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仁居

遠古鎮仁居

古鎮標誌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橋———駕虹橋。荒草萋萋下的橋身仍堅固無比,令人由衷讚嘆古時工匠的智慧

基本信息

遠古鎮仁居

古鎮標誌之一是明代建成的石橋———駕虹橋。荒草萋萋下的橋身仍堅固無比,令人由衷讚嘆古時工匠的智慧,偌大的一座石橋,所有的石塊均是靠特殊的技藝巧妙地咬合在一起,未使用任何粘合劑。

在一座民居的外牆上,挪開堆放在牆邊的松枝,一條當年紅四軍留下的標語清晰地展現在眼前。1930年4月間,紅軍從江西尋烏至平遠八尺到仁居開展革命活動時,在古城的公共場所和百姓住房的牆上書寫了大量的革命標語。

而在仁居古鎮的歷史變遷中,一個重要的特殊時期是1945年5月至8月間,國民政府廣東省戰時省會從龍川遷至平遠,當時的廣東省高等法院和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及韶關分行均設在仁居。期間,這座明代古城一度繁榮異常,夜夜笙歌,妓館林立,但這是一種畸形的繁榮。

省銀行金庫的樓房,是一座建築頗為精緻的有地下室的三層樓宇。雖歷經風雨侵蝕,卻未顯得破敗,它堅固的身軀在向後人述說著當年曾經的繁華榮耀。而第一任知縣王化所建縣衙、建國初期的平遠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早被改建成縣松香廠。生產的優質松香和松節油,除供應國內所需,還遠銷國外。

如今的仁居,跨過上世紀六十年代新建的南門大橋,便是新城區。中山街是一條十字街,街道兩旁的商店擺滿琳琅滿目的商品,賣家電的門市最為氣派,各種機動車輛穿梭而過。郵電大樓、工商大樓、衛生院門診大樓,貨物齊全的農貿市場。每逢農曆的二、五、八,來自江西、福建及附近鄉鎮的民眾熙熙攘攘,帶著各種農副產品,匯攏而來,熱鬧非常。仁居車站每天有班車到縣城,還有通往差乾、黃畲及福建邊境的過往客車,往北至尋烏可通貨車。八十年代新建的中山南街直達欄石頭。今日的仁居古城不但是本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樞紐,而且是三省邊民的集市貿易、文化交流中心。

站在只遺留下一小截的古城牆入口處的高台上,極目望去,著名的老縣衙八景之一的“風台夕照”,撲入眼帘,綿延蒼翠的群山,中間凸起,兩邊稍低,恰似鳳之雙翅舒展欲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