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這樣人,他 (她)們將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對陌生人也是有求必應,而且一旦停止這樣做,就會覺得非常內疚,仿佛受了一場“可愛的詛咒”。在他(她)們看來,很多事情的優先權都高於自己的身心健康,結果支持了所有人,卻讓自己崩潰。
心理學家把這些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的人稱為“聖母型人格”。
本書作者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也是一名深受“可愛詛咒”折磨的“聖母”,她曾經在手臂骨折的情況下還堅持為家人開車,甚至一同去划船,直到醫生開出診斷證明,打上石膏,她才覺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這件事讓她意識到,如果不想辦法解除這個“詛咒”,人生終將被摧毀。於是,她聯繫了一位曾經一起工作十年的心理治療師,嘗試性地邁出了解除“詛咒”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為本書“播種”的第一步)。
作者從自己的治療過程中受益良多,同時,也從尋求治療的諮詢者們那裡學到了很多。在這本書里,她將分享“聖母們”自我治療和心靈成長的故事。
本書不是讓人們放棄對這個世界表達善意,而是鼓勵過人們為自己爭取一些時間和自由,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好好愛自己。
作者簡介
雅基·馬森(Jacqui Marson),心理諮詢師,治療師,英國心理學協會成員,擁有諮詢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兩個碩士學位。
她曾在倫敦的多家機構從事心理學臨床工作,其中包括知名的霍洛威監獄及聖托馬斯醫院。目前,雅基在科芬園(Covent Garden)擁有一家運營良好的私人診所。此外,她也開設講習班及培訓,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及企業提高交流技能、建立信心及進行團隊建設。
她還是一名備受媒體推崇的心理學知識傳播者,她的文章曾在《心理月刊》《心理學家》《諮詢心理學評論》等刊物上發表。她還經常受邀參加英國廣播公司、其他商業電台及電視台的節目。
目前,雅基與丈夫及兩個兒子一同生活在倫敦。
目錄
引言:可愛的詛咒
第一章:期望的牢籠
我們通常都會覺得自己被淹沒在別人的期望中,而且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事實上,就連想到改變,比如拒絕某個請求,都會覺得害怕。
第二章:一切從“可愛的孩子開始”
關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該怎樣為人處世,很多深深根植於腦海里的觀念源自我們的童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理性思維能力形成之前。所以,我們才會一直傾向於相信那些錯誤的、早就不合時宜的觀念。
第三章:各種“可愛”之人
沒有人能做到方方面面都保持沉著冷靜地與人溝通,我們可能都有一小塊兒被“可愛的詛咒”施了魔法的脆弱區域。
第四章:身體的感受與情緒的覺察
如果你能夠開始識別一種身體的感覺,那么你就能將其確定為一種情緒。反過來,這會幫助你發現這種情緒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們與你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怎樣的聯繫。
第五章:內心深處的暴徒
對於我們來說,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批判性思維就相當於電影中的反派人物。當我們想要質疑某個傳統的規則和觀念時,這些武裝的暴徒就會拿出他們的槍炮威脅我們,直到我們退回原地。
第六章:你也有好好愛自己的權利
通常,“可愛的人”總是把時間、精力、金錢和愛奉獻給其他人,唯獨不給自己留一點點。
第七章:清晰表達的藝術
對於大多數“可愛的人”來說,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一件尤為困難的事。在這一章中,我們提供一系列方法,幫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傳遞原本覺得難以表述的信息(如拒絕、抱怨及劃清界限等)。
第八章:挑戰你的恐懼係數
我們會陷入害怕恐懼的圈套,而走出圈套的唯一方法就是弄清楚這些預設(通常是孩提時代確立的觀點),然後把它們放到行為實驗中,以最安全的方式開始實驗。
第九章:高級行為實驗:敢於讓人失望
如果你過度強求自己去幫助別人,最終也有可能會辜負他們。不如適當地做出拒絕。如果有人覺得失望,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第十章:BEAR四步法:呼吸—讚揚—接受—尊重
這一技巧的原理是,駕馭呼吸的力量,讓它幫助你平息突如其來的恐懼感,並進一步,指導你緩和令你恐懼的人的情緒,使他們產生安全感,而你自己也不會再感到他們的攻擊性。
第十一章:“可愛”的賜福
慢慢地,你將不再覺得自己受到了詛咒,而是發現自己其實是被賜予了做個“可愛的人”的技能和品質,而被“可愛”對待的人不只包括其他人,更包括你自己。
附錄1:參考文獻
附錄2: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