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尿腸外頸吸蟲

台灣尿腸外頸吸蟲,屬復殖目,棘口科,拉丁學名:Uroproctepisthmium talwanense Fischthal et Kunt,分布區域:台灣。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體延長,體長2.605—2.900,體寬0.720—0.810。除頭領外體密布小棘,形尖,稀疏,通常是後面的棘較大。頭領腎形,0.222--0.240×0.305—0.320,具有頭棘24—25枚,背部中央間斷。其中有一個蟲每側各具角棘4枚,另一個蟲體5枚,另一側4枚,中央的一枚接近反口極,最內側的一枚接近口吸盤,其它的兩枚或三枚在它們的水平之間,0.032-0.050×0.010—0.015。在單行的背中部間斷,間斷寬0.038—0.057,每側有棘8枚,側棘0.042--0.052×0.013--0.016,背棘0.034—0.042×0.013—0.015。 口吸盤端腹位,漏斗形,0.148--0.155×0.105--0.124。 腹吸盤倒橢圓形0.310—0.380×0.375--0.420。 口腹吸盤長度之比為1:2.O--2.58,寬度之比為1:3.39—3.57。前咽長0.053—0.060。咽0.146—0.153×0.126—0.134。食道寬大,長0.195—0.205。腸支距腹吸盤前有一短距離。腸支窄,伸至體後端附近,開口於排泄囊兩側,形成尿腸管。睪丸兩個,形大,前後縱列,互相重疊,在腸間稍重疊於腸支,位在後體中線上或其附近。前睪光滑,0.470—0.500×0.535--0.640,後睪具少數缺刻,0.610—0.670×0.465--0.565。 睪後與體末端距離為0.330—0.400。 陰莖囊壁厚,肌質,形大0.385-0.415×0.215—0.310始於腹吸盤前緣後0.265--0.310(後1/5),伸到腸叉。貯精囊分兩室,後室0.278—0.350×0.205--0.255,前室0.097—0.116×0.165—0.180。前列腺囊在儲精囊前室的腹面,0.054—0.068×0.061--0.065,周圍包有前列腺細胞。陰莖短,生殖孔在腹吸盤和腸支之間中線上。 卵巢在中線或稍偏,光滑,0.180--0.208×0.205—0.230,位在腹吸盤後0.145—0.230。 與前睪重疊0.025—0.030。梅氏腺在卵巢的腹中部。卵黃腺,從咽後開始伸至後端。從腸叉水平至後睪後部。分布於體側濾泡覆蓋腸支左右,在生殖孔背前方和睪後的腹面左右濾泡至體中央相匯合。子宮短,盤曲於前睪與腹吸盤之間。近端部內含有精於。子宮末段肌質,位於陰莖囊腹面。蟲卵薄殼、黃褐色,具蓋,10個卵子測量,大小為73—86(80.2)×44—49(46.5)微米,排泄囊Y形,在睪丸後分支,尿腸支孔在背端。

生活習性

宿主 牛背鷺Bubulcus ibis coromandus的小腸。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