的塔台/吳清聖

1.《之乎者也》/羅大佑

2.《蘇芮專輯》/蘇芮

3.《橄欖樹》/齊豫

4.《天天天藍》/潘越雲

5.《生命中的精靈》/李宗盛

6.《向前走》/林強

7.《龍的傳人》/李建復

8.《一無所有》/崔健

9.《未來的主人翁》/羅大佑

10.《抓狂歌》/黑名單工作室

11.《回聲》/潘越雲、齊豫

12.《許景淳專輯》/許景淳

13.《丘丘合唱團》/丘丘合唱團

14.《金韻獎紀念專輯(一)》/合輯

15.《中國現代民歌集》/楊弦

16.《大腳姐仔》/陳小霞

17.《此情可待》/蔡琴

18.《紅螞蟻合唱團I》/紅螞蟻

19.《忙與盲》/張艾嘉

20.《張艾嘉的童年》/張艾嘉

21.《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童安格

22.《跟你說聽你說》/陳淑樺

23.《出塞曲》/蔡琴

24.《8又二分之一》/李壽全

25.《認錯》/優客李林

26.《陶大偉孫越專輯》/陶大偉、孫越

27.《這個世界》/蔡藍欽

28.《酒後的心聲》/江蕙

29.《情字這條路》/潘越雲

30.《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鄭怡

31.《舊愛新歡》/潘越雲

32.《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趙傳&紅十字合唱團‘

33.《快樂天堂》/滾石歌手

34.《生老病死》/薛岳

35.《你是我所有的回憶》/齊豫

36.《下午的一齣戲》/陳明章

37.《堅固柔情》/羅紇武

38.《擁擠的樂園》/陳昇

39.《一千個春天》/蔡琴、李建復

40.《柴拉可汗》/李建復

41.《蛻變》/張洪量

42.《愛人同志》/羅大佑

43.《驀然回首》/蘇芮

44.《變色的長城》/費玉清

45.《淡淡幽情》/鄧麗君

46.《天梯》/薛岳

47.《梳子與刮鬍刀》/李麗芬

48.《讓我一次愛個夠》/庾澄慶

49.《楊三郎紀念專輯》/陳芬蘭

50.《家》/羅大佑

51.《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林憶蓮

52.《胭脂北投》/潘越雲

53.《馬不停蹄的憂傷》/黃舒駿

54.《歲月的歌》/周治平

55.《楊芳儀/徐曉菁重唱專輯》/楊芳儀、徐曉菁

56.《雁渡寒潭》/黃舒駿

57.《桂花巷》/電影原聲帶

58.《葉佳修》/葉佳修

59.《偈》/王海玲

60.《兒童樂園》/郭子

61.《頂尖拍檔》/頂尖拍檔

62.《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吳俊霖

63.《搖滾舞台》/薛岳

64.《平凡》/黃韻玲

65.《葬心》/黃鶯鶯、小蟲

66.《一場遊戲一場夢》/王傑

67.《心情》/鄭怡

68.《唐朝樂隊》/唐朝

69.《讓每個人都心碎》/黃大煒

70.《浮世情懷》/風飛飛

71.《包美聖之歌》/包美聖

72.《讓我歡喜讓我憂》/周華健

73.《狼的專輯》/齊秦

74.《灼熱的生命》/薛岳

75.《新寶島康樂隊》/新寶島康樂隊

76.《夢駝鈴》/費玉清

77.《四季》/娃娃

78.《祭文》/張洪量

79.《原鄉》/羅大佑

80.《王芷蕾的天空》/王芷蕾

81.《心事誰人知》/沈文程

82.《只有分離》/黃鶯鶯

83.《想要彈同調》/鳳飛飛

84.《鄭怡/王新蓮/馬宜中》/鄭怡、王新蓮、馬宜中

85.《365里路》/文章

86.《我要的不多》/馬兆駿

87.《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潘越雲

88.《少年口也,安啦!》/電影原聲帶

89.《施孝榮專輯》/施孝榮

90.《光芒》/張清芳

91.《不只是朋友》/黃小琥

92.《天使之戀》/黃鶯鶯

93.《愛的代價》/張艾嘉

94.《唐曉詩專輯》/唐曉詩

95.《愛要怎么說》/伍思凱

96.《心的方向》/周華健

97.《激情過後》/張清芳

98.《老么的故事》/鄭智化

99.《洪榮宏專輯(三)》/洪榮宏

100.《我喜歡私奔和我自己》/陳昇

附錄1 總分平均排名及原創性、詞、曲、演唱的單項排行

附錄2 初選參考名單

·查看全部>>

前言

我的母親陶曉清是資深廣播人,打從1970年代便是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的訂戶。父母臥室的床頭和地上,常常攤著他們讀到一半的書。父親那邊是雜文、小說、古籍;母親這邊,枕頭底下便經常壓著一本《滾石》。我自己是到上了中學,認真聽起搖滾樂,才慢慢感覺《滾石》的厲害。儘管以我當時的英文程度和音樂知識,大多文章只能半讀半猜,卻也很長了不少見識。

1987年,信箱收到一本特別厚的《滾石》特刊:他們廣邀各方樂評,選出1967年以來最偉大的一百張專輯,作為創刊二十周年特別企劃。當年自然沒有網路這種東西,此類資訊極為珍罕,訊息傳播也遠不如現在迅速,這份“百碟榜”的效應,竟持續了好幾年:若干台灣雜誌曾經抄列這份榜單,唱片行也常把它張貼在店頭,作為顧客採購指南。一時之間,自詡精進的樂迷人手一份,人人都在盤點自己聽過幾張,仿佛那是一份“搖滾學力測驗”的考卷。

那年我十六歲,剛上高中。拿著這本特刊,我如獲至寶,從第一頁艱難地讀到最後一頁(裡面有太多陌生的名字和故事,什麼字典都幫不上忙)。對摸黑前進的初階樂迷如我,它簡直就是一座高懸的燈塔。“作品熱鬧、論述冷清”的台灣樂壇

那時候的台灣,也正經歷一場“大爆炸”:蔣經國宣布“解嚴”,壓抑了幾十年的各樣禁忌紛紛鬆綁,台灣搖搖晃晃進入一段嘉年華式的“集體醺醉”時期,每個人都憋了一肚子意見要發表。還有哪個媒介比流行歌曲更宜於承載、宣洩那個年代過剩的激情?1989年,我考進台大。陳淑樺的《夢醒時分》和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唱遍全島,雙雙賣破一百萬張。崔健的《一無所有》引進台灣,“黑名單工作室”出版了《抓狂歌》,全數歌曲遭國民黨禁播。默默無聞的伍佰參加“水晶唱片”的“台北新音樂節”,在台大舊體育館獻出生平第一場正式演出,我是當天不太多的觀眾之一。這些音樂之新鮮、熱鬧、勇莽,令我血脈賁張。流行歌曲已和小說、劇場、電影一樣,成為那個時代百無禁忌的“大探險”路線之一。

我的大學四年,正好一頭栽進這場百花齊放眾聲喧譁的“後解嚴”高潮,台灣流行音樂也在這段時間開出許多奇花異卉,緊緊扣住了時代的冷熱悲歡。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