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古坡是秦人早期為周王朝牧馬在天水保留至今的原始草原之一,故名古坡,又稱四縣梁,位於禮縣、秦州、甘谷和武山四縣交界處,是耤河源頭,地處東經105度18分至108度19分;北緯34度31分至34度40分之間,總面積132.8平方公里,目前草原面積有14萬多畝,占總面積的34.2%,古坡河由西向東縱貫全境。系秦嶺西延朱圉山、雲霧山等山的主脈。南部深度切割為質中山區地貌,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赤鐵礦、花崗岩、鉬礦等十餘種。有成片的天然次生喬灌木耤源林場,北部為牧草覆蓋,溝谷清溪常流。海拔最高2716米(石鼓山),最低1760米(下石溝門),相對高差956米。 氣候情況
年平均氣溫7.4℃,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但由於海拔相對高差大和地形影響,主要特徵為:一是熱量資源的垂直分布明顯;二是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700-900㎜,是耤(羲)河主要的天然水源涵養地;三是光照較少(全年日照時數1600—1800小時),無霜期短(90-140天),屬高寒陰濕地區。即使在盛夏時節,古坡草原也會透露出一絲一縷的清涼意味,是天然的納涼避暑勝地。
草原特色
古坡草原的草稱為草毯到處生長的是野燕麥、狗尾草、野蘆葦、蒲公英、車前草、大小薊等等,生命力強得驚人,一直那么鵝黃春嫩,冰草一類的線葉草也是,在這裡規矩得很,並不瘋長,像是被每月修剪一樣。像那些不粘土也能茁壯成長的棘藜樹、野海棠、多種自生岩崖灌木等“惡草”在這裡不見了蹤影。這樣的植物組合充滿著神奇的未知之迷,使腳下的草地完全不像自生的草坡,更像精心培育的草坪。可以斷定不是海拔高的原因,不是水土不服的原因、亦不是缺少種子的原因,而是那些植物缺乏一種積極進取的個性,被這茫茫的小草擠出去了。細辨腳下的草毯,草毯上卻點綴著密密的藏飾一般鮮艷的毛茛花,要知道毛茛是只在溫暖背風的水邊才有的,在這高高的山頂上如此繁榮旺盛,再沒有任何一種水生植物如此讓人感受到這片草原的神秘。
糧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麥、洋芋、蠶豆、洋麥、蕎麥等。其中古坡蠶豆獨具特色,素以粒大色純、肉厚味香受青睞,運銷各地。畜牧業發達,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馬匹和氂牛等。
歷史記載
古坡草原是天水保留至今的最原始的高原草原,養馬歷史十分悠久。朱圉山,圉為馬場之意。據史書、新近公布的清華簡和《甘谷縣誌》等記載:縣南景墩梁,曾為非子牧馬之地。《史記·秦本記》記載,周孝王時,生活在天水西南(禮縣、西和、秦州區的楊家寺、秦嶺、牡丹、華岐、平南、大門、汪川、小天水以及隴南的宕昌〈良恭〉等廣大地區)和隴西、武山、甘谷等渭河以南一帶的秦人先祖大駱的小兒子非子擅長養馬,被周天子委任為周王室養馬的官員,馬蕃息,乃封非子於秦,為周附庸。
從禮縣大堡子、西山坪、圓頂山、鸞亭山,武山西旱坪、四門鎮(秦孝公西斬戎之豲王,設豲道縣),甘谷毛家坪(東旱坪)、盤安鎮等地發現秦人早期多處墓葬、遺蹟和民俗;上世紀初在紅河楊家寺與秦嶺鄉交界處發現秦公簋(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天水西南的紅河有天台山,為秦人祭天的聖山;紅河六圖、八圖、九圖和十(石)圖(疑為秦早期軍民混合建制駐地,保留至今的古地名)等特殊地名、禮縣鹽官為秦人的騾馬交易市場,迄今不衰,可以證明這一地域是秦人早期(據史書記載,秦人於商末就生活在天水西南一帶)活動的中心地區。古坡草原是秦人由長江上源的西漢水流域拓疆到黃河支流渭水流域的過度地帶,也是在隴上積蓄實力、擴張的高地和歷史舞台。
其他景點
古坡眾山環拱,雲纏霧繞,碧山綠水,奇峰、名崖、幽谷、甘泉、古石星羅棋布。尤其是石鼓山九墩牧場與天地之間構成了一幅巍峨秀麗的天然畫面。位於朱圉山主峰之上海拔2625米的石鼓山,懸崖峭壁,掛瀑飛虹,遐邇聞名,因酈道元《水經注》中有有石鼓不擊鳴,鳴則兵起的記述,而備受史學家和兵家的重視,也證明這裡歷史上多戰事。建於元至正年間的黑潭寺,傍山取勢,蔥林環抱,寺潭相依,典雅之至。徜徉石門峰、龍台峰、花園崖、老虎崖、柳林溝、豬洞子門、魯班峰、將軍石、二爺池等眾多奇觀美景之中,林木蔥鬱,鳥語花香,茂林修竹,紅葉滿目。
天地蒼茫,渺渺無限,視野里完美草地鋪滿了目力所及的綠色世界,沒有絲毫破漏,沒有點滴摻雜。古樸莊重的山寺,笑傲百年的老槐、綠意盎然的崖壁,流光溢彩的藉河,無不沉澱著這方水土獨特的文化記憶、凸顯著古坡奇妙的的魅力。