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鑑別十八法

”無疑“古老人家”有舊藏,如拿出一件明緞襖,無可否認,貴為國寶。 又謂“不破不立”,破的是東西,而立的是志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便是藏的樂趣,藏的魅力。

內容介紹

作者吳慈先生是著名的鑑藏家在鑑別方面有獨到之處。本書是他們多年鑑藏實踐經驗的結晶,該書運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實用、系統地介紹了古玩鑑別的諸般技法。
俗語:“新發財主長茅草,不如古老人家件襖。”無疑“古老人家”有舊藏,如拿出一件明
緞襖,無可否認,貴為國寶。俗語所謂“亂世黃金,盛世收藏。”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三年饑寒幾斷魂的艱難歲月,大家要命不要寶。筆者祖傳的珍貴書畫和古瓷被束之高閣,形同廢物。後來皆遭“文革浩劫,被燒被抄。送那些舊文化上西天之後,心裡著實舒坦了一陣子。又謂“不破不立”,破的是東西,而立的是志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倘若沒有經過失去的沉痛,也就難以找回得的喜悅和藏的快樂!
俗語藏其實並非遙不可追,高不可攀。它既是陽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家裡只要有櫥、櫃、箱等,那么家中就會有收藏內容和收藏行為。只不過是有意識和無意識,日用品和藝術品之分罷了。不管是城市還鄉村,是陋街還是陌巷,中要那裡有藏者和藏品,那裡就有引力和雅韻,那裡就蓬壁生輝,高朋臨門。這便是藏的樂趣,藏的魅力。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延綿不絕,一個藏字維繫著7000年的文明,千萬顆愛心在晝夜呵護著,收藏著文化的精魂,歷史的輝煌。藏之樂似春風化雨,讓藏者心靈福至,心想事成。它滋潤回報著那些“有形歷史”的接力跑運動員,他們耕耘與付出,愛心和奉獻。收藏是一架階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和境界,它引導著藏者從無識到有知,從低級到高層,從狹隘到廣博,從而達到感悟和超脫的高境界!
俗語回想自己上世紀70年代心血來潮,收藏尋常空酒瓶,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及至八大名酒空瓶大滿貫,特別是得到朝思暮想的茅台酒瓶時,真是手舞足蹈,樂不可支,當收藏的檔次逐漸上長到收藏古籍善本、古書畫、古瓷器之時,才恍然大悟,昔日的潦倒和貧困,以及“文革”的破壞,真愚不可及,不堪回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視古紙堆為落後腐朽的我,終於也應劍贈英雄,貨賞識者。三年前,筆者有緣結識了某中學領導,被他們公而忘私和敬業精神所感動,就將珍藏的三通清代科舉考試卷和一疊清代地圖等捐獻給了該學校。實際上天下沒有徹底屬於自己的東西,只不過是曾經擁有,因此大可不必斤斤計較。尤其是小是小非,小錯小對,乃至一句閒話上落生閒氣。那些人是沒有體會過藏之樂的緣故。
有個教師朋友,人稱大度先生,因他過去從來不參加常常爭得面紅耳赤加工資和提級別的討論。後來才明白,原來他是個收藏家,超然於俗外。
俗語20世紀80年代晚期,筆者集中精收集、研討古典家具,最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有些椅子和桌子,竟從白木“變”成了紅木,又從紅木“變”成了名貴的紫木檀,普通花梨變成珍貴的黃花梨。還讓朋友的“假畫”變成了“真畫”,“外國瓷”變成中國瓷,“牛角杯”變成了犀角杯,“綠玻璃”變成了“ 祖母綠”寶石。這一切皆是認識的提高,並非是材料的質變和主觀的牽強。藏品的價值跟認識程度和罕見成正比例、跟年代和精美程度及材質成正比例、跟社會發達成正比例。如梵谷、畢卡索之畫,每幅數千萬美元,而稱譽中國之梵谷的沙耆,當年連100元人民幣一幅也沒人要!同樣一件中國家具在國外拍賣上百萬美元,國內卻數萬都無人識,這是認知的滯後和愛心的麻木。此所謂“久入蘭麝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俗語“夜深只恐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藏者對藏品呵護摩挲久了,便會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其樂無比。筆者偶然發現了家具竟也有雌雄之分,男女之別,於是一篇《女式家具》論文,脫穎而出。由於十餘年來與傳統家具“耳鬢廝磨“,終於發現了甬式家具特行獨立的牌記,發表了《甬式家具吉子和床回紋解讀》,傳統的廉潔是中國家具三大流派。可拙著《甬式家具》的出爐,必將改變世人的看法。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綠野岙宋椅”這是學者的定名,而筆者以為應該正名為“綠野岙宋代石杌子。”杌子並非民用物,而是宮廷用品。後來又從古紙堆中,得到印證(詳有專文)。箇中之樂比當年得空酒瓶之樂,不可同日而語!去年拙著《古玩鑑別十八法》在全國發行,深受藏之惠,深享藏之樂。
改之壺齋詩云:“著書有為粟千鍾,但愛金鱗伴老松。孤掌亦鳴真理在,拼將玉匣鎖飛龍。“春有播種,夏有收穫;行之春風,必有夏雨。”筆者以為收藏家是天下最大的精神富翁和物質富翁。藏之樂是世上之大獲,人生之大樂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