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火箭

可回收火箭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1日晚,特斯拉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創辦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以下簡稱SpaceX)發射的“獵鷹9”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成功實現第一節火箭軟著陸,從而開創了火箭從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歷史。在SpaceX的發射中心,數百人通過大螢幕觀看了這一歷史性畫面,並且興奮地歡呼。作為全球領先的商業太空企業,SpaceX的這一成功使得人類未來向其他星球實現商業移民邁出了重要一步,並且未來人類有望在此基礎上研製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

可回收火箭 可回收火箭

5 天前,SpaceX 成功發射和回收獵鷹 9 號火箭,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將火箭發射到太空之後還能返回地球。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經表示,“如果火箭可以像飛機一樣重複使用,那么進入太空的成本可以降低百倍。”

那么,有沒有算過這筆帳,到底可回收火箭技術成功推出,發射一次火箭到太空,成本到底會降低多少?

之前馬斯克作客 Reddit 的 iAmA 頻道,透露製造獵鷹 9 號火箭的成本是 6000 萬美元,而火箭燃料的成本為 20 萬美元。如果火箭可重複發射,那么就和固定資產的投資一樣,只需要支付維護成本,補充燃料就可以繼續執行任務。

然而,如果“可重複發射”是降低成本的要點,NASA 又為何會徹底放棄太空梭呢?直接原因是,美國 5 架太空梭當中,有 2 架在執行任務時發生爆炸、解體,14 名太空人為此喪生。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太空梭的發射成本過高。NASA 在研發太空梭時,每架研發費用高達 20 億美元,它們總共發射次數為 100 多次,每次飛行費用高達 5 億美元。有數據顯示,1985 年到 1988 年 10 月,太空梭發每次發射費用飆升至 9000 萬美元。NASA 最初估計,太空梭發射費用為每斤 100 美元,每次發射費用不超過 600 萬美元。NASA 太空梭項目前主管維恩·海勒(Wayne Hale)說,“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設備,每次升空前都要進行大量的翻修。”

從結構來說,獵鷹 9 號不會比太空梭複雜,然而火箭發射都必須經歷嚴苛的環境,外界溫度變化在零下 250 到 1000 華氏攝氏度之間,此外火箭本身還要經受升空時巨大的壓力。因此,同一枚獵鷹 9 號如果要再一次射入太空,之前也和太空梭一樣經歷翻修的過程。

所以現在的疑問是,獵鷹 9 號的翻修成本有多高?在多少次發射之後火箭就徹底報廢?每一次發射之後,火箭的翻修成本增加得有多高?現在 SpaceX 稱這枚成功回收的獵鷹 9 號不會再次發射,而是幫助公司了解兩次發射過程中火箭的受損程度。

曾經在 NASA 擔任太空梭項目經理史蒂夫·保盧斯(Steve Poulus)對 The Verge 說,多數翻修工作是專項檢修,成本應該不到 50 萬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