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又名台灣小鯢,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所以被稱做山椒魚,有尾目Caudata、小鯢科Hynobiidae、小鯢屬 Hynobius動物。身體細長,具長尾,體色均勻之黑褐色或褐色,為台灣特有種。數量極稀,屬亟需保護之物種。

基本信息

學名

Hynobius formosanus(Maki)

英名

Formosan Salamander

分類

台灣山椒魚

形態特徵

身體細長,具長尾,體色均勻之黑褐色或褐色,有些個體具不規則白色斑紋,鋤骨齒為深U型,雄難分,但的軀幹較飽滿,雄的則較瘦小。

生態習性

台灣特有種。數量極稀,分布於省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山區。

棲地分布

常躲在近泉源或小溪之腐水下或
台灣山椒魚台灣山椒魚
扁平岩石下面,但也會在森林底層之岩石下面出現。

面臨問題

數量極稀,屬亟需保護之物種

台灣山椒魚學名是Hynobius formosanus,又名台灣小鯢,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所以被稱做山椒魚,體長約6~9厘米,終生具有尾巴,屬兩棲類生物,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約

台灣山椒魚台灣山椒魚
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他們移至台灣生活,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台灣二千(或一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的蹤跡,因為生活環境局限,以及棲息地森林坎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台灣山椒魚位於世界山椒魚中分布的最南界(緯度),目前可分為下列三種:阿里山型山椒魚、能高型山椒魚、南湖型山椒魚(一般分為阿里山山椒魚,台灣山椒魚,楚南氏山椒魚目前的分類仍未有定論,可能有更多種,而台灣山椒魚和阿里山山椒魚也有學者認為是同種)。
台灣山椒魚幼時以鰓呼吸,在肺部發育完成後,鰓會逐漸消失,之後則會改為肺來呼吸,這時台灣山椒魚也可離開水面生活。(呼吸器官由鰓變成肺的過程中,發育較差,皮膚上於是分布了許多黏液線,可使皮膚保持濕潤,幫助呼吸。)台灣山椒魚多半居住在較冷的溪流岸邊、森林底層的岩石。賴以維生的食物是地面上的節肢動物,每年的八月則是他們的產卵季節。台灣山椒魚也是由卵孵化成蝌蚪,再發育為成體。台灣山椒魚長得很像蜥蜴,常被誤認為爬蟲類。
台灣小鯢
保護狀況
瀕危 (IUCN 3.1)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有尾目 Caudata
科: 小鯢科 Hynobiidae
屬: 小鯢屬 Hynobius
種: 台灣小鯢 H. formosanus
二名法
Hynobius formosanus
Maki, 192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