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境內耕地面積1.3萬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山藥等;森林面積16萬畝,是沁源的森林大鄉。該鄉牧坡遼闊,飼草豐富,水源充足,大牲畜飼養量2033頭,山羊飼養量21800隻。另有四座煤礦,井田面積達5.475平方公里。
沿革
1949年建古橋區,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52.8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轄陳故、魏莊、劉李、師莊、史莊、曹劉、古橋、辛莊、黃崗、古賢、前王科莊、雙劉、徐王趙、菜王、本庄、石莊、郭梅、傘李、崗李、苑店、何路口、孟寨、鞏莊、朱毛趙、董天龍、南辛莊、郭莊、賈集、廟張、謝莊、寺後李、夾崗、後張莊33個行政村。
代碼
古橋鄉411082203:~201古橋村 ~202史莊村 ~203陳故村 ~204曹莊村 ~205魏莊村 ~206劉李村 ~207師莊村 ~208西辛莊村 ~209雙劉村 ~210徐王趙村 ~211菜王村 ~212王科莊村 ~213古賢村 ~214黃崗村 ~215石莊村 ~216本庄村 ~217苑店村 ~218郭梅村 ~219傘李村 ~220崗李村 ~221何路口村 ~222孟寨村 ~223范莊村 ~224郭莊村 ~225朱毛趙村 ~226董天龍村 ~227南辛莊村 ~228南張莊村 ~229夾崗村 ~230謝莊村 ~231寺後李村 ~232廟張村 ~233賈集村
近年發展
實施“換腦”工程,注重科技投入。多年來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的該鄉農民形成了溫飽即安的狹隘思維定勢,在結構調整中怕擔風險,看攤守業,對外地成功的經驗也不敢貿然嘗試。面對這種狀況,該鄉黨委、鄉政府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實施了“換腦”工程,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向農民傳授新技術,同時發揮鄉成人學校、鄉黨校和村民夜校等陣地作用,每年對農民進行3—4次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技術培訓。鄉煙站把技術傳送到田間地頭,使全鄉的菸葉種植面積多年來保持在5000畝以上。
發展方向
打造品牌農業。如何引導農民把農業種植結構調準、調優是近幾年該鄉黨委、鄉政府突出抓好的一項工作。目前,該鄉形成了“西煙東棉,南菜北果,中間優質糧”的發展格局。
今年,全鄉種植優質煙6000多畝,畝均效益達到1200元,加上套種效益,畝收入突破2000元大關;種植棉花3800多畝,畝綜合效益1500多元;發展優質高效蔬菜2700畝;種植中華壽桃、中華冬棗、美國提子、凱特杏等小雜果1500多畝;培育小麥良種繁育基地1.1萬畝。全鄉糧經比例較為合理。
市場銷路
近年來,該鄉加大投資力度,先後建立完善了賈集、寺後李、古橋、崗李四個農貿市場和夾崗、菜王、陳故三個工貿小區,為農產品銷售提供市場。在引導農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中,該鄉著重加大科技投入,先後與省農科院、省林研所、鄭州大學、市農委、眾品公司“攀親結緣”,並以之為依託,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著重雙贏”的產業化道路。鄉政府成立了農村經濟發展辦公室,具體負責市場考察、信息採集、項目選擇、產品銷售等服務,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史莊村農民古明華2000年種植優質葡萄3.4畝,通過與許昌美麗多公司合作銷售,畝均收入5000多元。今年秋,他種植的葡萄畝收入4500多元,驗證了“一畝園十畝田”的農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