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體色
![台灣小頭蛇](/img/5/288/nBnauM3XyQzN2cDN0EzNyUTOzQTM4kDM0IDMxADMwAzMxAzLxc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理分布
棲息於台灣全島嶼蘭嶼500公尺低海拔地區,中國西南、中南部地區和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於夏季產卵,每次產3~6枚,剛出生的小蛇長約13CM。
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習性
![台灣小頭蛇](/img/b/fab/nBnauM3X1ADM4IzN1EzNyUTOzQTM4kDM0IDMxADMwAzMxAzLxc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體形特徵
無毒之中、小型蛇類,體長約95CM,頭部小而呈橢圓,吻台灣小頭蛇端較短,吻鱗大片向上延伸,由頭頂可以看到部分吻鱗。體中央有一條磚紅色之縱紋自頸延伸至尾部,縱帶兩側常有一系列距離相當的黑褐色波浪斑紋,腹面為褐白色。頭部後方有一明顯的黑褐色的倒V形斑紋,其前方有時有另一個較不明顯的倒V形斑紋。背鱗列數為19列。上頷後方的牙齒特化成大而窄扁的形狀。
食性
食性方面台灣和大陸大部份文獻資料中台灣小頭蛇主要以割破其他爬蟲類的卵,再以蛋液為食,但根據HongkongAmphibiansandreptilesedition中指出解剖的標本胃內有蛙類以及人工環境下可以以蛙,蜥蜴或小鼠為食,筆者本人也親身證實可行的,但蛋類也是他們喜愛的,人工飼養下如用鳥蛋,他們返而割不破,需人工先行打破,另一點有趣的是,有時遇上爬蟲類的卵,它們不會先割後吃,而是全顆吞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