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

本書按照內容的區別,分上篇、中篇、下篇。上篇以“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新闡釋範式”為題,現代經濟學建立在“經濟規模遠遠小於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承載力”這一前提條件下的邏輯體系,隨著社會現實背景的變化(經濟規模達到如此龐大的地步,以至於經濟活動所消耗的資源和環境已經接近甚至超出了自然生態的承受能力)。

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內容簡介

人類認識世界的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哲學思想的出現),人類對於自古以來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評價同樣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集中體現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理念的形成與實踐),現代經濟學理論適應現實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只適應描述經濟規模尚不能對自然承載力構成威脅的經濟活動。
因此,經濟學必然需要隨著經濟活動規模擴展到了自然承載力的邊界而改造,要用一個適應範圍更廣的邏輯系統來適應現實。

圖書目錄

導論
上篇: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新闡釋範式
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對經濟學視野的拓新
§1.1 經濟活動規模擴展到了生態系統承載力的邊界
§1.2 經濟學理論及其實踐強化了現實矛盾與危機
§1.3 經濟學理論必須適應生態哲學認識
§1.4 經濟學理論必須適應人類可持續發展要求
第二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新闡釋範式
§2.1 新闡釋範式假設之一:人類活動的價值追求為物質需求、人文需求、生態需求
§2.2 新闡釋範式假設之二:人類活動中的行為者為物質需求者、人文需求者、生態需求者
§2.3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若干新範疇
§2.4 可持續發展對經濟學研究範圍的拓展
第三章 新闡釋範式對不可持續問題成因的解析
§3.1 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與不可持續性問題的形成
§3.2 人類行為關係與不可持續性問題的生成
§3.3 人類整體行為作用於自然系統及其不可持續問題的生成
第四章 新闡釋範式對可持續發展若干問題的解析
§4.1 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問題的歸納
§4.2 對“經濟人假設”及其擴展的闡釋
§4.3 對資源危機和增長極限問題的闡釋
§4.4 對代際公平問題的闡釋
§4.5 對可持續消費問題的闡釋
§4.6 對生態——經濟權衡問題的闡釋
第五章 新闡釋範式對發展內涵的解析
§5.1 發展的含義:經濟成長——社會發展——可持續性的演進
§5.2 發展的內涵:可持續發展闡釋範式的認識
§5.3 發展與貧困:可持續發展闡釋範式的解析
中篇: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第六章 引人生態需求的消費者行為分析
§6.1 包含生態需求的效用函式與效用最大化
§6.2 生態需求的價格變動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6.3 消費者之間物質需求品與生態需求品的交換
§6.4 資源環境稅對消費者行為和市場均衡的影響
§6.5 包含生態需求的顯示偏好理論
§6.6 經濟剩餘及其在生態價值評估上的套用
第七章 引人生態投人的生產者行為分析
§7.1 包含生態投入的生產技術描述:生產函式
§7.2 考慮生態投入的廠商利潤最大化行為
§7.3 考慮生態投入的廠商成本最小化行為
§7.4 引人生態投入的生產經濟Walras均衡
§7.5 生態友好型產品供給中的廠商行為:質量歧視策略
第八章 Pareto改進在可持續發展分析中的套用
§8.1 消費者之間物質需求與生態需求的交換均衡與Pareto有效配置
§8.2 生態需求滿足過程中的Pareto有效配置
第九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的行為關係博弈論
§9.1 靜態完備信息博弈與各式博弈的人類行為關係
§9.2 動態完備信息博弈與子博弈完美均衡
§9.3 靜態不完備信息博弈
§9.4 動態不完備信息博弈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10.1 風險與不確定性問題
§10.2 風險交換與風險有效配置
§10.3 不確定性的一個套用:環保政策的有效性
第十一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的公共品與外部性問題
§11.1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的公共品供給
§11.2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中的外部性問題
下篇: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的新認知
第十二章 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若干新見解
§12.1 第一生產要素:形成生態環境危機的關鍵因素
§12.2 環境KLJznets曲線的虛幻性
§12.3 綠色GDP可行嗎?——論制衡GDP
§12.4 誰污染誰負責?——論生態功能區的利益責任關係
§12.5 不勞動者不得食?——從可持續發展視角對傳統價值分配觀的批判
§12.6 適應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行為準則
§12.7 關於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若干思考
第十三章 對可持續發展實踐的若干主張
§13.1 制定適應可持續發展法律體系的主張
§13.2 強化巨觀、微觀層面資源、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的主張
§13.3 永久保護生態功能區的對策主張
§13.4 以生態聯繫為紐帶協調區域生態一經濟利益的主張
§13.5 對產業技術發展和產品更新換代有所抑制的主張
第十四章 中國的發展之路:發展含義全視角的述評
§14.1 物質需求層面的中國發展
§14.2 人文需求層面的中國發展
§14.3 生態需求層面的中國發展
§14.4 對中國發展的綜合評述與展望
第十五章 中國走向完善發展的實證分析與實踐主張
§15.1 發展含義的深化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15.2 發展含義的深化與城鄉發展差距的糾偏
§15.3 貧困的代際傳遞與教育公平的治理路徑
§15.4 西部大開發糾偏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成效與問題
§15.5 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新農村建設問題的探討
§15.6 退耕還林等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實證與主張
參考文獻
後記

商務印書館出版圖書

圖書信息

作 者:洪銀興,高波 等著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0-10-1
版 次:1
頁 數:449
印刷時間:2002-6-2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10003153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人口過快增長、資源耗竭、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等不可持續發展問題在當代世界特別是開發中國家越來越突出。本書以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背景,對可持續發展作經濟學分析。與解決資源有效配置的一般經濟學不同,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是要解決資源的代際有效配置。根據本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本書從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角度分析了開發中國家面臨的發展任務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及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分析了人口、自然資源、生態和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了可持續發展對產業結構、區域發展、技術進步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提出的要求;分析了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和調節機制等。本書為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和經濟政策提供了理論根據。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及其理論史
1.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史
3.可持續發展對開發中國家的特殊意義
第二章 經濟成長的要素和約束條件
1.經濟成長和經濟成長的模型
2.經濟成長的資源約束
3.經濟成長的自然界限
第三章 經濟成長方式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1.增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3.向自然資源的投資
第四章 可持續發展的評價與指標體系
1.可持續發展評價的內容與原則
2.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3.可持續發展評價的主要方法
4.可持續意義上的投資項目評價
第五章 人口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1.人的再生產和物質資料再生產的平衡
2.人口過快增長造成經濟的不可持續發展
3.最佳人口規模與人口控制
第六章 自然資源與可持續發展
1.自然資源的持續力和經濟價值
2.自然資源的供給和利用
3.自然資源可持續供給的實現
第七章 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生態與環境的可持續力和經濟價值
2.生態與環境的保護
3.環境保護的主要路徑
第八章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農業可持續發展系統
2. 農業系統可持續性的測定
3.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制度
第九章 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協調
1.可持續發展的三次產業結構
2.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結構
3.可持續發展的貿易結構
第十章 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協調
1.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現代化進程中的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協調
3.城市化進程中的城鄉協調
第十一章 技術進步與可持續發展
1.技術進步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2.技術進步對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
3.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進步措施
第十二章 人力資源與可持續發展
1.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
2.人力資源開發與人力資本
3.人力資本投資的途徑
第十三章 可持續發展的價格調節機制
1.資源商品化和市場價格調節
2.資源的影子價格
3.對價格作用的補充
第十四章 可持續發展的產權制度
1.共有資源與“公地的悲劇
2.共有產權向排他性產權的轉變
3.可持續發展的產權制度建設
第十五章 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建設
1.文化與可持續發展觀
2.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內涵
3.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建設
第十六章 可持續發展的規劃
1.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規劃
2.土地資源持續利用規劃
3.生態環境規劃
第十七章 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與法制建設
1. 政策和法制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2.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體系
3.實施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的手段
4.可持續發展的法制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