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牆[肇慶古城牆]

古城牆位於肇慶市區內。始建於宋皇祐年間。現古城牆周長2801.2米,其中東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城牆寬8米至18米,兩邊砌磚,中間填土,磚牆厚60厘米至120厘米。

城牆外圍有28個突出的敵台。城磚有9種不同的規格,是歷史上多次修葺的見證。當時為禦敵兵,築土牆,規模“僅容廨宇”。城牆歷代有擴大和修整。宋政和三年(1113年),知州鄭敦義將土城擴大,築為磚城,開4門,東曰宋崇,西曰鎮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4門之外各有半月形子城,稱月城。月城各開一門,稱廓門,月城之上各有小樓一座。城牆四角亦各有角樓一座,北城牆西段有披雲樓,南城牆東段有文昌閣。城上有空心炮台6座,小炮台17座,兵房13間,城外有濠塹,城內有內濠。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江西行省郎中攝府事黃德明主持了首次修葺。

民國四年(1915年),城牆受洪水損害,翌年肇陽羅鎮守使李耀漢撥款修葺。1924至1926年,城門樓、雉角樓、文昌閣、月城炮台被拆,城牆除披雲樓段外,全部拆低了約2.5米,並填塞城門,修成斜坡以利交通。1986年至1996年間,人民政府先後重建披雲樓,修葺披雲樓段和朝天門段城牆,建雉堞,鋪路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