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古柏良,廣東梅縣人。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開始研究鄉村教育,致力於鄉村教育運動,曾寫成《美國鄉村教育概觀》。1928年任國立中山大學之聘,講授“鄉村教育”。在此期同,寫成《鄉村教育新論》(上海民智書局)等一系列關於鄉村教育的文章。
1929年以後,古楳意識到農村經濟問題,開始研究農村經濟問題,寫有《中國農村經濟問題》。為尋求當時教育失敗的原因,1930年開始研究中國教育的背景, 1932年寫成《現代中國及其教育》(中華書局1934—1936年版),在書中提出一種“經濟觀”,認為“今後中國教育之設施”,“當以經濟的標準為衡”,“力求歷程之經濟,不宜稍有浪費。” 1932—1936年古楳較多研究教育經濟問題,立足於經濟來觀察中國的教育。1934年古楳將幾篇研究教育與經濟問題的文章輯成《中國教育之經濟觀》一書。1936年古楳出版《鄉村師範概要》一書。
1937年後,古楳在上海、蘇州、無錫等地任教。1940年以後,一度在上海主持過教育實驗區,曾擔任江蘇省立教育學院副教授、蘇南文化教育學院院長等職務。抗戰勝利後至1949年任國立社會教育學院社教系教授,院務委員會委員,主持院務。1952年後任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江蘇省分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