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安徽省肥東縣]

古城鎮[安徽省肥東縣]

古城鎮位於合肥市東北部,江淮分水嶺上,與滁州市接壤,東臨全椒,北達定遠。由原古城鎮、廣興鄉、楊塘鄉、龍山鄉四鄉鎮合併而成,是省級江淮分水嶺重點治理鄉鎮。

基本信息

簡介

古城鎮[安徽省肥東縣]古城鎮[安徽省肥東縣]

古城鎮位於肥東縣東北部,岱山水庫的西側,距縣城49千米。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7.7萬人,轄2個社區、42個行政村。店(埠)界(牌)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岱山湖風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大墩新石器時期遺址。

區劃人口

原轄44個村居,村居撤併後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面積186平方公里,人口75783人,耕地面積99814畝,為全縣面積最大,人口第二的大鎮,在職幹部180人,其中公務員59人,事業單位121人,全鎮現有黨員264人,分布在一個黨總支、53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26個。

沿革

1949年建古城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2年置鎮。1997年,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塘莊、孫灣、大幹、北鄭、堯灣、秦楊、郭鄭、山頭、東莊、棗樹、張斗、五七12個村委會和古城居委會。2006年,將廣興鄉楊塘鄉、龍山鄉整建制併入古城鎮。

歷史

古城鎮歷史悠久,據嘉慶年間《合肥縣誌》記載,公元205年,魏在此築城以御東吳。因屢遭兵燹,夷為平地,後人在此城址建房開集,因名“古城集”;又據傳說,幾個仙子,駕雲夜遊至古城上空,認為此地為風水寶地,適宜築城居人,遂下凡連夜築城,城至一半,天漸亮,仙子離城而去,故曰“古城”。80年代以前古城為區、鄉所在地,1992年撤區建鎮,2006年11月區劃調整,由四鄉鎮(龍山、楊塘、廣興、古城)合併為今天的古城鎮,鎮地設在古城集。

基本建設

古城鎮基礎配套實施完善,鎮內電信局、郵電局、工商所、派出所、醫院、敬老院、中國小校及幼稚園等公共服務機構一應俱全;鎮內交通發達,梁界路貫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連通所有村、社區。古城鎮鎮村道路硬化率達100%,主要交通幹道綠化率達100%,居民電話普及率達85%,古城鎮區自來水普及率達85%。

下轄村

[2006年代碼]340122106:~001古城居委會~002楊塘居委會~200堯灣村~201山頭村~202五七村~203張斗村~204東莊村~205秦楊村~206郭鄭村~207岱山村~208孫灣村~209塘莊村~210左路村~211崗胡村~212友誼村~213陳福村~214南郢村~215崗李村~216雞鳴村~217西莊村~218李九村~219天灣村~220陳興村~221灣陳村~222大黃村~223范店村~224黃山村~225廣興村~226新立村~227棗林村~228梁寺村~229劉胡村~230劉莊村~231秦郭村~232王莊村~233大袁村~234花周村~235鄭元村~236劉興村~237洪橋村~238松王村~239小武村~240江淮村~241楊貴村

附:廣興鄉位於肥東縣東北部,距縣城55千米。店(埠)界(牌)公路過境。1949年建廣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廣興、秦郭、五壩、紅張、中周、棗林、劉莊、片胡、梁寺9個村委會。
附:楊塘鄉位於肥東縣東北部,距縣城41千米,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16個行政村。梁(園)古(城)、店(埠)劉(橋)公路過境。1949年置楊塘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楊塘、左路、崗胡、西莊、山陶、大胡、旗桿、雞鳴、黃李、崗李、竹灘、陳福、大史、南郢、圩莊、馬壩、范店、灣陳、大黃、陳興、黃山、上陸、小畢、張法、天灣、李九26個村委會。
附:龍山鄉位於肥東縣北部,與楊塘、張集、王城、陳集四鄉接壤,面積42.5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10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鄉政府所在地為劉興集。

資源

境內有岱山湖風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鎮內交通發達,梁界路貫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計畫里程124公里,已通70公里。
經濟收入以農業和勞務為主,主要農產品有稻穀油菜籽、花生、棉花、蔬菜等,自然災害對農業收入影響較大。境內有38座水庫(其中小Ⅰ型6座,小Ⅱ型36座,縣屬中型水庫一座,即岱山湖水庫)。

經濟

近年來勞務收入成為收入支柱,2007年鎮人均純收入為3824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極大改善,很多有遠見的之士都願意到該鎮來投資興業

社會保障

為全面夯實基層計生基礎,古城鎮黨委政府堅持以政務公開、民主評議、社會監督為重點,實行計生宣傳與陽光服務同步進行戰略,著力打造“陽光計生”,實現了社會效益和計生事業雙贏。
該鎮從計生“村為主”工作機制入手,大力推進村民自治,凡是涉及計生獎扶、計生貧困戶幫扶、優生優育對象戶子女上學等優惠政策事項,均由村民代表進行討論通過,同時,對年度考核取得優異成績的村(社區),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設立村級婚育新風獎,獎勵村級優秀個人。
該鎮在實施“政務公開”中,把計生公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分季度對期內出生、節育情況進行公布,實行政策公開、程式公開、對象公開、結果公開,堅持做到信息公布到位,宣傳入戶到位,對民眾關心的生育指標的發放、新生兒入戶程式、新婚常識以及超生處罰的據實徵收在每月的例會上進行公開,對黨員幹部同期內超生、協會會員職責、獎扶資金髮放實行同步公開,接受民眾監督。
該鎮在加強民主管理上推陳出新。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鎮黨委政府將民眾評議牢牢抓在手中,每年分四次向計生對象戶發放《計生問卷調查》,從服務、監督、程式、問責四個方面共九大問題,從民眾中徵集基層計生工作的實情,提高服務質量。
該鎮為進一步暢通民眾建言納諫渠道,設立計生專線,方便民眾諮詢、投訴、和反饋意見,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基層民眾擔任計生行風監督員,增強監督實效。同時加大對計生信訪案件的查處力度,2011年,全鎮“兩非”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其中,計生專線起到信息溝通的橋樑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