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叫河是一個建制鎮,境內淯河水注入丹江口匯入長江,屬長江流域。叫河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淯河由東向西,民眾稱為“犟河”,諧音“叫河”。
天下河流大多自西向東,然而流經叫河的“淯河”卻是自東向西,它發源自冷水,流經三川,自東向西穿越叫河全境,最後注入丹江口匯入長江。由於“反其道而行之”,民眾稱之為“犟河”,世代相傳,久而久之,人民取其諧音謂之“叫河”。
二是淯河奔騰呼嘯,日夜吼叫,稱之“叫河”。
話說犟河自東向西奔流,被叫河境內的一座石山擋住了去路後,就在此匯成了一個深潭。它不僅阻礙了交通,而且常鬧水患,淹沒了許多良田。這裡的民眾世代盼望又朝一日能夠犁開闕口,讓“犟河”水順流直下。為此百姓們年年在淯水河畔祈禱祭祀,百姓們的誠心感動了上蒼,忽一日,一頭神牛應百姓之願從天而降,奮力躬耕,在黎明之前犁開了山口,淯河水飛流直下,從此良田得以保全,交通得以順暢,黎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由於河水在此水流順暢,形成奔騰呼嘯、日夜吼叫的氣勢,當地民眾便稱之“叫河”。
在叫河之上,百姓架起石橋,稱之為“犁水橋”,一曰“叫河橋”。至清代嘉慶年間,此橋得以重修,建犁水廟,置犁水橋碑,為了供奉那頭犁開山口的神牛,後人塑犁水神牛像世代供奉。
叫河鎮地處欒川縣西南部,是洛陽、南陽、三門峽三市通衢之地,距縣城32公里,距洛陽156公里,南與西峽相鄰,西與盧氏接壤,東、北分別於陶灣、三川相接。面積164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25個居民組,耕地1.2萬畝, 人口2.02萬,除漢族外,還有蒙、回、滿、藏等7個少數民族290餘人。境內峰巒重疊,山青水秀,南有老界嶺,北有抱犢山,地勢東高西低,淯河自東向西貫穿全境,至新政村前龍脖入盧氏縣老鸛河,向東南注入漢水,屬長江流域。全鎮平均海拔1086米,年均氣溫10.2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109.1毫米,地處北中緯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叫河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
行政區劃
叫河鎮下轄:叫河村、牛欒村、牛欒溝村、上牛欒村、麻溝村、黎明村、樺樹坪村、栗樹溝村、東新科村、西新科村、東坡村、六中村、馬陰村、瓦石村、新政村。
林木資源
境內有自然林地138.67平方公里,飛播造林林地7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7%,林種主要以針葉人工林和闊葉天保林為主,是長江流域主要的天然林保護區;各類經濟林木品種繁多,主要經濟林核桃年產量220噸。
中藥材資源
全鎮已普查出的中藥材有1402種,是輻射洛陽、三門峽和南陽三市的中藥材集散地。天然和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山萸肉、連翹、天麻、豬苓、茯苓等,現已發展山萸肉、杜仲80萬株,天麻、豬苓、茯苓總量達65萬穴,種植黨參、丹參、桔梗2100畝,建成天麻高效種植示範村3個。其中山萸肉年產乾品160餘噸,居全縣之首。中藥材的發展已成叫河鎮經濟發展的潛力資源。
礦產資源
目前礦藏主要有:金、銀、鐵、鉛、鋅及花崗岩等。其中栗樹溝村礦山登記普查面積12.9平方公里,已探明金屬儲量為800萬噸,屬磁鐵礦,平均磁鐵品位9.8‰。
土特產
主要有:拳菜、猴頭、香菇、木耳、板栗、山漆、蜂蜜、鹿茸、銀杏等,年平均採集量近萬噸。依託欒川的區位優勢和旅遊觀光的帶動優勢,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核桃等土特產將逐步成為旅遊產品市場開發的優勢資源。
水力資源
境內發源於倒回溝的叫河和發源於冷水鎮的淯河於鎮中心會合後經盧氏後最終匯入長江,鎮域內全長55.6千米,流域面積61.6平方千米,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之一。境內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工礦業污染源廢水穩定實現零排放,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質量標準中的二類標準,能充分滿足了叫河全鎮區域內的民用、廠用水。同時大力開發水資源潛力,現已建成水利發電站5個,小水電裝機容量達3500千瓦時。
旅遊資源
除古建築犁水橋和張莊漢墓及石磕山景點外,尤以倒回溝自然風景區聞名遐邇。倒回溝景區是由“靜、涼、奇、雅”的秀麗自然景觀造就的一個集生態觀光、森林探險、休閒度假、避暑療養為一體的省級森林公園,其因王莽攆劉秀的神奇傳說而得名,又喻“倒回人生、至善至美”、“回歸自然、返老還童”之美意。景區內地貌奇特、山勢雄偉、植被茂密、溪水清幽、潭瀑相連,奇石、雄山、秀水、幽林,構成了一副絕美的山水畫卷,是避暑、休閒、療養的絕佳勝地。海拔1950米的標誌性景觀擎天柱和海拔2133米的最高峰大鵬展翅是景區內的標誌性建築。2006年被中國旅遊行銷年會組織評選為“中國最佳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